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安克《意志力》读书笔记

(2014-03-18 06:34:58)
标签:

育儿

分类: 实用
卢安克《意志力》读书笔记

以下内容来自吴蓓老师的《请让我慢慢长大》224

卢安克在讲座中谈到意志力的问题:

 

     思考是有意识的,但意志是无意识的,和思考相反。意志的行动不经过思考,意志直接发生在肌肉里,并不是在大脑里。思考才发生在大脑里。意志是行动,行动本身是无意识的,比如把手臂抬起来的过程,肌肉、骨头、消耗营养等变化是无意识的。肌肉从环境中的精神获得力量。在四肢动的时候,这个精神先进入肌肉,然后再进入头脑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动作。

(耘妮笔记:后面会谈到无意识的行为培养意志力,原因在这里)

     生活中第一次做某件事很难,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多,变得越来越容易。重复做某件事情提高意志,所以觉得越来越容易。叫小孩第一次做某件事情很难,重复多次后,就容易。

(耘妮笔记:后面会谈到重复的行为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以上是原因)

     有两种重复,有意识的重复和无意识的重复。比如我每天想着要喂兔子,因为我知道如果忘记的话,兔子会挨饿。我有任务感,有必要每天去做。记住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可以培养意志力。比如说有意识的重复能培养意志,这种有意识,不是说小孩理解为什么要做,而是说小孩清楚的知道他每天必须去做。理解和意识还是有区别。另外,每天养成的习惯属于无意识的做,比如穿衣、刷牙。通过无意识的重复可以培养情感,比如老师做,孩子无意识的跟着模仿。

(耘妮笔记:有意识的重复要等到孩子到了小学再开始)

     中国古代有个故事。一位年轻人到山里拜一位武林高手为师。师傅每天让他把一个水缸里的水运到另一个水缸里。年轻人很崇拜师傅,师傅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可是两年过去了,眼见师傅一直在教别人学习武功,却没有教他,终于有一天,他忍无可忍,向师傅发火,无意中把手打到缸中的水面,突然水缸就爆炸了,这时他才明天原来师傅教他武功了。不知道为什么做一件事情,却坚持去做,这样培养的意志力就很厉害。

(耘妮笔记:小学生就在年轻人的这种状态里,很崇拜老师,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天生需要一个权威。以完成他们这段时间的成长。)

      意志是四肢的行动,所以我们不可能通过说话或理解来培养意志。唯一的培养方法是行动。如果老师说要做某件事情,或要求孩子做,就必须做到,否则会削弱孩子的意志。如果老师不能保证他的学生做到,最好就别说。

(耘妮笔记:你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呢?关心他们的行动,不要说太多话,言既出,行必果。)

      如今,电子媒体、各种刺激也在影响、破坏意志。太多的选择也影响意志。一个意志薄弱的人,继续发展下去,先是精神上瘫痪,后导致身体上的瘫痪。载有信息的电磁波对发挥意志的器官产生影响,如四肢、新陈代谢系统、子宫、血液。给予孩子太多的信息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因为太多的信息和选择会让人一会儿追求这,一会儿追求那,没有稳定和坚持,使人变得无力和瘫痪。电视和电脑都会影响意志的发挥。

耘妮笔记:这个过程在我这里很清晰,看电视,读微信,都会影响我的状态,到了一天终了,发现,有些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在孩子身上也很明显,几乎是全部的孩子,接触过媒体的,尤其是看电视的孩子,想要引导他们深入的工作会觉得很困难。除非是环境中不出现电视,孩子的状态一下子会有一个提高,过几天之后家庭中没有坚持下去,又看电视了,孩子的状态一下子又会下去。媒体和孩子状态之间的联系就是这么的显而易见。)

      意志的特点是:

      1. 富有创造性。(耘妮笔记:是不是只要行动,就是创造?)

