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安克《意志力》读书笔记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实用 |

以下内容来自吴蓓老师的《请让我慢慢长大》224页
卢安克在讲座中谈到意志力的问题:
(耘妮笔记:后面会谈到无意识的行为培养意志力,原因在这里)
(耘妮笔记:后面会谈到重复的行为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以上是原因)
(耘妮笔记:有意识的重复要等到孩子到了小学再开始)
(耘妮笔记:小学生就在年轻人的这种状态里,很崇拜老师,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天生需要一个权威。以完成他们这段时间的成长。)
(耘妮笔记:你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呢?关心他们的行动,不要说太多话,言既出,行必果。)
(耘妮笔记:这个过程在我这里很清晰,看电视,读微信,都会影响我的状态,到了一天终了,发现,有些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在孩子身上也很明显,几乎是全部的孩子,接触过媒体的,尤其是看电视的孩子,想要引导他们深入的工作会觉得很困难。除非是环境中不出现电视,孩子的状态一下子会有一个提高,过几天之后家庭中没有坚持下去,又看电视了,孩子的状态一下子又会下去。媒体和孩子状态之间的联系就是这么的显而易见。)
(耘妮笔记:有时候我失眠,或凌晨醒来,脑子特别清醒,有很多个天才的想法,让我兴奋,不过呢,当我第二天从床上爬起来,回到现实生活中,会觉得这些想法实现起来都挺难。最终这些想法变成现实的并不多,大多数象云朵散去。这真是想象活跃时,意志薄弱,意志强大时,想象薄弱。)
(耘妮笔记:嗯,看到那些催眠的现场,便是一个人被催眠成铁板一样的人,平放在两个椅子上,腰那里什么都没有垫,是中空的,100多斤的人上去踩,都不打弯。这时候这个被催眠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我们这些被应试教育方式带大的人们,思考太多,要加强的是自己的行动力。很多治疗法都是帮助人回到感受上,回到行动上。)
(耘妮笔记:这句话今天终于理解,有一天,一个孩子眼眸清澈,冲着你叫:老师,我想你了。老师不能只是开心,陶醉,还要回答:我也想你了,宝宝,来让我们一起把桌子抬过来,一起吃加点。再一天,一个孩子在晨圈中躺在地上,使大家都做不了晨圈,这时老师怎么对孩子说,起来,怎么拉,他都不会起来。老师就不会总是行动,而是停止下来,思考,孩子怎么了,他为什么这样?老师一定要站在一个高处,就象站在楼上看到楼下发生的事情,但是老师又不能在楼上发号施令,而是要回到楼下去,跟孩子一起工作。)
(耘妮笔记:意志力是行动,跟物质世界很近,但它有一种趋力,就是想变得精神化,想象力与精神世界距离很近。一秒种就来了一个想法,是不是象神灵世界发生的事?但它也有一种趋力,就是想变得物质化,大家的想象一般围着物质世界转,比方说,中国人想象的天上世界,都穿着中国人的衣服,外国人想象的天使,都是外国人的样子。死的是清醒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个人觉得有点象老子说的,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生命的最初,模糊,柔软,有无限的可能性,生命的最后清晰,坚硬,形成了不变的模式。当我们认识到生命的这一发展轨迹,怎么办呢?把好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在行动中思考。用思考来帮助行动。所以小水滴互助会不是个坐而论道的地方,而是个行动的地方。)
(耘妮笔记:3月8号小水滴互助会上有家长提到发现孩子比自己的意志要强,果然在这里找到了理论依据,孩子行动多,大人思考多。)
(耘妮笔记:比方说小水滴在吃加点的时候,食物已经摆在桌子上了,有的孩子还没洗完手,先洗完坐下的,就会很想吃。他的低级意志让他很想去抓桌子上的食物。但是我们在等待大家都来齐时有一个手指谣,“捣米,捣米,捣米”这个手指谣每天重复。让孩子等待一下,念完手指谣就可以分享了,这就是老师的工作,帮助孩子发挥高级意志,有一天最小的孩子要去抓食物,最大的孩子就说:“不能吃。”最小的这个孩子立刻说:“捣米捣米捣米。”重复的等待已经挺深入这个孩子的了。但老师不要给孩子下结论是什么意思?我没太懂,可能是老师要求孩子等齐了大家一起吃,但不是用嘴巴给孩子一个结论,而是跟孩子一起用行动去等待,还有可能是不要对孩子发展到了哪个阶段下断然的结论?)
(耘妮笔记:为什么给小孩子过多的选择削弱小孩子的意志力?这里有最到家的解释。经典。)
(耘妮笔记:这个很实用,我家女儿简直就是十万个为什么,有时候,这种回答方法一下子就能搞定她的十万个为什么.)
(耘妮笔记:老师对歌曲的感受很重要,标准化的动作为了表演,有感受的动作是谓艺术。教育不是表演,要去掉没有感受的动作。为什么华德福的晨圈那么迷人,艺术品带给人们享受。)
(耘妮笔记:我记得有很多家长说过,“华德福适合女孩,我家是男孩怎么办呢,我担心华德福中男孩成长不起来力量。”如果家长们明白了这一段,就根本不会有这样的误会。真正的思考能力,真正的意志力,这样的孩子不可能会没有力量。我家是6岁的女孩子,依然很有力量。小水滴有一个男孩用玩偶打她,她一把抓住了说:姐姐不是用来打的,男孩想要回他的玩偶,我女儿说:如果你不打我了,我就会还给你。男孩点点头,真的没再打她。在华德福教育中,真正的教育思想难以被大众理解。所以好的教育不能为广大的孩子享受,我希望自己可以为深奥思想的通俗化尽些微薄之力。)
(耘妮笔记:怪不得手工,家务和艺术活动在华德福教育中地位如此之高,因为它们是有道理的动作,与孩子的意志力成长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