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华旭小学第五次读书会后感
(2012-03-25 02:05:58)
标签:
育儿 |
分类: 父母会 |
接上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8d5e40102ea6a.html
最近一次跟朋友的串门,我发现朋友总在让她不到三岁的宝宝做选择,现在回自己家还是回姐姐家?在姐姐家吃饭还是回去吃姥姥做的饭?在这儿睡还是在那儿睡?
我很好奇地问她这样做的原因,她说: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呀!这样孩子就会有主见,将来不容易被别人左右。
其实人的思考能力不仅仅是做个决定而已。也不仅仅是坚持自己不随波逐流而已。
我当时挺振振有词的说,思考是一种逻辑能力,不是靠做选择题锻炼的。
但这个答案也非常片面。
你想想那些恐怖片里的科学狂人就知道我的答案为什么片面了。
通过真正的思考,人可以“敏锐地看清现实,深刻地理解相关处境,然后构想出全新的方案来解决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真正的思考者会关注趋势和规律,而不是把知识当做最终的产物。
所以当时吴老师解释说:意志情感和思考这三种能力从来都是结合在一起的,无法割裂开来看。这里面思考跟我们平时词汇表里的那个思考很有不同,平时我们所说的思考可能更线性更固化一些,但我们现在所谈论的思考无法离开想象力和感受力。所以华德福的汉字课里甚至会从这个字诞生的历史开始,而在植物学前甚至是大家一起先写生一株植物,用慢写的方式,你发现了什么?用快写的方式,你抓住了那些显著的特点?
有人提起了乔布斯非凡的思考能力,我疑惑一件事:如果他知道有人被触摸屏HOLD住了,现代人把情感付注于网络,触摸屏又满足了人们的肌肤需要,使社会在某一方面萎缩,如果他看到这一点,他还会决心如此大的推动高科技的发展吗?
大家恨不得拍拍我的脑袋,你要是还是个小孩子我们就保护你,可是你是个完全有自知力和控制力的大人呐,没有网络我们也不可能相互认识啊!快感恩高科技吧!
有人说,我真的紧张的是麦当劳和肯德基,我做过很多调查去了解洋快餐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曾经在美国有过一个试验就是让一个完全健康的男孩吃了一个月的快餐,结果在一个月后,他的各项指标已经达到三高标准,看到那些孩子所承受的,我真的很难过。我不知道中国的大多数人在20年后会不会像我一样为这个结果难过。在我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一直是不提倡的,但我的孩子长大之后对我说,妈妈,你知不知道我的渴望?现在如果让我重新做小孩,我宁可你让我吃那些不健康的食物,我宁可身体上受点伤害!
吴老师谈到,普遍的说,父母的因素会很大,如果父母一方面把洋快餐归类为垃圾食品,一方面作为对孩子的某种奖励,可能这种矛盾的态度会使孩子更加想接近,一种又坏又刺激的东西是不是很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
肯德基是一种社会产物,可能会与时俱进下去,噢,也有一种可能,如果大家都需要健康,那肯德基不得不再研发健康食品。
接下来是在场的几位青春美少女发言。
她们说:人不经历黑暗怎么知道寻找光明?
做为父母,你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感受,而事实上,进入青春期后,年轻人会很关注自己的健康和身材,他们会有自己的饮食观念。
有一位女孩说她的饮食观是素食,这令我们大吃一惊,齐问你妈妈是怎么做的?
