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水滴互助会2月22号记录

(2014-02-25 12:40:30)
分类: 父母会

小水滴互助会记录

 

 

记录员:猪猪妈

地点:流星花园三区

时间:2014-02-22 09:00  11:30

内容:幼儿的工作与游戏(第一章)

文中人物为化名

 

人员:耘妮(主持人),朱朱妈(讲故事人),千千妈(第一位分享人),瑞瑞妈(第二位分享人),阳阳妈(第三位分享人),果果妈(计时员),樱桃妈(财务),猪猪妈(记录员),奚奚妈(点评人),美美妈(总评人),大川妈(音乐人),清清妈,高高爸,乖乖妈,安安妈,小龙妈,小雨妈,千千妈,宁宁妈(共19人)

 

一、 故事分享

 

分享人:朱朱

朱朱妈为我们分享了故事 《爷爷总是有办法》。

 

二、给故事人反馈

 

耘妮(么么妈):

1. 这个故事,很迷人。事实上,即便是这样很普通的故事,孩子们也会很喜欢。

2. 我看到,朱朱妈有些紧张:动作多,有些急。我们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动作会比较稳。如果故事中语言很多的话,动作可以减少。

3. 这个故事很好,如果以这样演偶戏的方式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会很喜欢。

 

美美:故事的内容很好。我以前没有想过,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给孩子讲故事。回家后,我也想用这样的方式给女儿讲故事。

 

樱桃妈:女儿三岁,还没有上幼儿园。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否适合她。

 

高高:故事特别有意义。以前也看过这个故事的绘本,但从来没有想到过,还可以这样来讲这个故事。

 

果果妈:回家后,我也打算这样给孩子讲故事。

 

大川妈: 以前读过这个故事,故事很感人。朱朱妈能用偶戏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尽管并不是十分完美,但创意太棒了!我要向她学习。

 

千千:这个故事,我以前读过。但听朱朱妈讲这个故事,别有一番风味。

 

宁宁妈:以前我也读过这个故事。用偶戏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故事,有创意!

 

阳阳妈:这个故事,我以前读过。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最后那个纽扣的环节,朱朱妈会怎样去表现呢?

 

三、主持人介绍规则及角色

 

主持人:耘妮

读书会规则:

1. 手机静音;

2. 发言守时;

3. 交流中,大家要说自己,少说别人。如果想给别人建议,请先征求别人的意见,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建议。

 

四、分享人发言

 

1千千妈的分享

 

我女儿千千,四岁半。今年一月份,我观察到,在孩子的情景游戏中,经常会出现“死亡、暴力”等情景。我认为,这是受了电视的影响。于是,我果断的停掉了电视,为千千提供了油画棒、湿水彩之类的东西。

 

女儿呢,很快就适应了生活环境中的这种变化。我正暗自欣喜呢,然而,好景不长!1-2个星期之后,女儿对生活环境中的改变,对提供的这些自然元素,就不再感兴趣!

 

千千爸回家,女儿就用爸爸的手机,不停地拍照,自我欣赏。我又想,这不就是用手机代替了电视吗?

 

春节期间,我们回老家了。我没有阻止女儿看电视。在姥姥家,女儿和我弟弟的孩子一同看巧虎,米奇之类的动画片。

 

有一次,我们住宾馆。千千爸提议大家看看电视,看看冬奥会的节目,不就是一个晚上吗?偶尔看一次电视,能有多大的事儿?我默许。可哪里知道,回家后,千千却对我说,“妈妈,我想住宾馆,宾馆可以看电视。”

 

现在,女儿开学了,女儿的兴趣,又转向了电脑。

 

我不是没有感受到,女儿的心里,其实也装着痛苦。我有时甚至想,史代纳说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吗?我为什么就一定要听他的呢? 在禁止孩子接触媒体的事情上,我一味的阻止,那么,我的阻止,会不会变成一种控制?

