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行散记】之五:一座山庄,半部清史—漫游避暑山庄

标签:
承德避暑山庄一个王朝的背影行宫热河的冷风 |
分类: 【游遍天下】 |
【北行散记】“大漠炊烟”系列之五: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
——漫游承德避暑山庄
三百年前的一个夏日,在蛮荒四散荒草疯狂的燕山丛地,康熙大帝御鞭指处,一座神奇的皇家山水宫苑傲然出世。这,便是承德避暑山庄。
在初秋的日子,深入这座神秘传奇的山庄,我也来了。
“承德”这个名字使用到现在还不到300年的时间。承德古称热河。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它既是康熙、乾隆修建的离宫别苑,又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美景胜西湖。”这是康熙帝对承德避暑山庄写下的赞美之词。
避暑山庄原先是一座行营。清帝入关以后,历史上英勇善战的八旗部队战斗力开始下降。康熙皇帝为了提高士兵素质,亲领八旗将士设置了以习武绥远为目的的木兰围场。为满足大批人马食宿休息、储蓄物品及皇帝处理政务的需要,从北京至围场要修建十余座行宫。热河处于这条北巡路线的中间地带,从北京到这里,奏章朝发夕至,而且这里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水草丰盛,所以康熙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大的行宫,这就是热河行宫。
山庄的建筑,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行宫房子的顶上并没有琉璃瓦,只是灰瓦,也不太高,与普通的民房差不多,一点也没有故宫的气势,连外八庙的气势也没有!难道这就是皇帝住的地方?看惯了金瓦金銮殿的我们,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这里,康熙皇帝来过五次,五至十月来此避暑,以及开展“木兰秋狩”活动。
在这里,死过两个皇帝:嘉庆帝、咸丰帝。其中慈禧太后与八大臣斗争,就发生在这里。
看过了皇室的寝宫,我们在蒙蒙细雨中,坐游览车观光山庄。司机师傅在坡陡、弯急的观光路上边开车边介绍典故,让大家惊心动魄。突然他告诉我路边有几只鹿,赶紧拍照!据说,避暑山庄里放养有1000只鹿和狍子(与鹿相近),数量超过了就宰杀掉。
在名为“四面观山”的高点上,大家登上亭台,承德市的全景尽收眼底。每年的重阳节,皇帝都与大臣、蒙古贵族王爷登临此台,然后就回北京了。第二个景点避暑山庄的城墙“二马道”,在别处看时称作“虎皮城墙”,因为有的城墙砖是黑的,像虎皮一样。“二马道”只有长城的一半宽,地势险要,也是一种“长城”,只不过不是抵御外敌,而是防止有人进入山庄。有几十个相对制高点上部署了八旗兵。由于山庄外正好是小布达拉宫、班禅行宫,于是大家纷纷照相、合影。第三个景点是避暑山庄里的所谓“冷宫”了。据说有一个妃子死在这里。第四个下车点是平原区。在雨丝中,拍《还珠格格》的“烟雨楼”也看到了,挺高的,想像一下,拍摄时赵薇跳上跳下的还真不太容易。
“在皇家园林中它又是一处山水园林表达与寄托帝王政治思想与治国抱负的独特的地方,它是一处靠园林的建筑与功用实践着帝王治国方略,特别是实现民族融合、边疆巩固的地方。”金泉、岳南著的《热河的冷风》似乎更恰当地表述了避暑山庄的功用。
“北京的故宫将几个不同的朝代混杂在一起,谁的形象也看不真切,而在这里(指避暑山庄),远远的,静静的,纯纯的,悄悄的,躲开了中原王气,藏下了一个不杂的清代。” 余秋雨先生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这样写道。
避暑山庄不是一座胜利的丰碑,也不是我们永远固守的精神家园,作为一段凝固的历史,马背上崛起的那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已经成为久远的记忆,昔日的辉煌烟消云散,所有的梦想与光荣弥散在无生无灭的永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