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二当家的
二当家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563
  • 关注人气:2,8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一说热情活泼的古代妇女

(2008-10-25 22:20:12)

  从古至今,中国最混蛋的一句话,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或曰“去人欲,存天理”)。

  人欲之灭,人当非人,比畜生都不如了。虽然我隐隐约约的觉得,这句话的由来,多半是因为中国原来比较的“存人欲灭天理”,导致后来的同学矫枉过正。由此可知,矫枉可以,千万不可过正,不然比“枉”还要糟糕。

 

  有这个感想,是因为看了两篇穿越的文章,实在有句话不得不说:

  为啥所有人都觉得,古代的女人,一定是地位低下、没有自由、三从四德、笑不露齿,活脱脱教材上面“封建女性”的典型代表呢?哪怕是架空的历史,哪怕是极尊重历史的考古型穿越,也大多如此。

  可我怎么记得,宋明清以前,中国女性还是蛮活泼的哪?

  甚至,某些地方,比现代社会还要活泼哪?

  中国古代唐及以前,女性还是很自由的,社会风气也是很纯真坦荡的。

 

  事例一:

  大家只记得,《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追女嘛,觉得正常。事实上,里面还记录了很多女追男的情况。最让人惊骇的是,记录的口气,相当自然,相当正常。说明是当时社会普遍的一种风气。

  因为《诗经》比较难懂,于是我求助了一下学术派的摸摸,摸摸立刻就给我扔了个剽悍的花痴歌出来,花痴没什么,花痴到编成歌,还流传了几千年,这就是真的剽悍了。

  摸同学扔给我的是《汾沮洳》,讲一个女的采桑的时候看中一个男的,一路发花痴,看这个男的,美啊,美得象这个象那个,谁谁谁都比不上他。翻来覆去唱的就是这一句,然后三句是不同的地方,说明跟踪人家,从低湿地一直跟着走,一边走一边HC流口水……

  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唐朝,在诗人的笔下,女人们仍然是那么的奔放啊奔放,比如下面这首,韦庄写的著名的《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内容大概是说,一个女子去郊外踏青,结果遇上了一个少年,觉得这少年不错,青春年少,长得也好,于是就问他,你是谁家的啊?姓名地址电话QQ号码……要不你就娶了我吧?玩腻了再把我抛弃都成,反正老娘看上你了,嫁定了。

  嫁了干嘛呢?总归不会是吃饭喝茶,然后盖着被子闲聊天吧?

  这事搁现代女人身上,都做不出来。路上遇到个长得好点的男人,都不认识,就说老娘嫁定你了。哦卖疙瘩,好生猛的姐姐。而最生猛的,是写歌的人,完全是用一种轻松的、甚至带点儿赞颂的口气,在唱这首歌―――古代的诗歌其实是歌曲的歌词记载下来,包括《诗经》,也是歌集来的。

 

  事例二:

  然后,是孔子的事情。

  首先,孔子是他妈和他爹野合生出来的。不是我对先贤不尊重,是《史记》上堂而皇之记载的:“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当时他爹72他娘18……其实我搞不太清楚古人之野作何解?没打结婚证?还是打了结婚证只不过ML地点在野外?或者两者皆有?

  孔子这位老先生呢,比较难侍候,肉烧得不好,不吃,没有好酱料配,不吃,烧好配好了,切得不好、饭桌摆得不好,统统不吃。反正就是叽叽歪歪和某些JW型的玉米有一拼。他老婆觉得自己实在侍候不了,就跑了。(上面是柏杨的说法,在网上随便查证了一下,中国很多典籍记录的是孔子主动休妻,但本人觉得有点为圣人讳的意思。柏老先生在考证方面很有一手,我还是愿意相信他的)反正这俩感情相当糟糕,为了洗碗的事情也会吵大架,搞得学生上门的时候打圆场,帮他们家把碗给洗了==|||

  后来他跑掉的老婆翘了辫子,儿子在周年的时候戴个孝哭几声,孔子还说不用这么过份吧?您看看这两人的恩怨,这老孔多能记仇。

  不管怎样,老孔感情破裂老婆跑掉这事呢,说明当时也没多少“出嫁从夫”、“嫁鸡随鸡”的观念。为了屁大的一点子事呢,两个人也可以离婚。

 

  事例三:

  有一件事情呢,更加的惊人,惊人在于它的尺度问题。TNND简直就是一街头A片,还是皇家成员友情出演,比艳照门刺激多了吧?

  说是一个叫嫪毐的人,那啥的地方比较惊人。有一天呢,他就在街头表演,用自己的那啥,放在车轮里面转啊转(这哪是人啊,分明是一驴)。围观的人都大笑(这什么民风啊?还围观哪?)。然后秦王的老妈听说了,就问自己的奸夫:嗳哟妈啊,你听说没啊?有这么这么一个人嗳(这什么太后啊?)。然后奸夫吕不韦就搞了个假的太监证,把这个人搞进宫去那啥了(大家都知道是干嘛吧?这太后忒不要脸了。目瞪口呆的再说一句:这什么太后啊?)。因为那啥得比较高兴,对这人特别宠爱,于是他就天天为非作歹(话说这种事太后他儿子觉得有脸么?),后来这人没什么文化,被秦王知道后想谋反,然后被咔嚓了―――大家不要怪我一直用那啥来代替。这事吧,就是一全码片啊,还很无耻的载入了史书了。

 

  事例四:

  知道一些古代美男子事例的同学,一定知道“看杀卫阶”与“掷果盈车”的事例。

  掷果盈车,指的是“貌比潘安”的那位潘大人。说他容貌出众,每次乘车出游,总有一些女子看得着迷,把水果扔到他的车里,表示爱慕。走一圈回来,车里满载水果,和卖水果的差不多。现代女人遇见帅哥最多看两眼,敢扔果子送东西么?