她回答说,我妈妈什么都没做,至今为我吃素的事挺担心的,还一个劲的劝我说,孩子你吃点肉吧。
我们这些当妈妈的简直笑死了,作为妈妈一定要保持谦虚,因为其实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很可能比我们更懂得孩子。而能经常跟青春少女在一起共处,将有助于我们当一个更放松的妈妈。
因为今天的讨论,我有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如果我们渴望我们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真正思考力的人,竟然要从培养我们自己的感受力开始。
在平日里我观察到很多把孩子带到有先进理念的学校来的家长,以为学校的理念就会使孩子在毕业的时候成为一个符合学校理念的人,其实在日常与孩子的相处中,无法感受自己的孩子,常常表现在,孩子的大多数举动,父母并不理解。孩子正在专注的探索水和泥的关系,妈妈还在小心的进谏:裤子湿了。她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脸上那艺术家般狂热的表情,也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把同样的话重复了三遍,而孩子一点反应也没有。当孩子已经眼神飘移时,妈妈还在固执的坚持不打扰原则,只要孩子不提回家就坚决也不提回家。也有一些妈妈忙碌的心好象已经不存在了一样,可能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自己了。这时候,孩子如果想成长起丰富而立体的思考力,周围的土壤似乎太贫瘠了。
*******************
在书中,将人的情感世界比喻成树的根部,几乎跟树的枝干一样庞大,但是却生活在隐秘的地下,从大地深处吸收营养,供给整株树用。这是看不见的工作,但是不可缺少。
有人问道:众所周知,华德福对孩子的艺术教育极为重视,华德福只是通过艺术来培养孩子的情感吗?
不仅如此,还有教师的语调、表情,带着情感的教学,还有那些随时出现的机会,就象书中一位英语教师说的那样,在儿童情感教育方面,最重要的一点也许就在于,教师常常发现自己站在真正的生命之课的门槛上,
或许,我还可以补充一点,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也将是孩子美味的情感之餐。
容易被忽视的是:情感不只是“好美,好爱,”之类的沉醉感,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回应力,为情感负责的能力,和情感投入的能力。人们往往只把情感理解为名词,却看不出来,它的可贵在于它成为一个动词时。
我看到即使是新来的朋友也在努力的发言,而大家友善地回应着她们,不由感到,在我们中间,一个关系的花园正在建立,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多想做最好的父母,在这里我们练习相互表达情感,这使我们变得多么丰富。经由上一次读书会中我自己低谷的情感体验,我发现了自己可以负责的部分,当我挑起自己的担子,气氛变得和谐轻快,象变了魔术一样。
与社会上众多收费的艺术培训班不同的是,华德福的艺术教育关注孩子的情感投入能力,而每一科目里都渗透着艺术的气息。很多穿梭在各种培训班间的孩子们懂得不少技法,但是他们的激动从作品上逃走了。如果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艺术还能干什么呢?
**************
有一些孩子天生倔强,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与生俱来的力量,但这跟我们读到的第三种力量不同,因为,意志不是倔强。真正有意志的人其实不会僵持,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又怎么会跟路上的一颗小石头过不去呢?
真正的意志是善用,善用自己的精力,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去做事情。
就是先把衣服塞到洗衣机里,按下按钮,再坐到电脑前的能力,就是从床上起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能力。
就是制定计划,并且按计划行事。
有一个人讲述了她如何克服了各种困难,坚持学习自己无比喜欢的舞蹈,虽然弱小清秀,但意志力很强大,她的父亲是位军人,从小很重视培养她的好习惯,也许她的意志坚强与此有关?
另一位发言者与众不同,她显得很有思想,好象明了自己的方向,在小的时候,她总完不成作业,但她对此毫无负担,总把时间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她自认为是个积极充实的人,后来有一天,她看到了一本书介绍华德福教育,突然觉得跟自己的思想非常接近。之后她来到了这里。这是一个浑然天成的奇怪的女孩,听着她的故事,我经常觉得,她从小开始教育自己的父母。
培养意志力的关键期,应该是在幼儿时期,做为家长,我们可以做两件事,一件就是让孩子把事情做完,尽量不从中间打断,一件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这次读书会上,我顿悟到,自己虽然有一个无比倔强的血统,却算不上有意志力,要想变得有意志力,还得从用完油后盖上盖子开始做起。
这对我来说虽然很难,但也许我从此就不会被女儿的拖鞋绊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