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耶稣会士书简集》的版本

(2012-12-13 20:25:30)
标签: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

杂谈

知识/探索

分类: 文史散论

《耶稣会士书简集》的版本

辛世彪


2010年买到一套《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译者:郑德弟、吕一民、朱静、耿升、沈坚等,上中下三册精装,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当时想找一些有关明代海南岛传教士的资料,但一无所获,就放下了。

今天看到藏书家“铜版画爱好者”贴出的书中,居然有这套书的法文原版《耶稣会士书简集》(Lettres édifiantes et curieuses, écrites par des missionnaires de la compagnie de Jésus),查考之后得知,此套书的版本比中译本所据版本更早。进一步查考,发现这套书不仅有不同的重印年份,版本也有多种。通过谷歌,至少可以看到四种版本(重印不算在内):

第一种是1702-1776年间郭弼恩神父(P. Charles Le Gobien, 1653-1708)、杜赫德神父(P. Jean-Baptiste Du Halde, 1674-1743)和巴杜耶神父(P. Louis Patouillet, 1699-1779)编的巴黎初版本,共34卷。根据“中文版序”,郭弼恩编了第1-8卷(1702-1708年),杜赫德编了第9-26卷(1709-1743年),巴杜耶编了第27-34卷(1749-1776年)。其中16-26卷收录的是中国来信。

第二种是1780-1781年凯博夫神父(P. Yves Mathurin Marie Tréaudet de Querbeuf, 1726-1799)的巴黎改编本,共26卷,其中第16-24卷是中国来信,第25-26卷是印度、中国来信合编。

第三种是1810-1811年图卢兹(Toulouse)印本,也是26卷,第16-24卷是中国来信,第25-26卷是印度、中国来信合编。

第四种是1819年里昂(Lyon)印本,共14卷,其中第9-14卷是中国来信。

中译本《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是根据1819年的里昂本的这6卷书翻译的,原来也分为6本书,后来合成3本精装书。我对比了一下中国来信部分,里昂本与图卢兹本差不多,从字体到印刷都好过前两种。初版巴黎本用了类似手写体的字体,而且字母s写得很像f。巴黎改编本虽然用了印刷体,但字母s仍然像f。不过,从巴黎改编本开始,中国书信部分有前言,在三套书里都是同一篇文字。三套书中的书信篇目及内容是否也相同,还没有对比,不得而知。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的出版,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翻译者付出了大量辛劳。不过,中译本注释太少,少到几乎没有注释,这是个不小的缺陷。此书所记是300年前的传教士笔下的中国,书中涉及众多的人物、事件、地名,都需要考辨清楚,否则就给读者带来不少难题。没有专业的注释考辨,读者怎么相信那个人名、那个地名是翻译正确的?莫非要读者自己考证不成?


补记一:

根据“《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日译者的解说”一文,《耶稣会士书简集》的法文版有以下几种:

(一)巴黎原版,1703(1702)~1776年,34卷。

(二)巴黎新版,1780~1783年,26卷。

(三)图卢兹新版,1810~1811年,26卷。

(四)里昂新版,1819年,14卷。

(五)巴黎新新版,1829~1832年,40卷。


补记二:

看到“《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日译者的解说”一文,说中译本“翻译者大多是学习法文出身的青年,对于3个世纪以前的中国情况实在隔膜,翻不过来的就硬翻,也不注释说明,将错就错,使这个得到法方资助的中文本错误百出,现在几乎没有学术界的人来援引使用该书的资料”。又看到周振鹤先生的文章“只怕货比货——《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日译本略比”,说中译本完全不如日译本,“应该说中译本的质量是相当差的,即使不与日译本作比较,已经可以信手举出不少硬伤。”从几篇指谬文章看,大家指出的错误果然都集中在人名(包括官名)、地名方面。

虽然没有见到日译本,没有对比法文版细看,不知道错误到底在哪里,但中译本给我的感觉也一样,不是专家学者翻译出来的,聊胜于无而已! 辛世彪 2012年1月15日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