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铁,看到电视上播放《黄金甲》的片段,叹口气,张老先生,您有空还是拍拍农村片、生活片吧,象皇室啊、现代城市啊这些不属于你纯朴本质的东西,还是算了。制片方当然是怎么赚钱怎么来,可你老人家也要想想合不合适啊。
看那满眼的黄金、大开大阖的宫殿,我想起了一个古代典故和一个笑话,特适合说明我的感想。
典故一:“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
翻译过来就是说,有一暴发户叫李庆孙,有了两钱,特得意,他怎么和周围的人炫耀呢?就找人作了一首吹嘘的曲子,起名字起得忒俗,叫《富贵曲》。里头有两句是这样的:“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说他家写字都用金子,牌子都用玉做的,够有钱了吧?他自己觉着这大概是有钱的极致了。
可人家晏殊偏不给面子,说那就是一暴发户的嘴脸,是“乞儿相”,真正的富贵人家,高贵不是靠那些金啊玉啊的东西,而是一种气象。“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这种闲适的景象,不是有钱有闲有文化,能欣赏得了吗?
所以有句话说,三代出贵族。气象or气质这个东西,不是钱能捧得出来的。
笑话一:陕北的农民吃完饭闲聊,说起京城里的皇帝,一老农说:皇帝那过的,是神仙一样的日子,你们想象都想象不出来。他每天早上要吃五根油条五碗豆浆,吃不完倒掉。晚上还天天可以吃肉。人家,那是皇帝。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每个人都只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去想象,所以农民心里的皇家生活,就是农民生活的升级版。
―――所以“黄金甲”里的皇宫生活,就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高梁”的升级版,人物全部换上表示有钱的黄金衣服,屋子加大十倍,灯笼变成菊花,数量增加十倍……以此类推。
PS:这边地铁来了,那边电视上突然出现了小葱头。咦咦咦?呀呀呀!我只好含恨趴在地铁的玻璃门上,眼睁睁的看着小葱头离我远去。小葱头探望聋哑儿童……好奇怪,广州的地铁频道,人家在北京探望儿童,有你什么事啊?难道现在资讯发达共享到了这个地步?
PS2:我那首歌词,有一段是“你却一直沉默。听你唱了什么。不愿立地成佛,我宁愿走火入魔。”
原来我是想写成:“你却一直沉默。有人说得太多,不愿立地成佛,宁愿要走火入魔。”这样的话,虽然意思更连贯,但是太象劝戒了,劝戒人不要JJWW。对我来说,我不喜欢这种劝戒别人的语气与方法,别人爱怎样怎样好了,有劝人不要走火入魔的时间,我还不如对着小葱走火入魔,所以就给改成最后这样了。备案说明一哈^^
前一篇:太美了,请你停留一下!
后一篇:年度诡异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