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
最近,梁湘润老师给我寄来一叠《前定数》----《永乐大典》的原件楷书复印件,有349页。
《前定数》,俗称“两头钳”,又有称《鬼谷子分定经》、《鬼谷子前定数》、《四字经前定数》等等多种称谓,即用年柱与时柱组合,再加上卦象的论命方法,载于明代《永乐大典》第一万八千七百六十四卷,诸家星命百二十六。
相信《前定数》,是梁湘润老师有关“命卜医同源”结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之前看过一些相关的整理出版《前定数》的书籍与相关网络资料,包括“南方批八字软件”提供的鬼谷子终身卦等等,与《永乐大典》的原件复印件对照,有相当大的出入。如原件对每一卦分“男命”和“女命”,而“南方”的资料同一卦,不论男女,只有“男命”的资料。
通过复印件中的勾划圈点,可以看出梁老师作过仔细的阅读。
“两头钳”论命法,早就被所谓“子平法”所摈弃。而梁老师自己却仔细阅读,并仍将它寄给我,显然认为其中内容,对当今实务论命,仍有可取或可借鉴之处。

梁老师虽然是佛教界中人,因缘关系进入“五术界”。他对古代命理典籍研究下的功夫,至少目前是“前无古人”的。因此梁老师的论命思路和视野,与只肤浅地看过几本所谓“典籍”,就自以为已经掌握了命理学的某些业内人士,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如他发现《永乐大典》命理典籍中,并无“用神”一说,直到《三命通会》中出现了《用神论》的书名,而没有具体的内容。现在,他手头掌握有清代康乾年间的《造化玄钥》手抄本,及清代嘉乾年间的《拦江网》手抄本,然后看到清代道光以后的《穷通宝鉴》,经过对比研究,弄清了“用神”的来龙去脉。他最近写出《用神经史观》一书,从禄命历史发展的角度,令人信服地说明“用神”的局限性,并理直气壮地指出“用神派”的“五大错误”。
再如对“格局”用神,梁老师在肯定沈氏格局顺逆论是“一项很难得的成就”的前提下,发现就沿革而言,明代只有“十神”之用神喜忌,“尚无格之用神喜忌”,《三命通会》论正官,并不是清代的论正官格,等等。因此,他能够指出格局“一旦付诸于实务论命,就有了很明显的----不确定、不协调。”
梁老师还把研究的眼光拓展到海外。如“十二生旺库”,是《五行大义》中最重要的论命法,由隋代萧吉著,唐代流传至日本和韩国,宋代失传,明代又回流中国。梁老师经过考证,十二生旺库在日韩民间流传达三百年之久,回流后的版本,论命断语与国内的版本,有明显不同。于是得出“十二生旺库”的论命思路是“中日韩合璧”的结论。
他再往前追溯至夏商周三代以前,由于朝代更替,原始文明“东传”,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连山易”“归藏易”东渡日韩,形成了有日韩特色的禄命文化。
我有一位学生曾经在日本待过多年,也确认日本的论命方法与中国很不相同。
就地域而言,经过分析,梁老师经过研究认为,台湾的禄命文化,有两个源头,一是郑成功时代的“闽粤派”,以“三世因果”,“演禽法”见长;二是“江浙派”(上海)禄命文化。
梁老师十分客观地说,“自己虽然在五术界四十年之久,所知所闻,也出不了以上的二个范围。”他说,我根本不了解“云贵地区”是怎么论命的;同样也不了解东北地区是怎么论命的;“我很难想象,八十年之前,北京市大书局中,所陈列的子平、五术书,是不是有我没有见过的书。。。。。。”
因此,梁老师一方面细心研究典藏古籍,一方面“很细心地浏览民间的只字片语”,他多次来往大陆和台湾之间,向“大隐于市”的民间高人学习,形成了“书房江湖合璧”的实务论命体系。如他发现,论流年,刑冲会合拱夹,只能“搞得定一半”;另外一半,要依“师门诀法”的结论。
。。。。。。
“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这两句话,是晋代著名方家葛洪的著作《抱朴子》中的一句名言,梁老师将其引用在《格局生旺库今论》一书的“中日韩合璧”一节前。
我个人认为,这是命理界泰斗前辈,对后来学人语重心长的提点。
命理学在新的六十年周期中要有新的突破,研究者确实需要具备“多闻体要,博见善择”的开放胸怀。
梁湘润老师对命理行业的发展,所作出的无可替代的贡献,业内及社会各界,有目共睹;梁师在台湾、在大陆所受到的尊重,也是业界无人可比。但梁师从未自称过有什么“梁派”,他的研究说明,命理学作为一种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古今中外,不可能有某个派别所代表。
由我的学生们做的“梁湘润禄命文化研究”网站,目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预期将于上半年内推出。宗旨就是秉承梁湘润老师这种“多闻博见”,开放式的研究命理文化理念和视野,与有识之士共同来做研究,并希冀能够起到一些传承普及弘扬命理文化的作用,希冀能够出一些有用的成果。
梁师在《格局生旺库今论》中,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眼下“正值禄命法大、小周期----面临重组合的时代,此间所指的大、小周期重组合----不是指我自己,而是指----即将来临的‘近贤’。。。。。。因为我不是五术界人士,我是宗教界的人,深深谨守‘不敢为天下先’之宗旨,我不会做‘重组合’的任何某著墨”。
我个人谨遵梁师“不敢为天下先”的训导,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二传手”----将台湾禄命文化的代表人物----梁湘润老师的著作、学问、研究思路、实战技法,等等,介绍到大陆来。至于这个“二传手”做得如何,自己倒也不是十分在意,只知道是尽力了而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长江后浪推前浪,期待在我的学生中,在有志于命理文化研究的同道中,有称得上“近贤”的人物出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