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上海华德福培训分享之十二感觉 (主讲:张俐 /满陇桂雨幼儿家园)
(2015-03-12 20:44:48)
标签:
转载 |
满陇桂雨幼儿家园
http://blog.sina.com.cn/hzsmlgyyejy
去年11月份在上海参加张俐老师的培训后的手记。
温故而知新,结合开园实践,增加了一些个人感悟。
一、12种感觉
高层次感觉:
思考:(人、社会
和他人的感觉)
中层次感觉:
情感:对外面世界
(自然)的感觉
构建与外界的关系。
是对大地的感觉,
所以内含四个元素:
水、空、土和火
低层次感觉:
身体:(意志力)
(后面有详细介绍)
补充:
5、视觉:视网膜在9岁多成熟,视觉还包含洞察力。治疗弱视,可以在宽广的大草原,宽阔的视野可以让人抓得更远。
6、温暖感:物质身体的温暖能引起情感上的温暖,对生命的热情。
8、嗅觉:能通过记忆判断;有对更深层次气息(危险的气息等)敏锐地捕捉。
二、低层次感觉的扩展介绍:
9、触觉:本能、意志力;触觉是与其他感觉掺合在一起的(如温暖感等);单纯的触觉只存在于受精卵触碰子宫壁的那一刻——〉我存在了
一)、特点:A、界限:触到身边有不能进入的东西,带来了界限。
二)、延伸的概念:焦虑感:是与生俱有的感觉,婴儿一出生离开母体的那一瞬间,焦虑感就出现了,所以婴儿一出生应该马上贴近母体,抱紧他,包裹一月,保护他的触觉。
三)、触觉有问题的表现形式:
A、 被破坏:触觉被破坏的孩子行为没有界限。如多动症,多动症是焦虑的表现;如行为被动——〉在界限内通过让孩子多做事来化解;牛奶营养澡。
B、触觉不足:粘父母,——〉需要多触摸这样的孩子,手指游戏,摸手心等。
在触摸孩子的时候,要做到手到心到。
四)、伤害触觉的表现:
A、过度触觉:
1)
B、过少触觉:触觉不足或冷漠地触摸
五)、培养触觉:合适的触摸和被触摸。如果触摸的需求被压抑,触觉就会萎缩。
我的感悟:对触觉的感受颇深.首先,触觉是与生俱有的感觉这样的叙说对我来说是崭新的。因此也更理解为何要包裹刚出生的婴儿。其次,要降低焦虑,就要培养良好的触觉,触觉发展得好意味着充足的安全感。最后,我想不仅是对孩子,成人之间也是一样的。合适的被触摸和触摸都会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和温暖感,尤其是焦虑感深重的人更需要重新找回触觉。
10、生命感:是保护人类的感觉,饿、困、累、病时,生命感出现了。它在死亡要出现的那一刻非常敏感(内部意志力出现),通过生命感我们可以聆听身体的感觉,感受身体是否健康。为了保护生命感,生活要有规律,多与自然界的植物等多相处。
*3岁前的孩子在吸取父母(特别是母亲)的生命之气,所以累,因此要和自然界生命力最旺盛的植物如草等多相处,以滋养自身的生命感。其实,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滋养大人和孩子。
*生命感与恐惧感联系在一起。生命感强,恐惧感就弱。生命感越强,越能把握自己的身体、心灵、工作等等。
*生命感的缺失、被破坏
A、 生活没有规律
B、成人指责、吵架、打架——〉因为与恐惧感联在一起
C、恐吓、威胁——〉影响肝胆——〉产生恐惧——〉甚至不能消化食物。
D、用脑过度:过早开发智力,让孩子过度选择,提太多问题等等。(比如让孩子过多选择,会让孩子产生焦虑感)——〉腹部的生命力过早地提升到了脑部——〉多思伤脾——〉生命感下降。
触觉和生命感都是向内的感觉,紧密联在一起。
自己的补充:
我的感悟:
10、运动感——〉引起思考——〉发展语言
建立在规律作息的基础上的身体在时空上的自由将加强运动感,当然,这样的自由也要有界限。——〉可演化成思想上的自由
一)、运动的演化
动——〉视线的运动——〉行动——〉读写能力
二)、运动的分类
A、有无意识的运动
B、有无规律的运动
孩子规律的有意义的活动。
三)、限制时空上的运动的表现
A、帮助孩子运动(如在孩子学爬时在后面帮助推小脚等)
B、过早地要求孩子学习
四)、伤害运动感的表现
A、无意义运动
B、过度运动
五)运动的治疗作用
对于轻度自闭症的孩子,如果给予充分时空上的运动——〉将滋养身心,使身体灵活,进而带来心灵的活跃——〉发生治疗作用。
六)、延伸的内容
*好的运动需要回到孩子的内在感受,真正发自内生力量的运动才能滋养孩子。
*有意义的活动能让意识更好地进驻身体
*运动与生命节奏连接在一起,就会更健康。
*外在的运动直接影响内在情感活动。
*运动感与平衡感联在一起
12、平衡感
一)、平衡感带来运动在时空上的协调与平衡——〉内在心灵情绪的平衡——〉对人和事物高层次认识上的平衡(观点客观)。
二)、我们要让孩子自己找到平衡感。如秋千等活动——〉产生平衡愉悦的感受——〉增强掌控自己的身体的能力
三)危害平衡感的表现
A、大人情绪起伏过大,变化无常。
B、大人对孩子能力的过度悲观——〉影响孩子的内心——〉容易摔跤和不自信。
C、大人内心和言行举止的矛盾——〉孩子产生不协调的状态,影响孩子身心平衡。
四)、延伸的内容
*大人言行举止的和谐恰当有利于平衡感,家庭和谐尤其重要。
