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水滴互助会3月15号成人活动记录

(2014-03-18 06:30:21)
标签:

育儿

315号小水滴互助会记录



小水滴互助会3月15号成人活动记录

记录人:么么妈

千千妈表演偶剧:<</SPAN>小红鱼>

大家纷纷反馈:故事是有一点惊险的,最后又是有惊无险的,故事连贯流畅又丰富。千妈用木头做了捕鱼人,特别有想象力,用自己的双手飞翔当成是空中的海鸥,神奇的变化在简单的场景中发生着。

分享人:

第一位分享人格格妈:最近爸爸工作忙,没睡在卧室,而睡在书房。孩子就到了点拖延着不睡,去爸爸的房间里想跟爸爸玩,爸爸有情绪,孩子也在发脾气。妈妈只说了一句:“你是不是想跟爸爸玩儿?”很奇妙,孩子很快就停止了发脾气,平静下来了。但她没有睡觉。她把雨衣套在身上,开始瞎折腾。这时都到了睡觉的点了,怎么办呢?妈妈就假装真的下雨了,说:“哎呀,雨好大,快点躲到屋子里来,来,宝宝,你的头发都淋湿了,我给你擦一擦。到这里来,换换湿衣服,裹上被子。”孩子可高兴了,特别入戏,很顺利就进入了睡觉环节。

读了书了解了孩子爱模仿,不过自己并没有刻意的注意到自己是不是做了孩子的好榜样。

但是有一件事,打招呼,格格从小到大不打招呼,每次大人都会热情的跟别人打招呼,有时候也会说,格格,问奶奶好,格格只是抬头看看。春节过后,突然有一天,格格上学的时候,开始跟老师打招呼。

第二位分享人莹莹妈:我家老二把一个东西藏在背后,说:没了。不给老大,老大急了。我当时对大的说:“你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现在想想当时是不接纳老大的。两个孩子哭闹了一会儿,其实只有一会儿。小的就笑了,脸上还带着泪。我本来很想让爸爸参预教育,但是爸爸实在是太忙了,我想让他也看看书,他说:“你看吧,有什么感受可以告诉我。你怎么教孩子我都同意,你就是对的。”然后他就出差了。连续21天。他出差之后家里变得很宁静。孩子在睡眠方面的规律开始建立。这样,爸爸的出差变成了一个机会。我注意孩子的睡眠规律还有一个契机,就是有一天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希望孩子入园时间能有规律。老师的态度是很宽容,还安慰我说,不要有压力。我不是迫于压力,而是想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我会去找一些原因,为什么早上迟到呢?是因为晚上睡晚了。我觉得书里的一些实用的技巧很管用,比方说,对小孩子,少说,你去做什么,而是:“我们一起来做什么吧!”

这个“我们”真的很管用。书里的东西需要一条一条的实践下。

团队讨论:

安迪妈:上幼儿园之前,安迪很爱跟人打招呼,快递员叔叔,在活动时遇到的男老师。即便别人没有看到他,他也大声的隔很远就大喊。不知道为什么上了幼儿园之后,不搭理别人了。我正在疑惑的阶段。

雅雅妈:我发愁的是我家雅雅打招呼太多了。她见了谁都打招呼,从小到大,打了招呼别人没听见,她还会说:叔叔为什么不理我?不但跟人打招呼,还跟动物打招呼。跟猪打招呼。然后问我:“妈妈,小猪为什么不说话?”不但跟动物打招呼,还跟书里的人物也打招呼,打完了也没得到回应:“妈妈,我能不能进到书里去?”我很担心她小时候把话都说完了,长大之后不说话怎么办?

大山妈:“孩子打招呼和不打招呼,都让妈妈困惑?”

哄堂大笑

大山妈:“安迪妈,孩子前后有一个变化,大人有变化吧?”

安迪妈:“没有,我一直跟人打招呼。”

莹莹妈:我认识雅雅妈,她跟谁都有礼貌,对谁都好,宝宝对人也这么热情,原来真的是模仿。

大山妈:“是不是孩子不打招呼的时候也是在探索,看看不打招呼会怎么样?”(一)

雅雅妈:“我送孩子去幼儿园时,会对孩子说再见,今天要乖,老师就事后跟我谈,不要说这些多余的话,要听话,给老师给孩子都是压力。告别的话就只有一句:再见。就行了。现在孩子会有一些表现,比方说我让他做个什么事,他没去做,问我:妈妈你信我吗?,我说,我信,他就说:你不信我。”

大山妈:“我的问题是,学习是一件主动的事,模仿是一件被动的事,这两件事应该有一些不同吧?妈妈们有没有一些事例?”

