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剧场》是我和严歌苓老师的第二次合作,上一次是《铁梨花》,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铁梨花是抗日战场上带着金属感的女性温度,而《剧场》里的郁珠,则是散发着浓郁艺术家气质的话剧演员。刘震云老师曾说严歌苓虽然身居海外,却是最擅长收集中国记忆碎片的小说家,而这些被很多中国作家淡忘的记忆碎片,被严歌苓以她的才华,串成了题材广泛、跌宕起伏的文学作品。《剧场》是她关于“后文革”的记忆搜寻,聚焦于一个小城的话剧团,在“后文革”的特殊语境下,诠释着郁珠与王帆扬、李立勋,同时与杜晓红之间的情感纠葛与事业冲突。
我一直很喜欢严歌苓老师的作品,她所有的作品主角都是女性,《铁梨花》《雌性的草地》、《扶桑》、《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一个女人的史诗》……她笔下的女性角色分布在不同时代,多个领域,经历生活种种善与恶,即便历经磨难、心力交瘁,却如大地一般,宽容、接纳所有生活和苦难泼给她们的脏水,并将它们一一化解。
其实,我一直觉得,严歌苓老师几乎是当代女作家中,唯一以全部身心去挖掘女性品质之美的。虽然张爱玲也以女性为主角,并赋予她们同情,但张爱玲是用冷眼看待着世界,也冷眼观望着女人。她苛严,甚至刻薄,更多地呈现出人性恶的一面。严歌苓老师虽不避讳生活中的恶,但女性品质的底色,始终是包容、接纳、付出,超越善恶的。所以,严歌苓笔下的女性,使我想起《心经》中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中无色”的感觉。
前一篇:我在中国慈善名人榜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