*身心平衡的人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三、感觉之间的联系
1、触觉《————》自我感
界限不清,触觉被破坏的孩子不能体会他人的感受。
2、生命感《————》思想感
生命感强烈的人能感受他人思想内在的感觉(如痛处),从而产生同理心等
3、运动感《————》语言感
运动感不强烈的人感受不到语言的流动,身体的运动和语言的运动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
音语舞:身体的运动通过语言来呈现。
4、平衡感《————》听觉
能被聆听的孩子长大后也会聆听他人。
学习12感觉的个人想法:
附注:摘录的其他人关于12感觉的培训分享(为的是我们更全面地学习12感觉)
华德福中儿童的12种感觉
关于儿童的12感觉概述
嘟嘟爸爸根据Hans老师讲课整理:
儿童从出生后,会慢慢发展他的12种感觉,这12种感觉伴随我们人的整个成长过程,有的感觉是明显感受到,有的感觉是会被我们忽略的。我们对12种感觉的体会可以通过“盲人导路”的游戏来体会到。
12种感觉依次如下:
第一阶段:触觉、生命感、运动感、平衡感;
(touch, life, movement, balance)
第二阶段:嗅觉、视觉、味觉、温暖感;
(smell, taste, sight, warmth)
第三阶段:听觉、语言感、思想感、他人的感觉;
(listen, speech, other thought, other person)
对于触觉、味觉、嗅觉、味觉、听觉等都是我们平常比较常用到的感觉;
其他的感受概述如下:
生命感:是人能够体会到自己生命体的一种感觉,让我们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一种感受;
运动感:是人的运动过程中的感受;
平衡感:人能够保持自己协调运动的感受;
温暖感:人能够体会到光线变化、冷暖变化的感受;
语言感:人的说话的感受;
思想感:人能够体会他人的思想的一种感受,有点类似电影中的第六感;
他人感:人能够体会其他人的存在的一种感受;
根据人智学的基础,人在一生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也是我们的教育应该注重发展的三个阶段,请注意,在每个阶段,12种感觉都会交织在一起发展,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我们需要关注不同的感觉的培养:
第一阶段:在幼儿园(0~7岁),儿童的发展以第一阶段的四种感觉为主,这一个阶段主要通过运动、做各种事情、触摸感受、自由的发展,让孩子去体会四种感觉。这个阶段的四种感觉是和意志相联系的,这一阶段的感觉重点在于让孩子感觉到我是“自己”,体会自我的一种力量。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触觉,包括我们对孩子的接触,声音的接触、眼神的接触、光线的接触都对孩子的生长有影响,举个例子:当我们对孩子说话的时候,我们的说话的语气的重轻缓急、是否看着孩子说话,都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影响。(汗!我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差!)这个阶段的感受是以后各阶段的感受的发展基础,如果没有培养好,就会导致后面的感受无法良好的建立。
第二阶段的感觉是和人的情感有关系,儿童会在7~14岁重点发展这些感觉。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感觉让他们开始体会到我和世界的联系,通过这四种感觉去体会到我是怎么和世界联系,我和世界息息相关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换牙,从人智学的角度,这是儿童的新生,他体内的所有的器官都已经完全更新,由于牙齿最硬,所以牙齿是最后换掉,因此,对于一个新生的儿童,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世界有密切的关系,开始关注起这个世界,感受到世界的温暖。这个阶段可以通过童话故事让孩子感受到美好的世界,通过故事也可以十分方便的让孩子去体会这个世界,包括寓言故事等。
第三阶段的感觉是发展孩子思考能力的感觉,重点在于思考这个世界的事情,而不用总是从我出发来看世界,可以独立的去分析这个世界。同时,对他人的感觉以及对他人思想的感觉能够帮助孩子去理解他人,去感受他人,并能够去理解别人的做法。孩子也可以通过提问、归纳、概况等方式来描述这个世界,并逐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而不适轻易的去吸收别人的价值观。
在这个阶段,各领域中的伟人和名人将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同时,孩子会开始探讨“我是谁”这类深奥的问题,另外宗教将是孩子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