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建锋《教育中的对话艺术》悦读笔记(三)

(2020-05-26 10:37:10)


孙建锋《教育中的对话艺术》悦读笔记(三)

三、老师做回孩子

貌似简单的话题,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内涵一:老师做回孩子,是与学生有效对话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思:

有效对话,需要从心开始。而心与心的互动,情与情的共融,是有条件的。皆以平等尊重为前提。平等尊重,谁都会说,真正做到却不易。姿态要低,目光要平,心龄要小。心龄要小到,让学生感觉你和他们是同类。你懂他们所言,懂他们所行,懂他们所想。不错,你要懂他们,才能融入他们的世界,才能让彼此对话的心界消泯。做回孩子,成为他们,不是外在姿态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悦纳。

内涵二:老师怎样做回孩子?孙老师以诗意而极具思想性的表达,为我们指出了路径。比如:复归婴儿”“不要引起孩子的一滴眼泪”“在猴子眼里,花是鹅卵石

我思:

复归婴儿的意义何在?

成人若没有复归意识,在和孩子对话时,会感觉时有藩篱。那些自我意识初萌的新奇童言,是成人世界早已沦失的本初的惊异

实话说,成人的精神生活,是乏善可陈的。经由知识、判断确立起来的自我意识,日趋固化,由此创造性也变得迟滞,再难产生惊异感。惊异,是激活人的精神生活的催化剂,是将人的精神生活提升到审美境界的助推器。

同时,惊异,也是成人通向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径。心心互通,美好的对话才会衍生。之于我而言,随着年龄渐长,愈发觉得自我意识和思维固化的可怕。固化的冰层不打破,就很难融通流动。 流动的,才是活的。打破一个我,重塑一个我。这样的复归,很无价。 

不要引起孩子的一滴眼泪,在昭示我:每一天,每一课,每一个孩子的心都需要被人倾听。有好的倾听,才会有好的对话。倾听的教育有温度,倾听的教育有智慧。而其要义,则是对的尊重和包容。每一天不同,每一课不同,每一个孩子也不同。生命万物,因包容,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教育对话,因珍视,而春风化雨,成长性灵。

创课上,老师举起手中的花,与孩子对话:如果现在有一只小猴走进来,我把花在它面前摇一摇,它会做什么?小猴是如何看待这枝花的?毫无疑问,孩子们的回答令人惊异。

在猴子眼里,它就是块鹅卵石。”“对于不同的观者而言,这个物体既可以是花,又可以是鹅卵石。......

你会发现,在对话中,孩子的思维是鲜活流动的。既有变化不拘的灵活度,又有向深处漫溯的延展度。动人的对话,自然不是破空而来的。它孕育于中。教师的,唤醒并激发着孩子的一个具有思辨和创新特质的教师,势必会和孩子一起,碰撞出具有思辨和创新特质的对话,创造出具有思辨美和创意美的教学艺术作品。

老师做回孩子,就是要复归自我,走在孩子的身边,做孩子的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