      2. 与想象形成对比,想象活跃时,意志薄弱;意志强大时,想象薄弱。

(耘妮笔记:有时候我失眠,或凌晨醒来,脑子特别清醒,有很多个天才的想法,让我兴奋,不过呢,当我第二天从床上爬起来,回到现实生活中,会觉得这些想法实现起来都挺难。最终这些想法变成现实的并不多,大多数象云朵散去。这真是想象活跃时,意志薄弱,意志强大时,想象薄弱。)

      3. 意志处于睡眠状态,不清醒,与认识形成对比。如一个人喝酒后,头脑不清醒,干活更有力气。当一个人冥思苦想时,他的行动能力就弱。

(耘妮笔记:嗯,看到那些催眠的现场,便是一个人被催眠成铁板一样的人,平放在两个椅子上,腰那里什么都没有垫,是中空的,100多斤的人上去踩,都不打弯。这时候这个被催眠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我们这些被应试教育方式带大的人们,思考太多,要加强的是自己的行动力。很多治疗法都是帮助人回到感受上,回到行动上。)

      4. 和意志有关的身体器官是肌肉、血液、新陈代谢系统等,它们都处于睡眠状态。

      5. 意志靠同感。同感和反感,有时可以理解为吸引和排斥,有时可以理解为主观化和客观化。一个人发挥对所做事情的同感,就有力量去做。如果对所做的事情反感,就会停止下来。作为老师需要有这两种力量。反感,使得老师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认识孩子。同感,使得老师和孩子一起做事情,也是融为一体的力量。老师要把反感转化为对孩子的认识,把同感转化为一起做事的动力。

(耘妮笔记:这句话今天终于理解,有一天,一个孩子眼眸清澈,冲着你叫:老师,我想你了。老师不能只是开心,陶醉,还要回答:我也想你了,宝宝,来让我们一起把桌子抬过来,一起吃加点。再一天,一个孩子在晨圈中躺在地上,使大家都做不了晨圈,这时老师怎么对孩子说,起来,怎么拉,他都不会起来。老师就不会总是行动,而是停止下来,思考,孩子怎么了,他为什么这样?老师一定要站在一个高处,就象站在楼上看到楼下发生的事情,但是老师又不能在楼上发号施令,而是要回到楼下去,跟孩子一起工作。)

      6. 意志富有活力,它不断的想变得精神化。想象力是死的,它不断的想变成物质化。死的是清醒的,如果让想象力和思考接受创造的因素,想象力就不是那么死。

(耘妮笔记:意志力是行动,跟物质世界很近,但它有一种趋力,就是想变得精神化,想象力与精神世界距离很近。一秒种就来了一个想法,是不是象神灵世界发生的事?但它也有一种趋力,就是想变得物质化,大家的想象一般围着物质世界转,比方说,中国人想象的天上世界,都穿着中国人的衣服,外国人想象的天使,都是外国人的样子。死的是清醒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个人觉得有点象老子说的,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生命的最初,模糊,柔软,有无限的可能性,生命的最后清晰,坚硬,形成了不变的模式。当我们认识到生命的这一发展轨迹,怎么办呢?把好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在行动中思考。用思考来帮助行动。所以小水滴互助会不是个坐而论道的地方,而是个行动的地方。)

      小孩的意志比大人的强,动物的意志比人的还要强。小孩的意志虽然很强,但远远不完善。意志有高级意志和低级意志,小孩和动物的意志就是低级意志。一个人吃好东西的欲望是低级的意志,如果一个人认识到有做某件事情的必要,就去做,这是高级的意志。

(耘妮笔记:38号小水滴互助会上有家长提到发现孩子比自己的意志要强,果然在这里找到了理论依据,孩子行动多,大人思考多。)

      人有几个层次组成,身体、生命体......自我等,每一个层次控制某种意志,比如身体控制的意志是本能,自我控制的意志是动机。老师的工作是帮助孩子发挥高级意志,但老师不要给孩子下结论。

(耘妮笔记:比方说小水滴在吃加点的时候,食物已经摆在桌子上了,有的孩子还没洗完手,先洗完坐下的,就会很想吃。他的低级意志让他很想去抓桌子上的食物。但是我们在等待大家都来齐时有一个手指谣,“捣米,捣米,捣米”这个手指谣每天重复。让孩子等待一下,念完手指谣就可以分享了,这就是老师的工作,帮助孩子发挥高级意志,有一天最小的孩子要去抓食物,最大的孩子就说:“不能吃。”最小的这个孩子立刻说:“捣米捣米捣米。”重复的等待已经挺深入这个孩子的了。但老师不要给孩子下结论是什么意思?我没太懂,可能是老师要求孩子等齐了大家一起吃,但不是用嘴巴给孩子一个结论,而是跟孩子一起用行动去等待,还有可能是不要对孩子发展到了哪个阶段下断然的结论?

