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妙的界限,微妙的哭

(2016-04-06 05:56:10)
分类: 案例分析
问题:比如吃饭时不许玩耍这事,我听孩子说幼儿园里有小孩在睡眠室大叫会被老师叫到睡眠室外面去冷静一下,然后孩子可能不太喜欢,站一小会,也就冷静了。同样的办法我用,比如吃饭的时候孩子玩一些不应该在饭桌上有的行为,拍打桌子什么的,一开始警告,警告以后他看看我,继续挑衅地玩他的被禁止的游戏(我想着就是在探索我的边界),那么我就依葫芦画瓢让他也去餐厅外面冷静冷静,他不理我,舍不得放下食物,仍然抓在手里(考虑到他用筷子确实还太笨拙,所以有些用筷子吃不方便的东西还是允许他用手抓着吃),我拍他的手让他放下食物,然后拉着他结束用餐去洗手,他就不干了,嚎哭着坐下来,坐到地上,不肯洗手。所以我想请教,这种用中止和冷静的方法给孩子设立界限,在操作的时候除了保持界限的一致,还有什么细节上的注意?比如孩子不愿意,嚎哭着坐在地上的时候,是应该暂时不管他,等到他安静下来的时候再搭理他吗?还有比如吃饭(或者别的活动)因为孩子淘气中止的话,是这一餐就此结束了,还是等到孩子冷静完了还给他机会继续用餐?

回答:比如吃饭的时候孩子玩一些不应该在饭桌上有的行为,拍打桌子什么的,界限里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我们这样规定一般是因为这样桌子不舒服了,或者其它用餐的人不舒服了。所以一开始不是警告,而是让孩子注意到他人的不舒服。
幼儿园里不需要每次都说,因为是一个群体共识。孩子们早都知道了。

如果是我一般不会大幅度的切断孩子,比方说到餐厅外面去,也许我只是抓住他拍桌子的手,是一个小幅度的切断。

有时跟女儿在一起,我也有可能做错了,但不管前面怎么样了,如果她哭起来,我都不会管她。

有的孩子性格柔和,他们哭一哭发现不好用,就不哭了,配合大人了。有的孩子刚烈,会把自己哭的都背过气去,有的会扔东西,打人。就是过了情绪抛物线的那个至高点,他们收不住了,成了一种机械的大哭。自己也忘记了因为什么哭。大人要听孩子那哭声,听音辩心。听到孩子到了情绪的不归路上,要把他带回来。---好难解释----就是妈妈跟你没有什么好争的----我和你之间完全没有竞争。----他此刻开始执著一件事儿,因为他机械嘛,比方说他忘记了当初,只是哭着说妈妈抱,那就抱一下。没什么好争的。然后还吃不吃饭了?如果饿就吃,能好好的就吃。过去的都不管,只管现在这一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