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简·奥斯汀的小说。奥斯汀一生写过六本小说,最有名的是《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我个人觉得,《傲慢与偏见》是一次浪漫际遇,《理智与情感》是一次现实妥协。其实真正能代表她的风格的,是《诺桑觉寺》。
《诺桑觉寺》这个名字看起来,很名著,很哥特,其实故事非常简单轻松,就是一个女孩生命中的一段生活,因为是从男女主角相遇到结婚,所以一般被人说是爱情故事,我倒觉得说是生活故事更恰当一点。
看到有一段介绍是这样说的:
除了爱情纠纷之外,小说自始至终还贯穿着对哥特小说的嘲讽。因此,这可谓是一部“双主题”小说。小说女主角凯瑟琳·莫兰是个牧师的女儿,随乡绅艾伦夫妇来到矿泉疗养地巴思,在舞会上遇见并爱上了青年牧师亨利·蒂尔尼···中间详细的内容介绍省略以免影响大家的阅读快感···显而易见,
作者如此描写索普和蒂尔尼将军,是对金钱和门第观念的无情针砭。
这段介绍没什么别的问题,但有点揣着阶级观点看小说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每个评论这本小说的人,都喜欢说奥斯汀在嘲讽哥特小说。哥特小说有点象现在的流行小说,脱离现实、潜在的套路、一味追求曲折离奇等等,但是确实很多写得吸引人,是打发时间的不错选择。我觉得奥斯汀在书中,借女主角之口说出来的,很喜欢看那些小说的话,确乎是真心的。她可能只是很有兴味的描述这个现象,并以自己特有的幽默加以总结与渲染。其实我和她有点象,有时候大家都以为我是在讽刺挖苦,但我根本没那个意思。
话说我对她介绍的那几本哥特小说,还真是相当有兴趣,搜过一阵想找中译本来看,可惜这些流行小说,好象没有这个生命力流传至今,或者我的搜索技术太烂了,叹气。哪位同学要是能找到,麻烦吱一声。多谢了啊。比如安·拉德克利夫夫人的《尤多尔弗的秘密》及其他,范妮·勃尼的小说之类。(说句欠揍的,大家可以看完《诺桑觉寺》以后,思维发散一下,想想《蝴蝶梦》和《简·爱》,是不是非常典型的哥特风格,兼哥特套路齐全,哈哈哈)
而说她对金钱门第观念无情针砭的,呃,好象奥斯汀自己就认为,结婚还是要门当户对,不然很难有共同语言。所以我觉得她塑造出索普和蒂尔尼将军,也是描述这么一种人性与性格的存在,至于针砭什么东西,倒并没有这么明确的目的性。
男主角亨利,嗯,是我读书时期的老公范本-.-|||有的人会认为太过平常不如《傲慢与偏见》里的男主角来得鲜明,但我喜欢他的简单正直、见事清楚明白、奇特的幽默感,还有喜欢小小的损人的脾气。当他一本正经的说出:“这料子恐怕不经洗。”这种话的时候,我哈哈的笑了半天。
我手里的是1986年孙致礼、唐慧心译的版本,还是喜欢以前的出版物,简单朴素,书就是书,封面也是简单的纸页,强大的是内容,翻译很讲究笔力。而看到一些后来的版本,漂亮是很漂亮,摆出来就是名著的范儿,可是一看译笔,真让人吐血,女主角居然能翻译成女英雄,我四级没过的烂英文,都不会译成这样。弄那么漂亮的封皮不知道是干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