 

当然,尽管如此,我也尝试努力去理解史代纳所说的话。有一天,我在拌一道凉菜,突然进入一种状态,可能那就是完全在当下的一种状态,突然间,我也有一个领悟,他禁止我们那样做,也许就是想让我们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他想要传达的精神本质,也许就是爱和自由吧。

 

但,如果我只是从思维上,从观念上改变,但我的内心并没有改变,我只是做了环境的改变,但我的内心,却并没有接受环境中的这种改变,那么,我想,我始终无法和孩子站在一起。我想,我需要先从自己做起,我需要先改变自己,然后我才能真正的和孩子站在一起。

 

还有,尽管我家中的环境,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孩子不会那么快适应环境中的改变。对此,我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知道,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瑞瑞妈的分享

 

女儿从三岁开始,就很喜欢公主。她喜欢穿公主裙,甚至不穿裙子,就不肯出家门。她喜欢玩公主和王子的游戏,她每天都要玩公主和王子的游戏。

 

“妈妈,我们来玩公主和王子的游戏吧。” 得到妈妈应允后,女儿就开始打扮自己。她说她是游戏里最美丽的公主。

 

“这里有40位公主,妈妈,你知道吧?我是最美丽的公主。你选吧。”于是,王子开始为自己挑选新娘。

 

王子选择了最美丽的公主,做自己的新娘。这时,女儿的眼睛放着亮光。

最美丽的公主牵起了王子的手,问王子,“王子,我是不是最美的?我是不是40个公主里面最美的?”然后,公主和王子就幸福的结婚了。

 

接下来,生宝宝,给宝宝喂奶,给宝宝打针,和王子跳舞,怪兽来了,王子赶跑了怪兽。

 

。。。

 

这样的游戏,女儿每天都要玩,每天都央求我和她一起玩。日复一日的玩,乐此不疲的玩。

 

终于,我实在实在忍受不了了!我很困惑:为什么女儿的游戏,总是家庭生活加怪兽?为什么女儿的游戏,总是那么的千篇一律,没有创造性?为什么女儿在游戏里,总是要说“我是最美的公主”?陪着女儿,每天玩着一模一样的游戏,让我倍受折磨!让我感觉好枯燥!

 

寒假期间,我干脆把她交给了电脑!

 

最近,孩子爸尽量利用晚上的时间,陪着女儿玩。他们玩西游记,玩三国演义,有时爸爸还会给她讲三十六计。而我,正好趁机压压腿。

 

我和孩子爸,目前的状态就是:我们对陪着孩子玩,已经感到很麻木了。我们已经不知道和孩子在一起该玩点什么?对女儿的状态,我感觉她有些燥。

 

3:阳阳妈的分享

 

过年期间,我把客厅改造了一番:电视挪了位置,给孩子开辟出了一块面积不小的玩耍区域。

 

阳阳爸腰疼,医生说需要卧床休息半个月。对于习惯了长期坐在电脑前的爸爸来说,离开了电脑,他觉得很痛苦,很无聊。他躺在沙发上,甚至不知道该干点什么。

 

于是,爸爸开始看手机,看手机上的电视剧《乡村爱情》。而阳阳呢,时不时的去找爸爸,去看看爸爸在干什么?

 

我想,这也不是办法呀!我干点什么呢?给阳阳爸按摩按摩吧。阳阳看到我给爸爸按摩,看到爸爸好享受的样子,他居然也央求妈妈给他按摩。哈哈,他也很享受被按摩的待遇!

 

第二天,我正给阳阳爸按摩,阳阳走过来问我,“妈妈在干什么?”

“妈妈在压面啊!”我回答。

“妈妈要切胡萝卜吗?”儿子问道,然后去厨房找道具。

“妈妈要切肉吗?”儿子又问道,然后又去厨房找道具。

 

。。。

 

这样的游戏,我们全家人都觉得很享受。但遗憾的是,假期很快就过去了,阳阳爸也上班了。这样的游戏,我们只能偶尔玩一玩啦。

 

始终,阳阳爸也没能放下他的手机。阳阳呢,多多少少也在受着影响。对此,我心里不是没有担心。

 

有一天,父子俩在卧室,我在厨房洗碗。我只听到手机的声响,却没能听到他们交流的动静。

 

我有些恼怒,便急急的走进卧室,劈头便问阳阳,“阳阳,你在干什么?”