  倒霉的卫阶没这么幸运。卫阶也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每次出门都要造成交通瘫痪。后来他跑到南京,南京人民倾城而出,看美人啊,围得水泄不通,简直比重庆玉米接机还要热闹。搞得本来就体弱的卫阶在人山人海中举步维艰,然后就病倒嗝屁了……

  大家看看,当时的女性是多么的热情奔放,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开放通达。

  这事搁现在,就是一“追星族反面典型”,就是HC疯狂叫人不屑,而在古代,这叫风雅,这还成了典故。当时的人名之为“任情而为”。翻译过来就是爱干嘛就干嘛,老娘情之所至,干啥都是对的。

  多么烂慢滴任情而为啊。现代女人做这种事,一个不好,都容易沦为蛊惑女,可见一个包容的社会氛围是多么的重要。

 

  事例五:

  现在,再来说说我们女性解放之首的唐朝。女人穿着男装骑马上街、豢养男宠、与和尚私通给和尚生孩子,嫁了老爹嫁儿子,都是贵族公然干出来的事情。甚至还搞出个女皇帝,改了国号。然后长得好点的男人,还自荐当其面首。这上面的事,不管哪一件搁现代来,也会一片哗然。而唐朝的女人呢,就这么做了,当时的社会呢,就这么认了。还一时蔚然成风。众人纷纷效仿,引以为时尚。

  相信还有很多人知道“红拂夜奔”的故事,因为语文教材上有选录,但我觉得,讲解上面,应该不会强调这一点,就是当时的女子“夜奔”,也是一种时尚,说白了吧,就是觉得哪个男人你看上眼了,晚上偷偷跑他家去敲门,说老娘以后就跟了你了。然后那男人要是一看对上了眼,行了,夜奔成功。最糁人的是,不是一例两例,而是当时“时风”就是如此。

  多么的豪放!多么的不拘!多么的爽利!

  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什么非法同居,屁啦!老娘看上了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我有时候会掩卷想道:当时这世道,但凡个好点儿的男人,不是天天晚上门口排队?这要是出手晚了,不知道哪家男人比较好,不如就夜里四处瞧瞧,哪儿门口排的队伍比较长,就差不多知道了。

  比较有名的夜奔事例,其实还有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当时是寡妇的卓文君,奔完了跑到成都,当垆卖酒,抛头露面,并不以为羞。还成了一时佳话。

 

  估计看完这篇,男生纷纷去穿越了。所以下面要杀杀风景,看看女性解放之附属品:

 

  事例六:

  悍然吃醋的事情,不能不提唐朝名臣房玄龄的老婆。她是吃醋的祖宗,传说这个词就是因她而来的。话说唐太宗想送几个美女给房玄龄,结果房死活不敢要。唐太宗知道是他老婆太厉害(汗,声名远播啊),就送了壶醋过去,说您要么让老房收了美女,要么把这毒酒喝了(当然啦那是古代,搁现代就是送一杯三鹿牛奶)。结果房夫人不示弱,接过醋咕咚咕咚就喝了,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太宗也傻了,只好作罢。

  不能不提的,还有“忽闻河东狮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的主角,宋朝陈季常的老婆。苏东坡同学闲着无聊记录的,说这可怜的老头招待朋友,叫了几个歌女助兴,他老婆都不干,用棍子敲打墙壁,把客人轰跑。

  当时的女人们,是多么理直气壮的剽悍着啊。

 

  终于,到了宋代,封建社会女人的好日子到头了。男人中的人渣,人渣中的败类,败类中的顶级,顶级中的战斗机,二程和朱熹同学,当了败类代言人,搞出了一整套的行为守则。女人应该怎样,男人应该怎样,社会应该怎样,一一列表,到明清的时候,当作圣人规范遵守,从此以后,封建社会的衰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这说明对人民群众自由奔放之精神的束缚,是多么的遗害无穷。

  而有多少人知道,这位朱熹同学,为了搞垮政敌,逮了个妓女施以酷刑,逼她承认与其有染。这个妓女叫严蕊,偏偏很耐得痛,死也不肯认。搞得朱熹很没面子,最后不了了之。结果后来过得几年,他自己因为和小尼姑不清不楚勾三搭四,而被人告状,吓得赶紧向皇帝上书认罪。

  这就是道学(理学)的大师,原来丫要灭的,是别人的“人欲”,存的,是自己的“天理”。大师尚且如此,余人更加可知。 

  ―――我看历史书,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种自诩为道德代言人的伪君子。胜过看不起为人所不齿的宋之问之类的文学家。这些人自荐当面首也好,贪图富贵也好,不过是赤裸裸的无耻小人。所害之烈,远小于长篇大论道貌岸然的道学家们。说起事情来,动辄千言滔滔不绝上纲上线,实际上,看穿了就是八个大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些心无大爱的所谓“大儒”之流的祸害,远胜于“文贼”。

  这种人,现代还有,而且很多。大家不妨以此验证。

  用老百姓的话,说通俗一点儿呢,就是“不怕流氓遍天下,就怕流氓有文化”。

  老百姓的智慧,可见一斑。

 

  我很多地方没有给同详细的出处,也没有附原文,根本原因是因为我没啥文化,只记事情,不记出处,现在又懒,不愿意再搜索了。凑合着看吧。

  总之呢,得出结论,麻烦再搞穿越的同学们搞搞清爽,明清以前的古代,比我们现代都奔放多了,而且是整个社会的奔放。别搞得穿回去哪个朝代都和清朝差不多。

 

  P.S.感谢学术莫勘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