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于自己
(2009-07-07 15:08:00)其实我挺喜欢看心理分析方面的文字,特别是实例的。那个谁谁好似说过,人性么好象一座冰山,露在外面的只不过是十分之一,巨大的部分是隐藏在水面下的,而那部分,其实是露在外面的基础。
偶尔潜在水下看一看风光,会有不同的感受。
广州日报一直在周六有心理专版,最近最那什么的事情当然是迈叔这档子事了。这专家对迈叔研究不多,权且可以看看,但我最有感受,也是大家可能会比较有兴趣的,是下面这部分。摘出来给大家看看。
我特别有感触的是下面这一段:
这的确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你“忠实于自己”做事情,结果得到了无数人的认可。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人,做自己和得到别人的认可似乎总是一对矛盾,要么是做自己而失去别人的认可,要么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失去自己,但杰克逊很幸运,他很早就发现,他越是忠实于自己,就越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
无疑这种人就是老天爷赏饭吃的那种,李宇春也属于这种人。对她掀起的中性风潮,她老人家的评论是:不能说模仿我,人家可能本身就是那个样子嘛。
但套用上面的那段话来一看,一些本身并不中性的同学,属于“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失去自己”,一些本身就是假小子的同学,也忠于自己了,但是呢,“做自己却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所以说老天爷的青睐真的是很玄妙的东西。
往大了说吧,怕得罪人我就隐讳一下,有一些音乐人,真的未必就是没有天分的,比如台湾的范同学、孙同学、萧同学,在偶像机制下面他们很成功,他们的制作人知道观众喜欢的是什么,而放大她们的某部分达成个人风格。但是她们自己,恐怕一直处在“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失去自己”的困境中。等到成名日久,实在忍受不了以后,她们或蹬掉一手打造自己的制作人,或和坚持保持原有形象的公司解约,开始做回自己。但是,事实却又证明,“做自己而失去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她们其实都是有才华的艺人,但是呢,似乎还不到那种让老天爷青睐的程度。
当然了,勇于追求自我的勇气还是可嘉的,前提是清楚了解到结果以后仍然如此坚持。多数人是只肯守着“让大多数人认可”的地位不动的,不管是不是忠实于自己。毕竟,那种天之骄子,是极少数。
有点走题了。还有下面的这一段:
所以,至关重要的是保持通道的开放,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是,你必须忠实于自己。简而言之是,你必须尊重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别人的建议,别人的建议常常会干扰你,影响你通道的开放程度,如果你过于在乎别人的建议或评价——这其实是过于渴望别人的认可,那么这个通道就不可能保持开放,来自宇宙的音乐或其他事物,就无法走到你心中。
这是那些拥有第一流才华的人的共同之处。譬如,日本“动画之王”宫崎骏曾说“我从来不考虑观众”,而“股神”巴菲特则说“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导我要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判断什么是对的,不要根据他人的意见来做判断。”
毫无疑问,李宇春同学也做到了这一点,无论宇黑如何谩骂,部分路人如何非议,她就是保持自己的风格,爱谁谁的走自己的路。又无论玉米如何吹捧,她还是角得“这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所以音乐上的事也好什么事也好,我始终是这么觉得:别人爱提啥建议是他的事情,让他提去。然后自己该干嘛干嘛。哪怕打着“爱你”的幌子呢。这帮人要这么能耐,早自己混出来了。
对拥有第一流才华的人来说,听别人的建议有鸟用。相信与只能相信的是你自己。
P.S.以上文字没有任何暗喻明喻,纯属看文有感。敏感的同学去做个面膜睡会儿,起来该干嘛干嘛。
评论再写下去要超过主文了,下面大家自己看吧:
成功之道:忠实于自己
杰克逊有无数耀眼的成就,这让他成为演艺界传奇中的传奇。如果说,这是他自己营造的结果,那他是如何营造的呢?在他的自传《太空漫步》中,他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说到底,最重要的是忠实于自己,忠实于你爱的人,还有要努力工作。
杰克逊从5岁起就一直在努力。这是他出道时的年龄,这个年龄太小了,所以他记不清楚当时的很多细节,他只记得自己一直在“拼命地唱歌,尽情地跳舞”。好多时候,他放学回家,一放下书本就得马上去录音室,之后一直唱到深夜,直到过了上床时间。结果是,他根本没有其他孩子所共同拥有的童年。他最初合作的唱片公司的马路对面有一座公园,在录音室里的杰克逊,只能好奇地盯着他们,盼望着能像他们一样,随便就可以走出这间屋子,“我对这种自由的渴望超出了一切”。
假若只有努力和对自由的渴望,杰克逊或许不可能成为超级巨星。关键还是,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对此,杰克逊写道:
