说什么和怎么说
(2009-12-19 17:41:17)下面的片段感悟,其实就属于我前面博客说的会“过期作废”的。那篇博客下面,有些同学的“旧货也想看”的回复,然后我真的打算去翻草稿箱的冲动,令我提高了警惕,我可不想一年后再摆这种剩货,太穿越了。虽然总觉得主题差点儿什么,但是算了,不搁着了,还是发出来吧。“这段时间”大家就自动替换成“前段时间”好了。
这段时间看了一些《十月围城》首映礼时的群访群采新闻视频。
李宇春回答问题的时候,自然是一贯的靠谱、真诚、泰然自若与大方得体。其实在前几天看到她说的“小王子的玫瑰花”理论的时候,一向对自己的眼光十二万分自信的本人,有五秒钟自我怀疑了一下,觉得是不是真的因为我看她太久了,所以才会和我爹妈看我一样,连我这样的家伙都能咋看咋喜欢呢?
可是首映的采访,立刻让我觉得,一切都是扯淡,自己的感觉才是硬道理。虽然原因不重要,结果最重要,但没有原因,就没有凭空而来的结果。
哪怕是在一群老江湖老戏骨职业演员里面,她一开口,还是让人如沐春风,无论是糯糯的特别好听的声线,还是得体的应答与姿态,都让人非常舒服。在一堆巨星的对比中,不但不落下风,反而更显出众。她真是最不怕被比较的,为了表示客观公正我就不说没有之一了。正应了一个新闻标题“十月围城巨星众,围不住一个李宇春”。如果是中立和群众,这种感觉会比玉米更强烈。
倒是看过李宇春语录系列的有些玉米同学,似乎老是等着看她什么时候说出几句特别精彩的话来,好帮我收进语录。其实吧,我跟大家在这儿交一句底,只对你们说,别人我不告诉他:
我觉得看李宇春同学的访谈,最大的感觉是舒服,因为她很真诚,很直率,很得体,很懂得尊重别人,而且是尊重一切不管值不值得尊重的、智商和情商与她差距有多大的同种族人类。然后呢,她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再然后才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偶尔流露出来的小幽默。
如果你们专等着她后面的那些“微末发挥”,真的是舍本逐末了。
有同学说:“年年搜集整理这些‘微末发挥’最起劲的,不就是你老人家么?”
嗯哼,你们还不明白啊,我就是搜集给喜欢舍本逐末的普通群众看的。
语录这个东西呢,因为脱离了所有的语境,也看不到表情和画面,最重要的是:通常比较简短,只有一问一答。所以只能选择适合这种表现方式的、比较有火花的“片段”,以使普通群众也可以产生愉快和共鸣。
有时候我看完一篇完整的访谈,可能通篇也收不到一则语录,但我仍然会觉得是一篇精彩至极的访问,并且非常喜欢。但是你不可能整篇放入语录,因为语录的观众群没这耐性。反而是一些能让我连收几则语录的访谈,整体水平感觉并不好,会令我只给记者和文章打出很低的分数。
就好比南都记者为“会客厅”专访所写的记者手记:
对和她做访谈的人来说,那些幽默和火花,是大餐中的调料,很有劲很提味儿,但并不是全部。最重要的,其实是调料下面的可口菜肴。
听说经纪公司开会时,也会让大家学习李宇春的对答,我得提醒一句别学岔了。真诚、得体和尊重是基础,脱离这些基础的对话,不过是弄巧成拙的突兀、哗众取宠的尴尬。不过,真诚、得体和尊重这些东西好象是很难学的。同情的看着你们。
情商这个东西,真的是学不会的。恰到好处的分寸,也是学不来的。
在几年前,我刚开始整理语录和慈善成绩单的时候,有些同学有不少想法,一是担心被别人学走,二是觉得这种罗嗦的工作不符合我的恶趣味。其实这两点都符合,实话告诉大家吧,我当时整一半就会仰天发出得意的奸笑:不管是谁,我这次做的东西,随便你们学!你们学啊!!你们倒是学啊!!!
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比“说什么”更重要的,是“什么时候说的”和“怎么说的”。
就算写好了稿子让你背,都没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