“阳阳,你在玩小汽车。”阳阳爸在回答。

 

听到这,我非常生气!我要爆发!我心里想,老公,你自己玩手机也就罢了,却如此鼓动,教唆孩子?!“你把手机关了!”我毫不客气的对老公说。

 

老公倒也很快便放下了手机。我返身回厨房,继续洗碗。我心里暗暗想,“如果刚才老公不把手机放下,我会不会把手中的碗向他扔过去?啊,幸亏老公把手机放下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五分钟,仅仅五分钟之后,卧室里的手机声,又无情的冲击着我的耳膜。我怒气冲冲的冲进了卧室,把阳阳爸手里的手机,一把就给夺了过来!然后,藏在了隐蔽处!

 

然而,没有了手机,老公无事可干。他好无聊,也好没趣!他的痛苦,我也不是没有感知。我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老公,你能不能玩手机的时候,回避着阳阳?”

 

于是,阳台上,厕所里,都是阳阳爸呆的好地方。也许只有这样,我才稍微能够安慰自己:爱玩手机的爸爸,至少不会那么明目张胆的影响到阳阳吧?

 

然而,我的阳阳,却很快就当起了小叛徒。他一次次地向我告状,“妈妈,爸爸看手机,爸爸又看手机了!”

 

哎,我既不想让阳阳爸因为没有手机玩感到很痛苦,又对阳阳爸爱玩手机的事实,一直耿耿于怀。那么,针对这样一个状况,到底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呢?我又该如何做呢?

 

4清清妈的分享:

 

主持人:有一种人,会帮助别人,也懂得怎样去帮助别人。比如清清爸,就是这样的人,他的状态很好。而我们互助会,就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这样的机会,去练习达到这样的状态。

 

清清妈的分享:

 

清清爸是个很有学习力的人,他有这个特质。他从事销售工作,爱好广泛,愿意去突破自己。

 

清清刚出生那会,清清爸也很抓狂。恰逢我们部门有个关于萨提亚心理学方面的学习,我就报名参加了。学习完之后,清清爸发现我有了很大的改变。他很好奇我的改变,他和我一起参加了随后的学习。在学习中,他感觉自己收获很大。比如,他了解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明白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等等。有了收获,有了感悟,清清爸开始觉得,因为有了女儿的缘故,仿佛让他也重新活了一遍。

 

最初的那1-2年间,身边的同事朋友觉得他像个疯子,说的话,不着边际,让人无法懂。然而,慢慢的,大家觉得,他所说的,他所做的,竟然有那么几分道理。

 

慢慢的,清清爸就有了想要分享的那份公益心。他想把自己的收获,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获益,分享给大家。

 

我觉得,人真的是有惰性。人只有到了某一种临界点,痛苦得不行了,才不得不去寻求改变。去寻求,才有可能得着,才有可能改变。

 

主持人:妈妈成长了,妈妈有改变,爸爸好奇。你真的幸福了,就会吸引幸福。如果你接触了新教育理念,但自己没有改变,就无法影响家人,无法吸引家人的改变。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去影响别人。

 

五、团队讨论

 

果果妈

1. 目前看这本书,我还提不出问题来,我还不知道这本书,到底要反应啥?书中有些地方,我的理解和书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我不知道是否吻合?

2. 刚才三位分享人,都讲的很好,很真诚。尽管她们有焦虑,有困惑,但我也感受到了她们的快乐。

3. 我家孩子去年入园,我也开始接触新教育。我有个感触: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改变,而自己却不改变,那不行。只有自己好了,孩子自然会比较好。

4. 我家也有电视,不过电视在老人的房间里。

 

耘妮

1. 孩子们的游戏内容,反应的其实就是她们的生活内容。作为老师,我们只要接触到孩子,很容易发现她们是不是受到了媒体的影响。因为,如果她们受到了影响,这种影响一定会反应在他们的游戏里。被媒体影响的孩子,他们的游戏内容,会比较刻板,会有成人的东西。

2. 高腰,长发,性感的公主,那是媒体的公主形象,那是符合成人审美需求的公主形象。而另一种公主,那是灵性世界的公主形象,是人类灵性发展的代表,是有着美好的象征意义的。

3. 我们和孩子在一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我们可以选择,和孩子一起去创造。这样,我们会得到乐趣。当然,你也可以不去创造,但你可能会觉得痛苦,这意味着没有改变,你不得不被动忍受。用懒人的方法自然会得到懒人的结果。

 

果果妈:和孩子在一起游戏,我很困惑。在游戏中,我总是在承担游戏中的主体。如果有两个孩子,就好了。

 

