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冲突中,我们有四种选择

(2011-12-21 14:54:52)
分类: 案例分析

在家长互助会上讨论“什么是成长”。

我说:“成长就是心智迈向成熟。”

有一位爸爸觉得很疑惑,他问:“在座的有谁不是成年人吗?”

他的问题很好,因为他的问题其实是:到底什么叫心智成熟?

我后来想到几个方面:一个是能够延时满足,一是能承担责任,一是尊重事实。还有就是能把过时的无用的模式放弃掉,迎接新的挑战。

那位爸爸是个特别直率,善良,顾家,有行动力,爱妻子爱孩子,不过度消费的好人。他拿我说的这几条标准仔细核对了一下他自己,第二次见到我,他就喜笑颜开地对我说:“我是个心智成熟的人。”

我猜他可能有些误会。拿承担责任来说,在生活中,他的确是个有责任感的好男人。

而我的意思是:感受的根源在我们的自身,我们的需要被满足与否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谁应该为我的感受负责?只有我自己。

谁应该为我的需要负责?还是只有我自己。

我说的承担责任就是承担起满足自己需要的责任。

面临冲突,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

  幼儿园里一位老师送班车,送到最后一个孩子,被子包找不到了。第二天,大家在一起开会,他一直心情不佳,当其它人问他在想什么的时候,他说:“我在为昨天没找到的那个被子包烦恼,我已经够努力了,怎么还是出错?我觉得自己很糟糕,连这么点事都干不好。”这位老师平时积极努力,而且送班车的总共三位老师,但他容易把自己批评得厉害些,花了很长的时间内疚,惭愧,感觉自己不好。

 我也容易这样,比方说晚上去接宝宝,老师说:今天宝宝没带水杯?

我会说:“对不起,我装在包里忘了拿出来,”老师就会挺奇怪地看我一眼,可能她想,宝宝忘带水杯不是宝宝自己的事吗?妈妈为什么要说自己不好?我这个毛病一直没改,结果我的宝宝还是经常忘记带水杯。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

 这种场景咱们每天都会看到,一位丈夫批评妻子:“没看到车来了吗?你怎么不拉住孩子?”

妻子一边拉一边忿然道:“我正在聊天呢,你什么都没干为什么不拉呢?你也看到了呀!”

 

第二位丈夫阻止妻子:“那个培训你不许去,又花钱又浪费时间。”

妻子:“你怎么这么抠门?”

丈夫:“我抠门还不是为了咱家?哪象你,连孩子都不管了?”

妻子:“我天天在家照顾孩子。你怎么就不能照顾一天孩子?”

 

或者女教师看到男教师抱了一捆木料进来:“你小心点,你这木料别这么抱呀,别碰着孩子。”

男教师:“不这么抱,你说怎么抱?"(我不行,你行吗?)

 

仔细观察一场争吵,你会发现那里面无非就是指责和指责的互动,被指责着,双方都更加恼火。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丢了被子包的老师可能看重价值和肯定。

而宝宝的老师来找我时,我其实不想成为一个麻烦别人的人。

第一位妻子可能生气,因为她需要友谊,也想得到体贴。

第二位妻子可能感到不满,因为她需要走出家庭,在社会中学习。

男教师可能会烦心,因为他需要支持和肯定。

 

第四种是既体会自己的需要,又能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看看上面几个例子中的他人:

家长可能看重责任感

老师可能只是想交流,确保杯子没丢。

第一位丈夫可能感到害怕,因为他在乎安全。

第二位丈夫可能感到紧张,因为他需要减压。

女教师可能看重安全。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如果在下一次跟任何人的交流中,我们努力使用第三种方式或第四种方式,世界会美好很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