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华德福十二感官(长春华德福教育实践小组)

(2015-03-12 20:43:08)
标签:

转载

长春华德福教育实践小组
http://blog.sina.com.cn/huadefujiaoyu

 

下面这张图就是在第一天下午的艺术活动中,大家在Becky老师的指导下画出的12感觉图,在今后3天中又陆续加以了补充。当时Becky老师的要求是用蜡块画出一个圆圈,右边的部分是暖色的,从红色向黄色再向绿色过渡,左边部分是冷色的,在表达语言感、思考感时要用比较神秘的颜色来体现。对他人的自我感(I of the other,更高层次的自我感)最好用玫瑰红色来表现。可惜自己绘画天分太差,无法把这些颜色表现出来。

 

华德福讲座笔记鈥斺斒感觉之二

我们通常所指的感觉是以下5种感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史代纳先生将感觉分成了12种,因为12感是如此的重要,BEcky老师甚至开玩笑的说,如果我们了解了12感觉,基本上也就了解了人智学的基本内容了。12感觉包括触觉、生命感、运动感、平衡感、嗅觉、味觉、视觉、温暖感、听觉、语言感、思考感、以及对他人的自我感。

其中,触觉、生命感、运动感和平衡感是基础感觉(body sense, lower senses),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感觉。嗅觉、味觉、视觉和温暖感是情感层面的感觉(soul, feeling),听觉、语言感、思考感和对他人的自我感是精神层面的感觉(spirit/thinking)。而触觉、生命感、运动感、平衡感、嗅觉、味觉是内部感觉(internal sense),而暖感、听觉、语言感、思考感、以及对他人的自我感是外部感觉(external sense)。

触觉:孩子通过触觉感受世界、探索和了解世界。史代纳认为,触觉是自己对自己与周围世界的界限在哪里的探索。建立个人的界限,将自己与世界隔离开来。人一旦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会非常的孤独。

生命感:认识到身体是我自己的物质家园,善待身体。生命感只有在出了问题时才会表现出来。触觉让人明白自己与世界的界限,而生命感给了我们一个家园。

运动感(本体感):运动是mother of the joy。运动感通过运动与生命感连接起来。运动时会分泌一种物质使人感觉愉悦。即使我们自己不动,但在看到别人运动时,人的神经末梢也是很活跃的,也能从他人的运动中体会到乐趣。运动感不完全是自身的运动,而且还包括本体相对于外界的运动,外界在动,本体不动,也能产生运动感。要保护孩子远离什么?我们需要更加觉察我们的运动,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优雅的运动,对我们自己,对孩子都好。

平衡感:平衡的过程带给我们一种平静。平衡感使我们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能够在外界过于强烈的干扰,影响到我们的生命感时,仍能应对,平静的存在。

嗅觉:是感觉的后门。嗅觉带有记忆性,带给我们判断的能力。

味觉:主动性的通过感觉去体会世界。

视觉:眼睛实际上是大脑突向世界的一部分。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内在的反应。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视觉使我们有能力看到精神本质,精神化的彼此。重要的是我们能发现别人的精神之光。

温暖感:如何与触觉分开呢?物质身体的感觉,情感生活温暖的感觉,前一天谈到的事情带来的温暖的感觉等等。

如果孩子总是被哄着长大,她也不会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能够给孩子最重要的事,使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意志来做事情。

在华德福学校长大的孩子,可以以一种自由的姿态去作出判断和选择,不会受周围人的影响。不会去参与战争。知道什么是真善美。长大后看待别人时,会把别人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华德福教育的方式,不是让孩子过早地进行智性开发,过早的思考和判断,而是14岁以后才开始。

0-7岁幼年时期,孩子需要模仿,所以要提供真善美的东西,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7-14岁的孩子,是以一个爱的,温暖的成人作为权威来学习的。

青少年是从一个有趣的导师那里学习。

听觉:通过听觉,我们开始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不是通过眼睛而进入的世界。是我们所有感觉器官中最被保护的,是一扇我们自己作为个体的一些情感保持与他们在精神世界发生联系的一扇门。听觉帮助我们能够感觉后面的世界。

语言感,思考感,对他人的自我感,只有史代纳提出,但是在文学,哲学,艺术中却包含了这些感觉。

语言感:言能通神。语言本身不仅仅是说出的话,而是有更高的意义,在我们平常的对话中,其实还包含着精神化的秘密。语言感觉带给我们能够分辨出哪些是人的语言,哪些是噪音。即使你听不懂在说什么。不是通过智性的思考,而是可以感觉。