耘妮

1. 创造游戏,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妈妈不能太聪明,要做到比孩子笨一点。这样,孩子才有创造的空间,发挥的余地。

2. 比如,阳阳妈的分享中,阳阳妈给阳阳爸按摩,当孩子问妈妈在干什么的时候,妈妈回答在揉面。他会想,妈妈可以揉面,妈妈还可以切胡萝卜,妈妈还可以切肉。。。于是,孩子的思维就可以发散。

3. 瑞瑞爸爸给女儿讲三十六计的故事,玩三国演义的游戏,这些内容,适合初中的学生。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她无法理解,她更无法去创造,去延伸,她当然只能听爸爸说,却无法和爸爸一起创造。

 

果果妈:和孩子在一起游戏,我倒是玩的很开心,玩的很嗨。

 

耘妮: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玩,玩的很开心,开心没错。但如果你显得比孩子还聪明,那么就有可能出状况。

 

果果妈: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玩耍,我发现我总是无法脱身。只要我离开,哪怕几分钟,孩子便会来找我。我不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是不是就是这样一个状态:不能独自玩耍,总是需要和大人在一起?

 

耘妮: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孩子的状态,和很多因素有关。在这里,孩子也可能是有心理需求,他需要妈妈的陪伴。

 

朱朱:女儿很有爱心,会照顾她的娃娃们。但她又会表现出另外一面来。比如:她会说这样一些话,“娃娃会死的,娃娃没有生命,娃娃掉在地上也不会疼。。。”

 

耘妮

朱朱是不是受到了媒体的影响呢?因为媒体会削弱人类的情感,媒体会给孩子不带情感的伤害。比如恐龙的故事,故事里会有肉食恐龙吃掉草食恐龙,故事会表现出物竞天择的一面。

 

那么,这些媒体的东西,到底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什么呢?它们会帮助孩子的心灵成长吗?

 

我讲这么一个情景:

 

有一天,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户外玩。孩子们发现,一只蝴蝶被蜘蛛网住了。孩子们说,“我们来救蝴蝶吧。”老师说,“来,我们来帮忙。”

 

这时,走来了一位爸爸。这位爸爸说,“没用了,蝴蝶被蜘蛛麻醉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位爸爸说的一点儿也没错。然而,这只是一种不带任何情感的科学表述。) 

 

孩子们马上就说,“杀了蜘蛛!杀了蜘蛛!”只有一个接受新教育的男孩说,“已经有一个生命受到了伤害,我们为什么还要伤害另一个生命呢?”(这说明这个孩子还是受到过人文关怀的)

 

老师说,“我们还是要试一试,来,我们把蝴蝶救出来。看!蝴蝶的腿动了一下。”(老师还是想给孩子们信心,老师还是想给予孩子们人文关怀)

 

最后,老师把蝴蝶放在了树丛里,老师说,“也许小精灵会来帮助蝴蝶的。。。”

 

千千:如果我们帮助了蝴蝶,可蜘蛛却没有了食物。那么,我们这样做,是否真的帮助到了孩子呢?

 

耘妮:我们想到蝴蝶,总是认为蝴蝶是美的化身。而对蜘蛛,我们却不会这样联想。

 

奚奚:我认为,我们首先要给孩子善,然后才是真。我们首先要给孩子善的情感。在这个情景中,我们不要拘泥于:这样去救蝴蝶,是不是对蜘蛛不公平?是不是不科学等等。

 

耘妮:我们做事情,首先需要考虑孩子们的需要。比如,孩子们打架,如果家长仅仅认为,这是孩子们之间的事情,任由他们自行处理,不需要大人干预,那么孩子们就可能得不到应有的人文关怀。孩子们的交往,孩子们的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小雨妈

1. 女儿一直喜欢公主。

2. 我老公认为,公主是剥削阶级,只享受,只获得,却没有付出。公主最后总是获得了王子的喜爱。假如让孩子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童话里,万一将来女儿得不到王子的爱呢?她又该有多痛苦!

