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昨日,新版话剧<日出>的新闻发布会上.

(2008-03-20 11:27:16)
标签:

娱乐

昨日,新版话剧<日出>的新闻发布会上.
                       新闻发布会全景.
 
      昨日,新版话剧<日出>的新闻发布会上.
 
昨日,新版话剧<日出>的新闻发布会上.
    主创合影:郭达老师(饰潘月亭),导演王延松,我,靳东(饰方达生)
 
    昨日,新版话剧<日出>的新闻发布会上.
   
 昨日,新版话剧<日出>的新闻发布会上. 

 

 

 

  在2008年的春天,我加入了新版话剧<日出>的创作队伍.回归戏剧舞台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但这几年来,总又是和创作舞台剧的机会擦肩而过. 终于,这一次我遇到了.我与曹禺先生经典的戏剧《日出》的缘分开始了!

 

  就象导演导演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我们这一次的经典话剧<日出>是"新解读,新样式,新叙述".关于这次这个戏的总体展现,导演王延松的导演手记很好的阐述了他的创作意图.我不再多述了,请大家看看:

 


                《日出》导演手记(一):


 《日出》之“日出”到底指的是什么?一再用心解读。


  我看《日出》的故事讲得非常现实,可是《日出》的答案却非常隐晦。似乎有一种可能出现的象征性,隐蔽在这个非常现实的故事背后。


 《日出》的出场人物大多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张乔治、王福升、潘月亭、顾八奶奶、李石清、黄醒三、胡四、小东西、翠喜,可以说是个个精彩;可是中心人物陈白露相形之下却显得性格张力不够,而方达生更显得苍白。


  我发现,在这种众多鲜明的性格之中,中心人物陈白露以及串线人物方达生的“内心生活”缺乏有力量的表现手段。恰恰,这种由诸多精彩性格所支撑的戏剧主人公的“内心生活”,正是《日出》作为经典戏剧的核心价值。


  因此,我努力寻找一种能够契合主人公心灵的象征语言,努力寻找一种新的叙述方式,为的是有力揭示出主人公的“内心生活”的真相。


  我要用陈白露和方达生“第一人称”的交叉叙述为手段,重新解构故事,重新整合人物,使戏剧的主线沿着契合主人公心灵的象征主义方法发展。
《日出》的演出文本,将会在戏剧经典的再解读时代,焕发新的魅力。

 

  关于主人公的心灵世界,我的解读是:唯物质的生活真相是阴暗的,只有“日出”可以结束阴暗——陈白露以生命的代价换取她心灵的“日出”,终究是美丽的。
  唯物质的生活,就是《日出》里各色出场人物的生活,统统都算上,谁也不能逃脱的“铁一般的真实” 的生活。所说唯物质的生活真相是阴暗的,正如曹禺先生在第四幕最后通过张乔治的惊梦所描绘的那样,是一种人类受制于自身软弱的内心惶恐。
  这使我想到中国近代大学者梁漱溟老人一段精彩的话:“生命是心,是心表见在物上的,是心物之争。历史(宇宙史)一直是心对物之争,一次一次无数次,一步一步无数步,征服了物,凭借物,利用物,表演出来的”。
  其实,当下的问题并不乐观,人们时刻都有可能走进这样一种“阴暗”之中,这是现代化的进程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更加尖锐了的时代病痛。

 

        ( “阴暗”生活有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

《日出》导演手记(二):


    陈白露是带着太阳的余辉走进“阴暗”生活的,她的漂亮就像日出的晨光辉映在美丽的露珠上一样,被那“阴暗”的一群逐个吮吸,因为,陈白露的漂亮在他们眼里是可以被出卖的。


    陈白露可以不被“阴暗”生活所俘获吗?她对“阴暗”生活的向往就像她的漂亮一样给她带来最初的自信;她心存侥幸,一再挣扎,好使自己有一天能够人在其中又独善其身,她就像盼“日出”一样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这个不仅面庞美丽而且内心始终也不肯放弃“日出”的女孩,在最后一刻做出了不被“阴暗”的生活所俘获的选择——陈白露之死,是一个年轻美丽女孩“心灵的救赎”的生命自觉。


    在今天,新解读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看到“太阳”象征一种“心灵的救赎”。在《日出》里,“太阳”不是什么别的生命之外的存在,而是人类的良知。陈白露、小东西、翠喜,《日出》的这三个生动的女性形象,当我们把她们放在一个生命的轴线上来解读的时候,就会发现陈白露选择了死是一种生命的自觉——美被自我毁灭,恰是留住美本身。
      
 

 

     (陈白露之死,是一个年轻美丽女孩“心灵的救赎”的生命自觉)

《日出》导演手记(三):


 陈白露可以不走进“阴暗”生活吗?“阴暗”生活就像伊甸园中的那狡猾的蛇,引诱那女人吃下不该吃下的果子;陈白露的“原罪”早已定下,正如她在《日出》中的鲜亮出场……,因此,陈白露的悲剧不只属于她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