如果需要知道语言背后的意义,则需要另外一种能力,即思考感。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开了一扇门的感觉。

对他人的自我感:跟触觉是相反的两种感觉。通过对他人的自我感,我们能感觉到他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触觉,则是自己作为一个独特个体的存在。我们想要融入他人,或者说成人看到一个儿童,很喜欢儿童的那种感觉。

在我们和他人发生冲突矛盾的时期,这种感觉就需要觉醒了,了解对方也是一个人,有自己的各种特性,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则每个人都是自我孤单的存在。对他人的自我感,把我和他人连接到了一起。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故意闭上眼睛不去感觉,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了解他人的各种感觉。

触觉的缺失:7岁后仍吃手指,挖鼻孔,不愿意剪脚趾甲,不愿意吃某些东西,不刷牙,不喜欢洗脸,等等。

怎么做:给他提供很有序的,可预期的活动。

对自闭症的孩子,可以把衣服穿的重一些,或者缝上沙包,让他们可以感受到自己身体的界限。自闭症的孩子往往是触觉没有发育良好。自闭症的孩子是拒绝进入自己身体的孩子。要做触觉方面的练习,可以多做精油按摩、精油泡澡,去给孩子建立非常有节奏和韵律的生活,因为他们自己无法自己过有节奏的生活。千万不要看电视,媒体不要出现在孩子身边,影响会非常大。永远不要恐吓自闭症的孩子,或者强迫他们做任何事情。有自闭症的孩子无法用眼神交流,不要看着孩子,要求他做事情,而应该回避眼神接触,要制造一个很好,很有乐趣的环境给自闭症的孩子。

注意力缺失,多动的孩子——建立平衡感

不要让孩子过早地进行智性开发,不希望孩子过于沉重地进入物质身体。3岁以上孩子如果出现踮脚尖行走,则需要多做一些练习,帮助他们入世。如果4岁以上的孩子,仍用脚尖行走,则可以考虑负重,缝上沙包走。用脚跟走,可以试试游泳,音语舞,可以轻盈些。

游戏:

背上的农夫(一边讲故事,一边用手的各个部分在孩子背上做出各种活动,单个手指、多个手指、手掌、点压、滑动等等都可以),可以用在帮助孩子睡眠时安静下来。深压(用手掌加上一定的力量压孩子的胳膊等处)

谷物桶:用一个桶装满黄豆、玉米、米粒等,用手进去搅,发展触觉。对高年级的孩子,还可以放进去一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来感觉。

 

 

 

 

 

人的十二种感觉简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b9a7460100vlyq.html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总是希望能了解孩子是如何感受体会这个世界的。事实上,孩子的感觉是以难以置信的开放对周围的一切敞开着,无论是声、光、运动、温度变化,还是周围人们的情绪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面对这个新鲜的世界,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如果自然的好奇心被压制,就会导致孩子探索兴趣的毁灭。如果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明白他们的任务,以家庭和学校作为暂时的窗口,让孩子从中看到外边的世界并发现问题,这样外部世界所能提供的丰富经验也会被孩子发现。有时,当孩子面临一个全新的世界而束手无策,他们也会发展出自我保护的屏障,以避免更大的冲击和伤害。
  
  如果孩子所接触的只是没有杂质的人生经验,他们就有脱离现实的危险,这样他们的感觉印象无法带给他们真正的体验,也无法用人类缜密的方式来做出相应的反应。因为有了印象之后才能认识,有了体验之后才会理解。起决定作用的不仅仅是感觉自身,情感生活也非常重要,家庭中的温暖和课堂上回响着的笑声都是感觉的基础,否则孩子会对世界的所见所闻失望而陷入沉默。
  
  华德福教育创始人鲁道夫·史代纳对人的十二种感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深入到人的精神体验的教育必须发展人更高的感觉器官。华德福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都是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也同样有必要了解这些知识。
  
  触摸感(Sense of Touch)
  
  接触感在整个人生经历中非常重要。在孩子幼年时必须非常注意孩子的接触要求,还未学会走路的孩子与人交流的方式是伸出双手请求大人搂抱,跟自己交流的方式是摸自己的身体或者吃自己的手指。如果孩子在早期缺乏跟父母直接接触,不但会影响到孩子的触感发展,更加会影响到跟父母的沟通,使孩子会缺乏安全感。
  