千千妈:“模仿是这个时期小孩子学习的一种途径,通过模仿这个渠道进而成为他自己。”

雅雅妈:“宝宝幼儿园的老师怀孕了,孩子把东西塞到裤子里,跟妈妈玩生孩子的游戏,一遍遍的生,生完了就噌地爬起来,说:妈妈,再玩一遍。”(笑声)

安迪妈:安迪在幼儿园也玩生孩子的游戏,我们家里没有这个情节可以模仿,不知道他从哪里学的。在幼儿园别人问他:你是妈妈吗?他说:“我是爸爸。”别人问:“爸爸也可以生孩子吗?”他就说:“可以。”(大笑)

格格妈:“格格3岁,女孩,但她有时也会说自己是哥哥,爸爸,我觉得她这个年龄对性别还没有什么清楚的概念。”

阳阳妈:“我家男宝2岁多,家里有个上小学的姐姐控制一切,他什么都得听姐姐的。所以他总是说:我是姐姐。可能是觉得当了姐姐就可以控制一切。在家里姐姐的衣服也要穿,姐姐的鞋子也要穿,姐姐的都是好的。”

小野妈:我觉得模仿不是被动的,孩子先是模仿,后来会加上创造。我喜欢做点心,孩子也喜欢看妈妈做点心。然后他们做游戏的时候也爱假装做点心。他们自己会发明,重新组合,做出了葡萄冰淇淋的,做出了一些我从来没有做也没有提过的。

大山妈:噢,孩子看到情景,直接就去模仿了。大人不是这样,大人要思考,然后觉得可以才会模仿。我们和模仿之间有一个屏障,孩子没有。

莹莹妈:我家昨天来了一个女孩,她很强硬,是个指挥者,她见到好的玩具,会一把抢过去。不知她是从哪里模仿来了这个。我家小的也会模仿大的,大的的什么都是好的,大的早上去了幼儿园,小的会去把大的用过的东西全部都试一遍。对于模仿这件事的认识,我觉得把孩子扔在一边让他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是不对的。大人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而不是用语言和头脑来教育孩子。

雅雅妈:“上周我家宝宝拿了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了,她奶奶跟疯了一样。孩子特别高兴。第一次我没说什么,第二次,孩子又剪了,奶奶又跟疯了一样。我就对奶奶说,你别反应那么强烈,你就装没看见。但是奶奶做不到。这样呢?孩子继续剪。好多次。有一天,奶奶带孩子出去,有人笑话孩子的头发,孩子的自尊心受伤了,奶奶回家再提起头发,她就用手捂住头发。她还不喜欢奶奶,说臭奶奶。还最近有一个新的脏话,说毕咕奶奶。我很严肃,对她说,如果奶奶是毕咕奶奶,你就是毕咕雅雅。她从此不这么说了。姥姥跟奶奶就不同,姥姥先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这件事一直到最后。有一天爸爸请妈妈帮忙剪胡子时,雅雅也来帮忙。结果把爸爸弄疼了。爸爸说:你看,剪胡子和头发,只能请别人帮忙。自己剪很容易把自己弄疼。这一次之后,雅雅给自己剪头发的事才告一段落。

兔妈:你们的意思是,要关心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雅雅妈:“昨天我又遇到一个小朋友把自己头发给剪了,可能这是一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我家3岁,我觉得她用剪刀没问题。不会伤害到自己。我觉得爬梯子也没问题了。”

莹莹妈:“我家一岁半,我觉得他还不能爬梯子。”

阳阳妈:“我家2岁多。我家有一个很危险的旋转楼梯。那天他趁大人不注意爬到很高的地方去了。我就上去教他,如果爬怎么爬,还告诉他,小乌龟慢慢爬。后来他再就可以自己爬了,他爬的时候很小心,一边爬一边念,小乌龟慢慢爬。”

莹莹妈:“最近爸爸要求我注意手机,好回复他,我就经常去看看手机。结果孩子也会模仿,他们也经常去看手机,还玩手机,一边玩一边说:我正在写信息,别打扰我。大人真的会被电子产品控制,老有个事儿惦记着。孩子也模仿了大人的这种状态。我想起了书里说的:匆忙,压力。

雅雅妈:哎,你们说,我们家庭里做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大人之间要统一是吧?