我不像朱迪·加兰,她是被父母逼着走进这一行业的,而我选择它是因为我能从中得到乐趣,演唱对我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这正是杰克逊所说的“忠实于自己”。如果“忠实于自己”还能带来巨大的快乐,譬如得到别人的认可,那就太棒了。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杰克逊参加一个全校性的演出,他穿着黑裤子和白衬衫唱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攀上每座高峰》。他唱完后,礼堂里掌声雷动,许多人站了起来,他的老师一个劲地喊叫……这一幕永远留在了杰克逊的心中,他每次想起这一幕都感到快乐。
这的确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你“忠实于自己”做事情,结果得到了无数人的认可。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人,做自己和得到别人的认可似乎总是一对矛盾,要么是做自己而失去别人的认可,要么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失去自己,但杰克逊很幸运,他很早就发现,他越是忠实于自己,就越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
“上帝的乐器”在抗争
但是,到底什么是“忠实于自己”呢?这个问题如果从理论上阐述,是非常艰深的一件事。幸运的是,那些拥有第一流才华的人给出了更直观也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在《太空漫步》一书中,引用了同样是超级巨星的约翰·列侬的一段话,它可以说是“忠实于自己”的真谛:
当真正的音乐——那是来自宇宙的音乐,是超越人们理解的音乐——走到我心中的时候,它们与我本人无关,因为我仅仅是一条通道。对我来说,我为音乐而生,音乐又把自己给予了我,而我又将它表述出来,这是我唯一的乐趣。我就像一个中介体。我就是为寻找这样的瞬间而生的。
这段话的意思是,所谓的天才其实只是一个中介体,只是一个通道,当天才们保持通道的开放时,来自宇宙的音乐或其他就会通过这个通道而表达出来。所以,即便天才也不是在“创造”,他们只是在表达而已。
所以,至关重要的是保持通道的开放,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是,你必须忠实于自己。简而言之是,你必须尊重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别人的建议,别人的建议常常会干扰你,影响你通道的开放程度,如果你过于在乎别人的建议或评价——这其实是过于渴望别人的认可,那么这个通道就不可能保持开放,来自宇宙的音乐或其他事物,就无法走到你心中。
这是那些拥有第一流才华的人的共同之处。譬如,日本“动画之王”宫崎骏曾说“我从来不考虑观众”,而“股神”巴菲特则说“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导我要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判断什么是对的,不要根据他人的意见来做判断。”
很不幸,杰克逊的父亲约瑟夫非常粗暴而专制,他一直希望杰克逊能听他的,但幸运的是,妈妈凯瑟琳会鼓励孩子们相信自己尊重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想“忠实于自己”,这是我们的天性,在我们的童年,只要有一个重要的亲人教导我们相信自己,那我们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学会这一点。不过,很可惜,无数人没有这个机会,我们中太多人从小到大一直听到的都是:你要做一个乖孩子,你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看自己。
过于在乎别人看法的人,通常会认为,做自己意味着自私自利、为所欲为和自大,事实恰恰相反,那些真正能“忠实于自己”的人,最后能学会谦卑,因为他们发现,那些所谓的才华并不是“我”的,而“我”不过是一个通道罢了,如果我保持这个通道的开放,那些才华就会通过“我”来表达。
在这一点上,杰克逊也有认识,所以他自称是“上帝的乐器”。
为了保证“上帝的乐器”保持通道的开放,杰克逊做了很多抗争。刚过20岁时,他没有和一直以来的经纪人——父亲约瑟夫——续约,以这种方式解雇了父亲,因为他觉得,不是父亲在为他工作,而是他在为父亲工作,而且父亲希望杰克逊在每一方面都听他的。26岁的时候,在杰克逊的建议下,杰克逊兄弟与合作了多年的唱片公司摩城公司解约,原因是杰克逊兄弟想自己创作歌曲,而摩城公司坚决反对,甚至说,你们都不应该提出要创造自己音乐的要求。
这令杰克逊非常沮丧,这不难理解,不能“忠实于自己”的人都会有这种沮丧。
杰克逊演出时,很多时候都戴着一顶帽子,但他最初提出这个主意时,也遭到了唱片公司的反对。经过各种抗争和事实检验之后,杰克逊越来越坚持一个观点:“要是你感觉到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是错误的,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管多么困难,也要立刻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