  学龄前的孩子是通过触感来接触和了解大自然的,甚至这个世界。遇到他熟悉和喜欢的东西就会惜手不放,对一些不熟悉的东西感兴趣,一定是这些东西给他的感觉很好,而不是因为他知道这东西的用途很好或好吃。很多父母不经意地忽视了孩子这些微妙的需求,用“不许动!”来打发孩子的好奇心,甚至更粗暴地对待孩子的这种天性。三岁之后的孩子,触感的需求发展表现出强烈参与生活的愿望,那就是大人做什么事,孩子都要模仿去做,比如一般的家庭日常生活活动,洗碗、做饭、扫地、接电话等等,这时就要更加注意去引导他。
  
  引导触摸感的一些因素:
  一个人在单独呆着和跟大人在一起并受到保护之间的转换,
  身体温暖的接触和一个人安静之间的转换,
  拥抱和放手之间的转换。
  
  危害触摸感的一些因素:
  给孩子他需要的物质却不给温暖;
  保护过多或者孤单太多;
  接触不是为了爱护孩子,而是为了大人情感的满足。
  
  生命感(Sense of Life)
  
  生命感的存在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除非身体哪里不对劲。如身体某个部位真的病了,这种生命感就很灵敏,一旦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会发出求救的信号,人在临死前都能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将要结束,这是生命感的本能反映。生命感也是生命体内部自我平衡的载体,任何形式的失衡都能感觉到并做出协调,如跌伤的痛疼、受到打击的痛苦、心情的波动等都能反映到思考从而影响到思考,在儿童教育中应该帮助儿童找到内心空间的和谐。一个人通过他在整个身体里的生命感就能感受到自己身体的生命状态、平衡和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合作:
  
  引导生命感的一些因素:
  每天同样的作息节奏;
  相互信任的生活氛围;
  跟时间和地点有关的安排都有规律;
  感受吃饭的过程。
  
  危害生命感的一些因素:
  打架和害怕;
  不满意;
  时间过于紧迫和被惊吓;
  过分的追求;
  心理紧张;
  不同动作之间没有关系和道理。
  
  律动感(Sense of Movement)
  
  儿童身体的律动感是感觉到移动身体和四肢、爬行、蹒跚学步、跑与跳,这种感觉是以后获得自由意识的重要关键。孩子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感觉到自我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因为律动不但是空间变化的结果,也是时间变化的结果。逐渐培养孩子对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认识,会强化孩子的内在律动意识,如对一年中季节和一天中太阳、天气、动物和植物等的变化,自然的律动会反映到孩子的内心。好动也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通过运动来认识空间,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自由爬行,自由学走路,自由参与游戏活动,不仅是发展孩子的身体,而且是帮助孩子大脑的发展。孩子在小时候的行动受到限制,长大之后他的思维不可能活跃,更谈不上自由发展独立的思想。
  
  引导律动感的一些因素:
  
  孩子自己进行活动;
  给孩子一个能允许他触摸所有东西、能自由玩耍的环境;
  合理的动作过程。
  
  危害律动感的一些因素:
  经常不允许孩子做一些事情;
  因为缺少榜样而不引导孩子去活动;
  因为有媒体在场就不许动;
  只让孩子成为观众的自动玩具。
  
  平衡感(Sense of Balance)
  
  平衡感指保持人的身体站立、坐、蹲等一个平衡稳定,而不致使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同时也包括了保持内心活动平静、松弛和稳定。一个先天性残疾或小儿麻痹症的人,表现出头、手、脚等四肢不平衡。医学界一般认为这是大脑神经受到损伤而指挥不了四肢。但是,瑞士人智学研究者,科尼克医生认为是平衡感失调,造成了内心不能平静,从而表现出身体的平衡失调。在儿童的发展中要注重肢体和内心两者的平衡发展。从婴儿的第一次仰头开始,学会坐、爬、站立、学步、走路到爬树、荡秋千、过独木桥,走路时喜欢走街沿或走过滚动的物体等等,都是儿童在自然地发展自己的平衡感。如果不给孩子这个发展机会将会造成他们以后学习中产生困难和心理障碍。
  
  引导平衡感的一些因素:
  活动、平衡玩具、在梁柱上走、跳等;
  带孩子的态度稳定、不着急;
  家长心理的平衡。
  
  危害平衡感的一些因素:
  活动太少;
  心理不安;
  悲观和放弃;
  心理矛盾;
  受够了的情绪,没有信心。
  不断被催促。
  
  嗅觉 (Sense of Smell)
  