莹妈:也不一定去统一。我很想跟家人沟通,但是跟他们用语言沟通,从来没有一次成功过(哄堂大笑)我家里阿姨还可以,奶奶思维很缜密,我跟她之间几句话,就不行了(此处有窃笑)就是妈妈要坚定的去做,我家是个大家庭,人很多,流动客人也很多,有来找工作的,来读大学的。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吧,谁有力量就模仿谁吧!

雅妈:我也从来没成功过(大笑)有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家孩子有一天在外面,随地“噗”地吐了一口东西。我说,你怎么这样?孩子说:奶奶就这样啊。我家爸爸爱说:没空,我有时让孩子做个什么事,孩子就说:没空。这个模仿,你们说,孩子模仿了不好的东西可怎么办?

大山妈:孩子说,奶奶就是这样的,你说,宝宝,你看,妈妈是这样的。把果核吐到土里。

奶奶也没有错,因为奶奶在农村,到处都是土,她吐到哪里都是吐到土里。她只是习惯了,忘记了咱这儿是水泥路。哎,雅妈,你现在是不是特盼望孩子能再吐一次?(大笑)

雅妈:有时候,孩子不只是吐果核。

大山妈:还会吐什么?

雅妈:“口水。”

大山妈:“有一个爸爸跟他的孩子去幼儿园,结果孩子见了老师朝老师身上吐了一口。那个爸爸没有当时发作,而是问了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孩子说,老师跟我们做了个吐泡泡的游戏,我很喜欢老师,想给她一个大泡泡。”

雅妈:尽管如此,我也知道孩子是这样的那样的,可是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就不行了,比方说做蛋糕。孩子就喜欢过来,往里放面粉,油,糖,我就希望让孩子走人,你就等着吃就行了。因为他在这里很破坏蛋糕的效果。

兔妈:“你为什么做蛋糕?”
雅妈:“为了让孩子吃。孩子的嘴很挑,超市里买来的都不吃。”

格格妈:孩子需要一个过程,我觉得,要给孩子时间,我为什么想来参加互助会,就是想把孩子推出去。我来了三次,每次早上都问格格来不来,她都说不来。这一次,她很容易回答说她要来,很顺利的就来了。

大山妈:孩子的节奏跟我们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信任,也可以选择着急。

小野妈:之后呢?格格妈,你分享了你用了很有想象力的方式引导孩子上床睡觉,之后她每天都顺利睡觉了吗?

格格妈:之后每个晚上还是去找爸爸,我还是让她按时睡觉。有时候我的那些方法也不管用,我说:外面下雨了,我们快躲起来吧,格格说:外面没下雨,(大家笑)我就会换,那袋鼠宝宝来妈妈的袋子里吧。格格说:我不是袋鼠宝宝。(大家又笑)我就是碰,碰上了什么就是什么。

莹妈:我的体会是睡前要把节奏放慢些。

千千妈:我们睡前会很放松的聊天,聊着聊着很快就睡了。

兔妈:我之前有一段会希望孩子快点睡,睡眠太少了对身体发育可不好。可是也会发现越着急,他越不睡,这样得到的一个结果是事与愿违的。

格格妈:莹妈,你上周不是分享了老人带孩子更容易入睡吗?

