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

(2011-02-25 09:41:03)
标签:

文化

人文/历史

杂谈

知识/探索

传教士

分类: 传教士档案

关于《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

辛世彪

 

广西师大出版社近年来出了不少好书,成为我国名列前茅的出版机构。当我知道耿升教授翻译的《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出版的消息,立即出手购了一本(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1月版),这是一本大部头著作,A4开本,1068页,398元,重2.2公斤,精装本。

此书其实是由三部书构成:1.《1552-1800年在华耶稣会士列传》(Répertoire des Jesiutes de Chine de 1552 à 1800, Rome & Paris, 1973),荣振华(Joseph Dehergne S.J., 1903-1990)编;2.《1697-1935年在华遣使会士列传》(Les Lazaristers en Chine 1697-1935, Pei-Ping, 1936),方立中(Joseph Van Den Brandt)编;3.《1659-2004年入华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士列传》(Répertoire des membres de la société des missions étrangères (en Chene) 1659-2004),热拉尔·穆塞(Gérard Moussay)和布里吉特·阿帕乌(Brigitte Appavou 合编。

这三本书资料丰富,涉及的参考文献就好几百种。每一个传教士的每一项活动,都有出处来源。翻译者花费了大量功夫,给参考书目做编号,然后在各传的相应位置给出编号,这样就节省了不少篇幅。另外,在每一本书前面,都有译者的一篇综述性研究文章,作为该书的导读。第一本书中华书局1995年曾经出版过,此次出版时,译者又做了全面修订,改正了不少错误,更具参考价值。我们应该感谢耿升教授的辛劳,这样的书实在是不可多得!

不过,这本大书依然有不能令人满意之处。我随手查了两个人,萨维纳神父(François Marie Savina, 1876-1941)和诺格神父(R. P. Nogue, ?-1828,都没有查到。后来我想到,萨维纳神父是在上东京(越南北部)传教,他于1925-1928年来海南岛,是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做翻译的,当时国民政府要勘察海南岛,并计划在海口建造港口;不是教会派来的,因而不能算在华传教士。但是诺格神父在北海与海南岛传教,并死在中国,此人无论如何不该没有。这说明编者资料还是有欠缺。

我又查了另一位曾来海南岛的传教士马逸飞Jacques-Auguste Mailfait, 1817-1851),此书译为迪我·马仪霏”(第932页,不知“迪我”从何而来),但是书中说:“他被派遣到海南岛,首先前往松寨和广西象岛,广西象岛成了他的常设住院,他同时还主持发兴和博鳌的会口。他于1851531死于象岛。”这就大有问题了。

首先,这里的几个地名,我查了法国教会的资料,原文中分别是Son-tsai,Siang-to,Fa-sin Po-ao从行文看这些都应该是海南岛的地名怎么Siang-to 就成了广西地名

根据我查到的法国教会资料,Siang-to还出现在另一个人萨维耶神父(Joseph François Xavier, 1826-1859)的生平材料中(此人也不见于耿译列传),其中说:“(1852年)10月10,差一点被海盗杀死以后,他到达海南岛,14日抵达Siang-to,在那里他很快建起了一座小教堂。”这里说得再清楚不过,Siang-to是海南岛的地名,萨维耶到Siang-to,正是马逸飞神父离世一年多以后,很显然他是来接替马逸飞的。

其次,这些地名的中文名,除了Po-ao可以肯定是海南博鳌,其它几个还没有弄清楚具体是什么地方。Fa-sin我怀疑是“府城”(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旧时琼州府所在地),但不能肯定。Son-tsai 还不知道在哪里,需要将来做实地调查。Siang-to应该是海南中部地名,因为马逸飞建立的教会就在海南岛中部,1659-2004年入华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士列传》却把它列入广西,似乎没有道理。另外,不管这地方在海南也好,在广西也好,Siang-to是否可以译为象岛?

任何地名的翻译,必须名从主人,要还原到当时的名称,然后跟现在的地名对应上,这样这个地名才是活的,否则它就是死的,只是印在纸上的文字符号,与现实没有什么联系。因此,地名翻译是需要非常认真对待的,随意不得,如果没有办法考证清楚,宁可保留原文拼音Siang-to,以便有人来查考。

 

附注:Siang-to 这个地名终于搞清楚了,是今海南省文昌市抱罗镇昌造村,这是海南话地名,语音非常吻合(按照文昌音更像“昌助”,可能是“造”的白读音)。昌造村至今仍有露德圣母天主堂”,显然是天主教传统,应该就是当年法国传教士建立的教会。2011年8月22日辛世彪记

附注二:Po-ao不是海南博鳌。据查考资料,博鳌历史上没有天主教会。这个地名可能是原琼山县灵山镇的一个地方。据史温侯1868年的描述,当年他在LingshansheFooao村见到法国人沙格神父。史温侯曾经在他的房间住过一个晚上,对他放弃舒适的文明生活来这里过一种近乎潦倒的简朴生活,感触很深。史温侯说,Fooao村在海口东南10英里(约16公里)处,Lingshanshe则离海口更近2英里,Lingshanshe显然是“灵山市”,因此Fooao村其地当在今灵山镇福同村。福同村,当地海南话音fuk55 au21,村里有废弃的天主教堂,但据说是20世纪初由该村爱国华侨钟锦泉(1867-1960)所建。福同村在20世纪以前有天主教堂及外籍天主教人士的事情,不见于任何汉文献。辛世彪2011910日星期六记

附注三:教会文献中所说的Son-tsai,应该就是现在的岭门。因为法国教会资料说:“他先到了Son-tsai,然后到昌造(Siang-to),在那儿常住。”萨维纳神父《海南岛志》中说:1850年,马逸飞在岭门建立了教会,修建了教堂。马逸飞次年死在昌造,显然在来昌造前去的地方Son-tsai,就是岭门。待考。

附注四:《1659-2004年入华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士列传》(Répertoire des membres de la société des missions étrangères (en Chene) 1659-2004)的作者热拉尔·穆塞(Gérard Moussay)和布里吉特·阿帕乌(Brigitte Appavou ,此二人是巴黎外方传教会文献部主任及其助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