  嗅觉的体验跟感觉有着直接的联系,人一旦闻到熟悉的气味,就会对气味进行分析和判断,是什么东西产生的气味和这种气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是怎样。闻到不熟悉的气味,有助于对所给物体的记忆。现在有很多化工产品发出各种强烈的气味污染了人的嗅觉,人类失去了凭嗅觉来认识自然的能力,很多孩子连泥土的味道都无法辨别,更不用说花草的味道了。
  
  嗅觉不仅仅是人的普通感觉,灵敏的嗅觉也是人的智慧之一。由于嗅觉跟感觉紧密相联,缺乏嗅觉的敏感,就缺乏对自然的联系。如果在家庭和学校的日常生活中,用的和吃的以自然物质为主,不但对人的健康有利,对发展人的感觉也非常重要。人的感觉是构成美的基本因素,从幼儿开始就应当注意培养孩子的各种感觉。
  
  引导嗅觉的一些因素:
  体验各种各样的植物和食品的气味。
  
  危害嗅觉的一些因素:
  房间内空气不新鲜、不自然;
  工业造成的不自然的气味;
  让孩子感到难受的印象和做法。
  
  味觉(Sense of Taste)
  
  味觉表面上只是人对食品的酸、甜、苦、辣和咸的体会,但是人们忽略了味觉另一方面的内在联系是生活品味和艺术品味等。英文中的 “Taste”就包括了这两层意思。很多民族都把艺术融入了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的中华饮食文化把人的感觉发展到了极至。给孩子们少一点工业食品和垃圾食品,如罐头、袋装零食和速食食品等等都会破坏儿童的味觉。自然绿色食品和在大自然中体会自然的气息是发展儿童高尚味觉(品味)的好手段。
  
  引导味觉的一些因素:
  经过适当的方式让不同菜中的自然味道呈现;
  美的环境;
  对美的有“品位”的判断。
  
  危害味觉的一些因素:
  所有菜都做成同一种味道(工业化的食品);
  没有“味道感”的判断;
  不得体的做法;
  不美的环境。
  
  视觉(Sense of Sight)
  
  婴儿出生不久就能张开眼睛看东西了,但他只是看,并不能进一步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存在,也不能透过眼睛参与这个世界。一般成长到六个月大之后,才真正的参与世界活动。要帮助孩子发展感官能力,就得丰富孩子目前的,以及成年之后的生活。大自然就是艺术家,大自然总是能让人惊异和赞叹,大自然拥有缤纷的花朵、鸣唱的鸟类、庄严的树林,以及壮丽的山岳与瀑布。这些优质的视觉感官印象,能给人带来和谐与艺术的感受。如果能把儿童引进这种艺术杰作中,深入内心体会,对儿童的视觉成长将会有极大的帮助。当孩子凝视甲虫或者观看星月时,父母可以分享他的惊喜;在海滩,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聆听浪涛声,快乐地和孩子一起找贝壳。即使是最简单的事物,像花园中土壤里的小虫,对幼儿来讲也是欢乐的源泉。
  
  引导视觉的一些因素:
  通过老师自己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大自然中色彩的注意;
  衣服和生活环境的颜色搭配自然、互相协调。
  
  危害视觉的一些因素:
  吸引注意力的没有文化内涵的画面;
  强烈而不自然的颜色;
  看电视;
  不美的气氛;
  没有兴趣;
  无彩色的悲观的环境。
  
  温暖感(Sense of Warmth)
  对婴儿而言,保暖对身体器官的发育非常重要。如果人能够自我地发展和完善器官,婴儿这一辈子都会活得很健康,所以必须保持婴儿身体的温暖。体验到母亲的温暖对婴儿以后身体各种器官的发育和自我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身体缺乏温暖,人就会想办法找个地方取暖,并会对得到温暖的地方产生感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一样,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同时也是内在的交流,是爱的表现,如通过对别人的问寒问暖来表达我们的爱心。
  
  引导温暖感的一些因素:
  
  穿适合年纪需要的衣服;
  情感,心灵和精神上的温暖;
  
  危害温暖感的一些因素:
  
  过度地让身体辛苦;空调开太大;
  穿衣服不够;
  冷淡、没有人与人关系的气氛;
  假装的热情。
  
  听觉(Sense of Hearing)
  