莹妈:对,我们这些人想法比较多,其实我们不是放不下事来,而是放不下情绪。

格格妈:有时候我陪孩子睡觉时会想,一会我得起来把衣服洗了。我就看到自己躺在那里,呼吸很均称,表面很平静,但心跳得很快,旁边孩子的小脚还老在那里蹬你。我听着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对自己说:“放松,放松。“然后自己也睡着了。

哄堂大笑。

很多妈妈回应说:陪睡都会自己睡着。

莹莹妈:所以事情做多少就是多少,不要强求,清静的心最重要。

雅妈:我和爸爸一起陪孩子睡觉,我想去洗衣服,爸爸说明天再洗,我说,明天谁洗,还不是我洗?(笑)然后两个人穿着衣服躺在哪里,第二天早上,爸爸对我说:你昨晚比孩子先睡着了。

莹妈:所以要把生活简化

雅雅妈:前一段时间我出差,特别担心孩子睡觉的事,结果奶奶对我说,妈妈不在家宝宝没有奶,没有故事,没有歌,睡着了。因此我就反思,为什么孩子跟着妈妈就变得特别麻烦,根据吸引力法则我们特别需要被麻烦是不是?不过也有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妈妈一回来,孩子就找妈妈,不要奶奶。这是为什么?奶奶也爱孩子呀,在我家奶奶对孩子的爱是不容置疑的。

莹莹妈:到了妈妈这儿事特别多,是界限问题,因为奶奶很简单。

安迪妈:我也发现孩子在不同人身上尺度是不一样的。

瑞瑞妈:有一个调查,妈妈带的孩子特别闹,这是好事,孩子受到情感的滋养比较多。如果妈妈表现出厌烦,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好。我还似乎记得我小的时候的那种感觉,我开心,有活力,只是跳,蹦,只是开心,没有别的任何想法。

千千妈:带孩子还是要靠妈妈的直觉。

兔妈:妈妈要调整自己的频率,让自己跟孩子在一个频道上,如果只是能做到这个,我的心就会很满足。

大山妈:“听到大家对自己要求这么高,我怎么都有点心疼了?做妈妈要给自己一些时间,一些空间,每天花5分钟写写东西,体会自己,第二天就更有力量去面对孩子。

瑞瑞妈:看来只能早起,晚上没有时间。

大山妈:真正的倾听自己可以不依靠外物而达到,比方说可以停一秒。如果一秒种都停不下,也没关系。那就观察自己一秒种也没停。

莹莹妈:我现在可以看到自己消极的想法,一下子让它停下来。有一次得了颈椎病,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治好,后来发现,就是个锻炼的问题,但是锻炼很难去做。说起来简单,行动上很难。然后还是一直没治好。有一天,我坐在那里想着要锻炼才行,然后就站起来去做了。我现在很看重心的变化。也很看重心的沟通。我的孩子对我说:妈妈,我在幼儿园心里跟你说话你听到了吗?我说:你说什么了?孩子说:让你和弟弟在家好好休息睡觉。我说:我听到了。孩子说:不,你没听到。我说:好,我再听一遍。然后我就真的在心里听了一遍。从前我的状态没有这么好,两个孩子都没上幼儿园,也没请阿姨,全是我一个人。非常累。

点评人:今天各位的观点使我很受益,1、大家认为要提供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机会,比方说剪头发,孩子是可以探索的。甚至不打招呼,可能也是孩子的一种探索。

2、跟孩子的互动,要留出时间,不要着急回应,孩子有孩子的节奏。

3、妈妈们要修炼成长,善待自己,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三句话总结

安迪妈:今天的收获是孩子打不打招呼我不着急了。还有睡前。下周的实践是在孩子面前不用手机了。

雅雅妈:今天的收获是要冷静,放松。上周没有强迫自己非让孩子怎么样,比方说我让孩子去挑两本睡前故事,他开始跟我讨价还价,3本吧,我就直接说:4本吧。结果在睡觉这件事上起码没有冲突。下周我想把睡觉时间提前一点。

莹妈:我想跟父母在心里多交流,想自己做每件事情更加有意识,想关心奶奶的身体。想在每周日家里大扫除,想听到孩子的内在需求。我们跟手机应该有怎样的关系?我还得再调整。上周听了紫竹调,真的很令人放松,这支曲子。

么妈: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今天当记录员不能说话,终于憋住了,听你们说话我的心起起伏伏,听到有人说个没完我就着急,然后因为不能说话,很快我发现现场就变化了,我并没有做什么,你们有能力变化,我的情绪也落下了。结果发现你们没有什么问题,全是我的问题。发现大家很了不起,天赋在闪闪发光。

千妈:最有收获的是莹妈对家庭的接纳,书里的东西也很好,那个跟孩子交流多用“我们”少用“我”。我试着用,结果很管用。

春华:故事很打动我,大家讲的孩子的故事也很有趣。上周我学吉它,孩子也经常会来弹上一曲。下周继续练吉它,希望练习时要静心,不要急。

格格妈:收获了欢笑与放松,下周继续接纳孩子。

阳阳妈:等待孩子,慢下来跟着他的节奏生活。上周跟爸爸达成协议,不在孩子视线内看手机。矛盾是陪睡觉是可以慢的,不过慢下来自己又睡着了,那就完不成工作了。怎么办?