3. 我认为,老公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我又分明看到,女儿就是喜欢公主。

 

清清

1. 女孩子自然就会喜欢公主,女孩子喜欢公主,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孩子也不会像大人那样去理解公主,认为公主就一定是怎样的。

2. 我不太乐意给孩子看童话书,我认为童话书和媒体一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我只从“公主的言行应该是怎样的?”这方面去影响孩子,而其他方面我不去引导。

 

耘妮

1. 商业化的公主形象,和人类需要的公主形象,是两码事儿。人类需要的公主形象,那是人类精神的光的代表,她会来到地球,经历种种磨难,最后得到王子,获得幸福。

2. 公主是一个人来到了地球,她要找到王子,找到另一半,从分裂到合一,这时,融合就出现了。

3. 公主的故事,会带给孩子们很好的精神上的滋养,公主的故事,内涵非常的丰富。

 

大川妈

1. 小雨爸对公主的理解和认识,是否这只是自己的一种评判呢?家长要觉知,这可能只是自己的想法。大人观自己的内心,也是观孩子的一个契机。

2. 在孩子们的游戏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问题,不妨试着去探询,在问题的背后,是否反映了孩子们的某些需要?

3. 看到公主的好处,引领孩子们走向精神之光。

 

美美

1. 公主和王子的游戏,不过是众多游戏中的一种。

2. 美美不了解公主最后到底是怎么样的,美美和不同的大人玩不同的游戏。她不会偏好某一类游戏。

3. 对孩子玩公主和王子游戏,大家不要太纠结。

 

耘妮:公主的游戏,其实是很高境界的东西,大人不要走向说教。

 

果果妈:有位家长,改编了童话,改编了公主的故事。我们是需要改编故事,还是原汁原味的给孩子讲故事,还是随孩子们的选择?

 

耘妮

1. 改编故事不太好。许多的童话故事,是人类心灵的需要。如果家长改编,就加了计谋,加了思考,不适合孩子本有的原生状态。有一天,孩子会长大,会思考,会提出问题来。

2. 灵性的世界不能用逻辑的东西来解释,但可以用比喻来理解。我们人类本身需要灵性。

 

宁宁妈:女儿在游戏里,总乐意当王后,大灰狼之类的角色。这是不是代表着有力量?

 

耘妮:游戏会反应孩子的需求。孩子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角色。孩子选择王后,大灰狼,表示她害怕伤害。

 

清清:大人讲故事的时候,孩子参与的不多。但孩子会看的很开心。这是怎么回事呢?

 

耘妮

1. 大人只管做,后面的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如果大人的输入有问题,孩子的输出就会有问题。

2. 我们在选择故事的时候,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故事,故事里,有“变化,创造,重复”几个要素。

3. 朱朱妈讲的《爷爷总是有办法》这个故事,就体现了变化,创造,重复三个要素。

 

瑞瑞:女儿不想吃肉,不想吃鱼。在超市里,如果我们买鱼,她会哭鼻子,她看到过杀鱼的情景。我想,如果我答应女儿不再吃鱼的话,能不能帮助到孩子呢?

 

耘妮

1. 可以对孩子说,“孩子,你可以不吃鱼,但别人可以吃。” 还有,在吃鱼之前,有个祷告或者感恩的形式也可以,孩子需要有仪式。

2. 杀鱼的场景,确实不适合让孩子看到。

 

六、点评人点评

 

1. 瑞瑞妈的分享,生动真实,再现了场景。

2. 在阳阳妈的分享里,大人和孩子都比较愉悦,和瑞瑞妈的分享相呼应。在禁止孩子接触媒体的事情上,妈妈的阻止,强化了孩子的矛盾心理。因为,阻止未必有效。

3. 清清爸的例子,反应了家长进入新教育中的一个典型过程。自己有动机,危机也摆在面前,想不改变都难。

4. 关于公主的话题,生活中给予孩子什么,孩子的游戏里,就会反应出什么。媒体公主和灵性公主,会带给孩子不同的东西。

 

七、大家谈收获,实践,计划

 

耘妮

§ 最大收获:要不然就创造,要不然就难受。

§ 上周实践:把书中学到的理论,实践在幼儿园的工作中,化解了无数冲突。

§ 下周计划:创造和孩子相处的空间。

 

阳阳妈

§ 最大收获: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面对冲突,家庭和谐很重要。

 

宁宁妈

§ 最大收获:对“现在禁止,是为了以后的自由”这句话,非常认可。网瘾的孩子,发现其家庭对孩子限制很多。保持适度开放,适度限制的家庭,孩子反而不太成瘾。对孩子进行输入,有利于培养情感。

 

千千

§ 最大收获:很有启发,需要回家后好好消化。自己做好,孩子就肯定会有变化。言教大于身教,注意少说多做。

§ 下周计划:继续对家庭环境进行改造。

 

大川妈

§ 最大收获:我究竟怎么看待孩子喜欢玩公主游戏的这个事实?作为家长,是否意识到,我的看法,也许仅仅只是我个人的判断?

