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的一篇专栏,作者是香港人。他的文章部分可斟酌,但大多意见我是同意的。大家可以看看。特别是我打上了颜色的段落。
其实港台和欧美的圈子里,文化和意识方面,反而更较内地来得大气、宽容与更易自省。一般只有真正有实力有底气的,方才会如此。也可以看出活力与灵性的不同。这方面的差异,在对于突显锋芒的新人的态度上,已经可见一斑。
至于里面批评的歌曲创作的风格方向,一直都有这个问题。内地港台的近年的流行音乐,基本上可以分成几类:小情小调、要死要活、文青酸醋、什么什么风、语法不通、卖弄才华。唯独缺少的是“大爱”与“悲悯”甚至是单纯的快乐。内地比港台尤甚。港台方面是因为要迎合市场,所以不能向这方面走。内地是压根没这方面的才华与传统,还不屑市场。
不过现在创作市场都凋零了倒是真的。
具体一点说到摇滚吧。内地的种种乐队,其实完全没有摇滚音乐的精髓,得欧美二三流的皮毛罢了。全中国搞摇滚的,也只有四五个得我尊重。OH我都只是尊重,并无关音乐。不过崔老大和其他那几只具有时代意义,这儿就不另拿出来讲了(谈他们好用几万字的论文了)。或许你可以说,我连摇滚的定义、分类和历史都说不出来,有什么资格批评?但是艺术感觉这个东西,是讲天份的。当你得意于定义和分类的时候,你已经离音乐太远了。
现在搞摇滚也有潜在的形式,比如你把自己拾掇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的,不摔吉它也不做野兽嚎叫状,不认为其他人都低自己一等,摇滚迷就会把你踢出大门。就跟肤浅OR不肤浅的画家,必要将自己搞得邋邋遢遢一样,不然就觉得自己不够与众不同,也就不够艺术。
其实内地很多摇滚和摇滚的追随者,陶醉的,只是那种“和别人不一样”的快感、发泄、殉道与优越。说到底是一种艺术化的自恋行为。是“愤世嫉俗”的借口,是“怀才不遇”的礼帽。无关大爱,无关责任,更加无关悲悯。只余下无数个大大的“我”字,悬挂在他们的头顶上空。代替他们睥睨着庸碌的众生。这个,其实已经和最原始的摇滚精神,背道而驰。
要是“和你一样”,他们立马滚蛋。
话题扯远了。说摇滚,中国乐队实在没甚可研究之处。还要时时防止别被人家带跑了。中国很多搞音乐的,本质上就和文青差不多。而经过324的“mama”和309的“thank you for hearing me”这些歌的洗礼以后,我也发现了,自己执着的并不是摇滚,而仅仅是,一种音乐与情感的,痛快淋漓的、毫无保留的、甚至能直达人心的宣泄和表达。打动我的,必得是人的感悟而非小情小爱,哪怕我没有听懂歌词。表达的时候甚至可以是压抑的内敛、温柔的低喃,而不必撕心裂肺。
情感的传达,无关任何形式。
P.S.说句不正经的,就象爱卿说的,我是M体质==|||看不懂的人就算了。这女人形容我的时候太八要脸了。上次还说我是虐受。
赈灾音乐为什么不是好音乐?
●梁文道专栏
我不喜欢特别为赈灾创作录制的歌曲,也不喜欢那种群星汇聚的赈灾义演音乐会。我不喜欢赈灾歌曲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从音乐上讲,它们多半不是什么好东西。假如词曲皆为原创,那叫做急就章,为文造情。
更常见的情况则是找一首现成的曲子,外国本地皆可,然后在半日的时间内填上新词。而新填上的词总是什么“手牵手”、“心连心”、“血浓于水”之类的滥调,毫不感人。
至于群星义演,更是惨不忍睹。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许多出过多张畅销唱片的红星这时竟给人不知该唱什么才好的感觉。于是历年来华文世界的赈灾音乐会就有了一套小小的曲目传统,除了在自己的歌里挑一首可堪听众挪用代入的金曲之外,大家就要在这个传统里寻觅切合时机的老歌了。
相比之下,当年新奥尔良风灾过后,美国也有多位流行乐人跑到当地举办了一场音乐会,效果却好得太多。不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更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两地流行音乐的传统太不一样了。
老实说,那帮美国歌手也不大可能在一时三刻间赶出专为新奥尔良灾民而唱的新歌,但他们自己的老歌里就已经有足够的选择了,或许是哀怜生命中的无常不测,或许是颂扬民间草根的力量,甚或是对不公不义的愤怒谴责。于是时候一到,即使老歌,也能大派用场,振奋人心。
我丝毫没有渺视华文世界流行乐坛(尤其香港)的意思,对于歌手艺人们的善心义举更是非常佩服。我只是特别可以感受得到他们在这一刻的无奈与无力。大灾当前,身为一个流行歌手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呢?同样地,身为一个孤单的写字人,我也难免在最近这半月里觉得自己很没出息,既没有拯救人命的专业能力,也没有可供调动的网络组织;至于捐钱,就算倾囊而出也不够人家一个零头。反而艺人们还能举办义演义唱,不是吗?
但是回头一想,我们不能救灾,可我们难道不能帮助社会在面对灾难时有更健康更良好的心态吗?难道不能在灾后协助心理上的康复,甚至提出关于防震重建的种种建言吗?在这个意义上,灾难岂不正是对我辈写作人的严峻检查?同样地,灾难也对流行音乐人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你们平常在做什么?你们的歌曲以什么方式参与进了社会里面呢?临时编写的救灾歌曲之所以总是事过境迁,被人遗忘,没法成为一般情歌那样的金曲,是不是因为我们现有的流行歌曲欠缺了相关的表现力,乃至于在这刻赶制出来的东西无论曲词都有陈滥之感?(我想向这位筒子隆重推荐一下《和你一样》和《少年中国》。虽然,但是,而且,因为,希望,点点点)
Bono、BobDylan和RageAgainsttheMachine之所以被视为有社会责任,而且还实际产生过社会影响的音乐人,不是他们义演的次数比谁都多,而是因为他们平常创作的歌曲里就有草根的忧伤,公正缺失的愤怒,以及一份超出流行情歌的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