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木深处观盛唐难老泉旁话晋祠(山西自驾游-------山西晋祠)

(2025-06-17 19:28:26)
标签:

历史

游记

文化

情感

旅游

古木深处盛唐  难老泉旁话晋祠

时间:2025419

 

参观完山西博物院,阳光正暖,我们驾车抵达此行的重头戏---晋祠。一路上,心情随着车轮的滚动愈发澎湃,想象着即将揭开这座古老祠庙神秘面纱的那一刻。抵达晋祠景区,停好车,晋祠公园里吃上团购的美团午餐后,开始游览。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派的明代四柱三门牌坊,琉璃瓦顶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牌坊正面匾额上书“晋祠胜境”,背面“唐晋斯源”,仅仅这八个字,便将晋祠的历史地位和深厚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的期待值瞬间拉满。

穿过牌坊,便进入了晋祠公园。公园内仿古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处处彰显着古韵。继续前行,绕过一座精致的清代砖雕照壁,眼前出现了一座二层三檐楼阁——飞龙阁。登上此阁,晋祠公园的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峦、近处的亭台楼阁与绿树红花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从飞龙阁下来,不远处便是太原市内最大的青铜雕塑——龙兴晋阳。这组群雕生动地展现了唐太宗李世民进军太原的场景,马踏青山,将士们气宇轩昂,仿佛能听到历史的战鼓在耳边回响。站在雕塑前,我不禁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心生敬畏。

走过龙兴晋阳雕塑,我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晋祠博物馆。踏入晋祠博物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里与外面的公园仿佛是两个世界。初入眼帘的第一座建筑是水镜台,水镜台是明清时期的戏台,它造型独特,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离开水镜台,便来到了金人台。台上四尊宋代铁人威风凛凛,历经岁月风雨,依旧坚守在此。其中西南角的铁人保存最为完整,据说它曾“逃走”,腿部还有修补的痕迹,这个有趣的传说为铁人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我绕着铁人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服饰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走过金人台,一座造型优美、结构壮丽的牌坊出现在眼前,这便是对越坊。“对越”二字出自《诗经》,笔力遒劲,宛如游龙,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在对越坊的映衬下,后面的献殿显得更加古朴庄重。献殿是金代木构建筑,是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它结构简单却又不失大气,通风设计巧妙,宛如一座“凉亭式”大殿,让人不得不赞叹古人的建筑智慧。

穿过献殿,一座独特的桥梁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便是鱼沼飞梁。这是一座罕见的水上十字桥,梁思成先生赞誉它为“古代立交桥雏形”。站在桥上,既能感受到桥梁建筑的独特魅力,又能欣赏到周围的美景。桥下鱼群嬉戏,水面波光粼粼,与周围的古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沿着中轴线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了晋祠的核心建筑——圣母殿。这座宋代建筑典范,庄严肃穆,气势恢宏。殿内供奉着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邑姜。旁边三十六尊侍女像姿态各异,有的捧奁,有的执扇,连裙裾褶皱都仿佛随着呼吸轻轻起伏。她们环绕在圣母周围,表情细腻、栩栩如生,服饰精美华丽,每一尊都仿佛有自己的故事。这些彩塑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成为当时社会真实人物的写照,堪称中国雕塑史上的艺术瑰宝。我静静地站在殿内,凝视着这些彩塑,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离开圣母殿,我们来到了难老泉。“难老”二字出自《诗经》,寓意泉水长流不息。李白曾咏“晋祠流水如碧玉”,眼前的难老泉,泉水清澈见底,流淌千年,仿佛在诉说着晋祠的历史变迁。泉边的古亭和石刻,承载着晋祠的精神内涵,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伸手触摸着清凉的泉水,感受着它的灵动与活力,心中涌起一股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圣母殿周柏斜斜伸出虬结的枝干,树皮皲裂如甲骨文的刻痕,相传为周武王次子叔虞所植,至今已逾三千年。它见证了晋祠的兴衰荣辱,历经无数风雨,却依然顽强地生长着,象征着晋祠的历史传承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仰望着这棵古老的柏树,心中满是感慨,它就像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走出晋祠,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给这次自驾晋祠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次晋祠之行,让我不仅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建筑、雕塑、园林艺术的魅力,更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晋祠,就像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块砖瓦、每一尊雕塑、每一股清泉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品味。

暮色四合时,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晋祠的眷恋,踏上了归途,我们乘车返回酒店。车窗外,太原城的灯火渐次亮起,与远山的轮廓交织成一片温柔的光雾。这一日行程,从彩塑的慈悲到青铜器的庄严,从盟书的铿锵到古泉的潺湲,三晋大地的文明脉络如画卷般在眼前铺陈。原来历史从不曾真正远去,围坐畅谈,感慨这一日竟览尽五千年文明——双林寺的彩塑是工匠的虔诚,博物院的青铜是王朝的兴衰,晋祠的流水则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诗行。历史并非冰冷的文字,而是浸润在每一块砖石、每一缕泉声中的鲜活记忆。太原城我的新体会:一步一千年,处处皆传奇。

 

2025.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