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司机的那些事儿
(2009-01-11 14:56:25)这篇其实早想写了,后来因为没时间,我又在犹豫要不要多搜集一些资料写成完整一些的,有关于行政垄断危害的研究型报告。最后发现写完也没人给我工资,就算了。随便议论两句得了。
当初各地的出租车司机相继罢工的时候,我并不意外,早就知道有这天了。
报纸上好象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劳资双方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广州现在的处理方法是一个月公司再补贴八百块钱。其实800根本不算什么。我有阵子打车的时候就爱和司机瞎侃,问过他们交份子钱的情况,如果司机同志没骗我,我又没记错的话,广州的交通集团,一台车一个月要交一万多,白云集团,一个月得交九千多,平时还有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就是打在单子上给他们,也没任何证明和发票之类的。司机一个月忙碌下来,收入也就是三四千左右的样子。
我想你一家公司做什么事了一个月得交你一万多啊?这也压榨得太过份了,哪怕是五五分成呢?然后有同志告诉我,这个交通行业啊,是这样滴。普通的车不允许上路运营,得挂靠公司,公司你得拿牌照吧?那就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拿到的了。这里面,其实是一个行政垄断的利益在里头。
话说到这份儿上,有点社会经验的都能明白了。基本上,行政垄断的行业,都比较牛叉,就比如中石化和中石油吧,国际上油价涨,它也跟着嗖嗖的涨,国际上油价跌到谷底了,它还在山头上坐着不动。行政垄断的权力放在市场上面,能赚一千块,为啥只收你五百?反正你也到不了别家去买。
一个市场的门槛是开放的时候,很难形成垄断,因为任何人想进来都能进来,你没有权力阻止。真要有垄断的倾向了,政府还能给你排头吃,比如微软。但某些行业借着所谓的特殊性,形成政策性的垄断的时候,所有价格的调控,都只能政策性干预。说明白一点,它只要搞定了制定政策的同志,基本上就没什么必要从“别人的口袋里”少掏一些“自己的钱”了。
所以出租行业的问题,其实是体制性的问题。现在最终达成了妥协,也不过是暂时性的。
资方把压榨的程度,放开到了劳方暂时可以忍受的地步。具体点说就象广州这样,每个月少收800块。说是退回800,其实就是多过一下手,让司机感觉象是多拿到的钱,好受一些。
但是,实际上在这个行业里,分成比例仍然非常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如果以后不加改变,矛盾仍然是会爆发出来的。公司到底做了什么不得了的事,可以把司机手里的钱拿走70%以上?
为什么各地都会有黑车?就是因为利润太大,特别是春节期间,一个月的运营,可以攒够一年的钱。他们不必要交那笔“雁过拔得只剩下毛”的份子钱。
其实,那笔额外的70%的支出,最终,是摊在消费者头上的。
行政性垄断的行业,还有电力、水力、煤气、邮政、电信、石油、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