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南语的ngói与上古汉语的“瓦”

(2018-06-21 23:12:55)
标签:

欧迈强

越南语

上古音

分类: 东亚东南亚
越南语的ngói与上古汉语的“瓦”
辛世彪
 

王力先生在《汉越语研究》(中华书局1980年版777页)中指出:越南语ngói疑是古“瓦”字,至于汉越语的ngõa,则是汉越语时代的官音,并非从ngói变来。这个说法不错,但对于何以上古汉语的“瓦”在古汉越语里有-i尾,没有解释。

最近读到欧迈强教授(Mark J. Alves)讨论此问题的一篇草稿(Assessing Old Chinese Loanwords in Vietnamese via Historical and Archaeological Data: Chinese 瓦“Roof Tile”in Vietnamese),文章引证了王力(1948)的说法,高本汉(Karlgren 1940)的构拟,白一平(Baxter 1992:664)的构拟,奥德里古尔(Haudricourt 1954)的说法,罗杰瑞(Norman 1988)说法,以及斯塔罗斯金(Starostin 1998-2003)和舒思乐(Schuessler 2007)的说法构拟。白、奥、罗、斯、舒等人都认为上古汉语“瓦”有-i尾,以此证明越南语ngói对应上古汉语“瓦”是对的。可是,欧迈强教授却唯独没有引用郑张尚芳的说法,他才是上古汉语歌部字有-i尾学说的发明者(“瓦”字属于上古歌部麻韵),虽然奥德里古尔早期的猜想有道理,但其他各家对歌部的构拟,都是从郑张尚芳那里来的!或许欧迈强本人阅读汉语文献吃力,因此不能直接引证郑张尚芳先生的说法。 

郑张先生在1960年就给王力写信指出:上古歌部有-i尾,韵母应该是-ai,而不是高本汉、王力所说的-a,上古鱼部才是-a。王力吸收了郑张尚芳这个说法,在后来的著作中全部改为歌部-ai,鱼部-a。很多学者研究都得出结论,歌部变为-a(后[ɑ])是汉代的事情,让人想起1923年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一文中所说的话:“唐宋以上,凡歌、戈韵之字皆读a音,不读o音;魏晋以上,凡鱼、虞、模韵之字亦皆读a音,不读u音或 ü音也。”

关于歌部的-ai,郑张先生在晚年的《上古音》(2003:164-165)一书中进一步修订为-al,音变过程如下:

-al ˃ -aʎ ˃-aj ˃ -ai ˃ -a

因此,属于上古歌部麻韵的“瓦”在某个阶段读为*nguai,在古汉越音中读为ngói,就是今天越南语中“瓦”的说法。

郑张先生的文章中说过方言中存在o ˃ ua式音变,具体表现为: 

o ˃ ɔ ˃ uɔ ˃ ua; 

oi ˃ oai ˃ ua; 

on ˃ oan ˃ uan 

因此,古汉越语里歌部合口的“梭”thoi、“剉”xoi、“裹”goi(˂ kloi)、“瓦”ngoi,到了反映唐音的中古汉越音里变成“梭”thoa、“剉”toa、“裹”loa、“瓦”ngoa(-i尾脱落,复声母简化)。从方言分布来看,这一音变其实也可以理解为o与ua之间的对应,古越南语中的“瓦”ngoi对应某个阶段的ngua,也就顺理成章了!

关于-i尾脱落,无论在汉语方言中还是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中,都是常见的音变。不单是郑张先生所说的oi ˃ oai ˃ ua 有证据,就连-ai ˃ -a也是常见,我在海南岛民族语言中就调查到过,只是我还不清楚反向变化的例子有没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