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欧语名词变格概说

(2013-12-23 16:17:42)
标签:

印欧语

变格

希腊语

拉丁语

梵语

分类: 印欧语言学

印欧语名词变格概说

辛世彪


学习任何语言都会遇上令人头疼的部分。西方人学汉语,汉字与声调让他们一生恐惧。同样,我们学习印欧语言,动词的变位(Conjugation)与名词的变格(Declension)是最大的拦路虎。 

变位与变格是印欧语最重要的曲折性特征。不过,印欧语变位与变格都有简化的趋势,变格尤甚。大多数印欧语动词有变位,但名词不一定有变格,很多语言中的名词变格已经没有了,用介词结构和语序代替格的语法意义,应该是后来消失了。 

变格是印欧语言的共同特征。从现存语言资料看,印欧语的格在8个以内,因此原始印欧语名词的格应该有8个。梵语有8个格,现代印地语只有3个格。波罗的语族(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有7个格。斯拉夫语族的小语种(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波兰语、捷克语、乌克兰语等)也有7个格,俄语6个格,保加利亚语和马其顿语格变消失。拉丁语6个格,希腊语5个格。日耳曼语族的德语、冰岛语及老荷兰语保留4个格,英语名词只剩下属格与通格。 

罗曼语族(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名词通常只有性和数的变化,没有格变,格的语法意义用介词结构和语序代替,只有时间层次较早的拉丁语名词有格变化,而罗马尼亚语因受斯拉夫语言的包围,保留了5个格。 亚美尼亚语族(亚美尼亚语以及从格鲁吉亚独立出来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州的语言)名词格变消失。 

印欧语中最常见的格有4个:主格(nominative)、属格(genitive),与格(dative)、宾格(accusative),分别称作第1、第2、第3和第4格,如德语(这正是古希腊斯多亚学派分析出来的4个格)。5个格的语言,增加呼格(vocative),如希腊语(古希腊亚历山大学派的特拉克斯分析增加了呼格)。6个格的语言,要么如拉丁语,在希腊语5个格之外增加离格/夺格(ablative),因此它被称作拉丁格;要么如俄语,没有呼格和夺格,而在德语4个格之外增加工具格(instrumental)和方位格(locative),是为第5格和第6格。7个格的语言,在俄语6个格之外增加呼格,如波罗的语和巴尔干斯拉夫语。8个格的语言,在塞尔维亚语7个格之外增加离格,或者说在拉丁语6个格之外增加工具格和方位格,如梵语(这也就是原始印欧语的8个格)。

印欧语的格(case)虽然是名词形容词的词尾曲折变化形式,但它表示的实际上是与动词的各种关系,比如动作的实施者、承受者,动作发生的地点、时间、方式等。 印欧语是以动词为中心的语言。

非印欧语系中也有名词格变。高加索语系的格有6-11个不等,如鲁吉亚语有7个格。阿尔泰语系的格数量较多,突厥语族有9个左右(如维吾尔语),而通古斯语族有6个左右(如满语)。乌拉尔语系格最多,芬兰语15个格,匈牙利语18个格。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保留格变化,汉语、苗瑶、侗台语族没有格变,或许是后来消失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