      小孩还没有个人独立的自我,所以老师要代替他的自我,即老师代替他做决定。为了完善小孩低级的意志,老师需要用高级的意志取而代之。老师的动机和愿望要代替孩子的本能和欲望,老师要有权威,通过这种方式小孩的意志才能得到培养和完善。

(耘妮笔记:为什么给小孩子过多的选择削弱小孩子的意志力?这里有最到家的解释。经典。)

      智力醒来越晚,意志睡眠时间越长,意志力越强。成人不能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做,如果小孩理解做的理由才去做,就培养不了意志。不理解一件事情,但坚持做,才能培养意志。如果孩子坚持问为什么,可以用情感的方式回答。比如一位父亲给儿子讲了一个巫婆把小孩放进烤箱的故事,儿子追问为什么巫婆要把小孩放进烤箱,父亲试图找到心理上的原因,但怎么解释,儿子就是不明白。这时一位过路的奶奶听见了他们的谈话,就说:因为巫婆很坏。儿子听了就很满足。老师对于孩子的问题,不必用逻辑上的答案来回答。

(耘妮笔记:这个很实用,我家女儿简直就是十万个为什么,有时候,这种回答方法一下子就能搞定她的十万个为什么.)

      小孩的动作跟着感觉走,比如晨圈活动时,老师把对歌曲的感受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孩子模仿动作的同时,也在感受老师对歌曲的理解。年幼的孩子是否可以学习舞蹈、武术?舞蹈、武术都是标准动作,孩子学习老师的规范动作需要先有意识,而年幼的孩子的意识还没有唤醒,要求使用还不存在的东西,孩子感觉痛苦。应先有动作,后唤醒意识。

(耘妮笔记:老师对歌曲的感受很重要,标准化的动作为了表演,有感受的动作是谓艺术。教育不是表演,要去掉没有感受的动作。为什么华德福的晨圈那么迷人,艺术品带给人们享受。)

       老师让孩子做有道理的事情。内含道理也就是内含精神,这样可以把精神吸引到孩子的身体里去。大人无法直接给予孩子思考的才能。如果还是用智力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长大后,虽然知道许多知识,但这些知识没有进入自己的身体,没有与自己的身体和感受结合在一起,就不是自己的,所以这些人无法把知识和行动联系起来。如果培养一个人真正的思考能力,培养属于他自己的思考能力,就不能通过灌输的方式去培养。小孩的精神还在环境中沉睡,和环境融为一体。如果让孩子做有道理的事情,即内含精神的事情,通过做的动作把道理和精神带进体内,精神就会通过四肢来进入身体并在头脑中醒过来,这样得来的智力才是自己的。所以成人不要直接影响智力,只要教育行为。

(耘妮笔记:我记得有很多家长说过,“华德福适合女孩,我家是男孩怎么办呢,我担心华德福中男孩成长不起来力量。”如果家长们明白了这一段,就根本不会有这样的误会。真正的思考能力,真正的意志力,这样的孩子不可能会没有力量。我家是6岁的女孩子,依然很有力量。小水滴有一个男孩用玩偶打她,她一把抓住了说:姐姐不是用来打的,男孩想要回他的玩偶,我女儿说:如果你不打我了,我就会还给你。男孩点点头,真的没再打她。在华德福教育中,真正的教育思想难以被大众理解。所以好的教育不能为广大的孩子享受,我希望自己可以为深奥思想的通俗化尽些微薄之力。)

      有道理的动作有两类,一是做件有用的东西,二是艺术活动,因为艺术表达精神。

(耘妮笔记:怪不得手工,家务和艺术活动在华德福教育中地位如此之高,因为它们是有道理的动作,与孩子的意志力成长息息相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