  人通过听觉,世界可以在人的内在留下印象,耳朵能够“调到”恰好的程度来感知这个世界的缤纷多样,因此,听觉是人具有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感觉器官。像大人一样,儿童要体验这个世界,就需要有真正能去听的耳朵。但是现在儿童有耳朵却不想真正去“听”各种声音,更不愿意细心聆听,对周围的声音不关注。现在很多人很难注意到他周围世界发生的事,不管是人的语言、脚步声、风声、雨声、树林中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还是夜静时的无声。他们有耳朵,但耳朵却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应该让儿童去领略大自然的生机,流淌的河水、波浪的韵律、交加的雷电等等,通过增加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机会,让感官敏锐起来,生动起来。欣赏来自于人类特有的灵感而成的优美的音乐也是发展听觉最佳的途径。
  
  引导听觉的一些因素:
  
  在念或者讲的时候让速度适应孩子的接受能力;
  唱歌、用不同乐器一起创造音乐。
  
  危害听觉的一些因素:
  
  过分地刺激听觉,比如声音太大、太快或没有感情的媒体声效;
  不是根据内心而在表面上说出来的话;
  没有情感的声调。
  
  语言感觉(Sense of Word)
  
  这种感觉跟我们讲话时的表达方式、表达思想的清晰度有关。我们通常说的语感,是语言的真正本质,古汉语中的“道”是“说”,“道”也是语言,同时,“道”也是宇宙一切之道,即是真理。在圣经约翰福音中的开头是:“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通过人的语言可以判断人的个性特征和内在本质,语言的表达显得非常的重要。如果父母能用适当的语言和适当的方式跟孩子交流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感,而且对还能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和表达自我。
  
  引导语言感觉的一些因素:
  热情说话的声调;
  通过身体动作和表情来表达;
  让心理的和表面上表达的统一起来,避免虚假的印象;
  感受个人特殊的表达方式。
  
  危害语言感觉的一些因素:
  封闭的表达;
  过于平淡的、不让孩子弄清大人心情的表情;
  撒谎,表里不一。
  
  思想感觉(Sense of Thought)
  
  人是惟一能通过思想来沟通的生物,在沟通中必须感知自己的思想和他人的思想,才能与他人形成真实的接触,史代纳称之为“对他人自我的感知”;缺乏这种感知可能会带来疏离感,而无法与人沟通或获得友谊。在当代的商业社会里,由于人与人之间有太多的利益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可信任,疏离感困扰着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
  要在早期发展这种感知能力,就必须给儿童创造人际接触的机会。儿童的玩伴、祖母生日宴会之类的家庭假日团聚或庆祝会,或家庭生活中的来来往往等社交活动,都可以让儿童与朋友、家人互相分享生活的趣事与体验。这些共享的人间体验,能让儿童发展出对他人需求的真实感知,而且能愉快地跟其他的同伴产生联系。
  
  引导思想感觉的一些因素:
  真理和正确的道理;
  不同事情之间的比较;
  感受环境中不同事情之间存在的关系。
  
  危害思想感觉的一些因素:
  没有道德、没有意义的动作;
  杂乱的、没有规律的思考;
  把本来存在的意义倒过来;
  没有道理或者原因的联系。
  
  自我感觉(Sense of Ego)
  
  自我感觉包含着沉睡着的意志,理性的思考和感觉。意志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人的行为,感觉在思考和意志之间,在人半清醒的状态下,左右着人的行为,也影响着人的思考。当意志和感觉缺乏协调时,人的行为会表现出非理性。如在意志的支配下做出了动物式的本能反应,但是意志也可以是完全为他人设想的神圣行为。人在感觉支配下做出了本能反应,也可以是情绪化的结果,也可以是最人性的行为。自我感觉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感知他人的存在,以及他人的自我存在。
  
  自我感觉的发展并非指自私的行为,而是一个无私的行为,对待他人一切理性和非理性的行为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自我。华德福教育的人性化教育显然是发展自我的感觉,在自我作用下,让人的理性发挥意志本能和感觉的最高反应。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了解他人的思想就是对自我感觉的提高。
  
  引导自我感觉的一些因素:
  小时候能触摸和经历到一个关心孩子的人;
  大人之间和对孩子的爱;
  多访问、多在一起;
  真正的对别人的知觉和意识。
  
  危害自我感觉的一些因素:
  人之间没有兴趣、不理会、不爱;
  接受媒体和其他没有真正存在心理本质的东西;
  发挥对别人物质身体的想像,强迫做爱。
  
  人通过十二种感觉来把自己和世界分离开来,也是通过十二种感觉来接触和了解世界,并通过交流形成内在的感受和体验,以便对外界做出分析、判断和反映,表达人的存在及存在的意义。

 

 

 

 

8月21日华德福十二感官分享内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9a19d40100kou2.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9a19d40100kou6.html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