董董妈:听到大家开心的发言,我很受启发,我家睡前不是个问题,早上是个问题,从一睁眼就说快点,一早上说几十个快点,说了快有一年了。我做不到接纳一切人,我可以接纳老公和儿子,不管老公做什么,我都能欣赏地看着他,有时都看的他很奇怪。不过我今天听你们的发言,第一次想到:难道世界上真有接纳婆婆这回事?我得回去考证考证,如果真有,我可能也会试试。

承承妈:我来的目的是想观察和了解别人,听一听生活中的智慧,现在能做到的是心平气和面对一切不完美的东西,问题对我已经不太象问题,更象一个过程。在场的很多妈妈给了我一些技巧,带给我一些启发。大家的笑声很感染我,育儿是一个让自己成长的过程。我爱自己的方式,就是让自己找到自己爱的活动。比方说非洲鼓。我很喜欢,老公并不赞成,我连续跟老公说了三次,他一直没表态,我觉得差不多了,就买了(笑声),大家都知道,有时跟孩子在一起很烦,能把自己气死,这时候,我可以敲敲鼓,孩子也不淘气了,也会围过来,甚至会爬到鼓上。我只是让他从鼓上下来,别的他做什么我不管,只是做我自己的事情。我认为早上的问题跟晚上是相关的,早睡才能早起。要在时间上找自己的节奏。

墨妈:今天送孩子没找到老师,很着急。自己正在贯彻爱自己的问题。

瑞瑞妈:上周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夫妻两个谈到离婚的时候,很痛苦,但之前很舒服,根本不想面对自己,也不需要改变自己。在痛苦的时候,你会升起求生的愿望。这时候才能改变。很奇怪,在这样一个争夺和敌对的时候,我居然发现,孩子他爸其实挺优秀的。你看他有一堆的证书,工作,为人,责任心,力量,他一样都不缺。

兔妈:我上周学了些手指谣。今天的收获是家长们境界可真高。我学到和自己联接,以身做责。

大山妈:谁家都离过很多次婚了。我们家也有很多次“离婚”(大家大笑),很能理解瑞瑞妈,也很想帮助你,但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能帮助你,这时候觉得自己挺无力的。在夫妻之间。

我们的关系我决定不了,不过我们可以做最好的爸爸妈妈。来互助会之前,我总在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等待?为什么要帮助孩子?”现在不用搞明白了,直接去做就好了。没明白的行动,正好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大山妈的这句话是因为她看了小水滴发的意志力那篇文章。大家笑)

下周角色分配(略)

总评人大山妈:上个周日一过,音乐人就发来了歌曲,音乐的节奏从那时就有了。大家这周采购笛子,所有的回应,和今天早上见面后彼此的问候,温暖中夹杂着热情的流动。今天还要感谢没到场的人,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空间。(大笑)今天开头的故事创造了一个空间,是有想象力的,奇幻的。讲故事的人有点小紧张,这让她那么真实,同时她又很从容。有条不紊的把布叠了起来,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一盘草莓不知道什么时候端上来了(大笑)今天我们时间多,所以就不着急,为什么呢?跑题了咱也有时间拉回来是吧?(哄堂大笑)所以人们就很放松。分享人的分享,真诚,让人觉得踏实。今天自由讨论点特别多,但是最后又拉回来了。最后我还要说一说草莓(哄堂大笑)我看着这个草莓就想,有人种了它,有人带来它,有人洗了切了它,把它的芯的美丽展现出来,而现在我们吃了它,品尝的是一个整体。我们所有的人就是这样组合成一个整体。

归位时间

吉它声起

一起做结束圈。

一起学吹笛子。曲子见卢安克《意志力》那篇文章读书笔记的配图(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