§ 上周实践:爷爷教会了大川下象棋,爷爷做到了比孙子笨。

§ 下周计划:整理笔记,消化所学到的内容。

 

朱朱

§ 最大收获:我总是要求爸爸配合,比如关手机,不看电视,我总是告诉爸爸应该怎么怎么做。。。我意识到,如果希望别人改变,就先改变自己。

§ 上周实践:我陪孩子玩游戏,或者孩子陪我玩游戏,找不到融合的感觉。

§ 下周计划:首先改变自己!不再一味的要求爸爸。

 

乖乖

§ 最大收获:每个孩子都有故事,我的孩子却没有故事。是我没有关注他吗?还是他没有值得让我关注的事情?我有些困惑。

§ 下周计划:做分享人。

 

瑞瑞

§ 最大收获:在游戏中,我也有创造,比如,公主会种地,公主会武功。。。而孩子也开始问越来越多的问题。我担心,创造过多,也会唤醒孩子。

(耘妮反馈:创造不是要花样,而是要形式。)

 

小雨妈

§ 最大收获:关于孩子的灵性,以前没想过。少用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行为。大人比孩子要笨。

 

果果妈

§ 最大收获:努力去学习观察孩子的状态,理论和实践有脱节。

§ 下周计划:继续学习观察孩子的状态,下周讲故事。

 

奚奚

§ 最大收获:以前总听说,“教育要走在孩子的前面”。现在方知,这是个误区。改变自己的内在,才可以有力量去改变和影响外界。

(耘妮反馈:教育要走在孩子的前面这句话,不是指大人应该怎么去做;而是指,大人对孩子的状态,要做到心中有数。)

§ 上周实践:孩子以前比较自我。和小王子姐姐处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有变化。同伴的榜样力量大!

§ 下周计划:继续改变家里的环境。

 

高高

§ 最大收获:对我来说,的确是恶补了一下功课。原来,人和环境是如此的互相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对孩子玩公主的游戏,大家不要太焦虑。

 

清清

§ 最大收获:对孩子而言,看什么书,听什么故事,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媒体对孩子的影响如此之大,我要克制。

 

安安

§ 最大收获:孩子的玩具,有很多商业化的东西,我决定收起来一些。

§ 上周实践:我开始用钩针给孩子钩玩具。

§ 下周计划:改善孩子的工作环境。

 

小龙妈

§ 最大收获:以前我一直认为,我家孩子很有安全感。现在看来,孩子的安全感,已经有所破坏。对输入问题,我以前没有想过。

§ 下周计划:我要好好思考输入的问题。

 

樱桃妈

§ 上周实践:做手工,编织了小鸭子给孩子,孩子很满足。

§ 下周计划:继续做手工。希望孩子能和其他孩子多相处。

 

八、主持人做角色分配和日程安排

 

1. 下周学习内容:幼儿的工作与游戏(第四章)

2. 下周角色分配:

主班:么爸

配班:

后勤:当当

点评人:美美

总评人:猪猪妈

讲故事人:果果妈

第一位分享人:朱朱

第二位分享人:乖乖

第三位分享人:樱桃妈

财务:小雨妈

计时员:阳阳妈

记录员:小龙妈

音乐人:安安

 

九、总评人分享

 

1. 感觉大家分享的很好,都很真实。只是大家不是很守时,每每精彩处,总有门铃响。

2. 感觉瑞瑞妈的分享方式很新颖,让大家感觉到放松,生动。

3. 耘妮前面强调了这样一条规则,“交流中,大家要说自己,少说别人。如果想给别人建议,不妨先征求别人意见,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建议。”可能正是因为这条规则,大家在发言时可能觉得有压力。团队的讨论,有点像耘妮的答疑会。在团队的讨论中,我觉得大家应该把好的建议都贡献出来。

4. 女孩的家长多,所以公主的问题多。希望男孩的家长多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