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印象(4)拜会文豪茅盾

标签:
林家铺子茅盾故居立志书院文豪乌镇旅游 |
分类: 【游遍天下】 |
一座城因为一个人物而有名,一个人物因为一座城而成长。一道风光之所以隽永,不是它材质,而是谁在其中。
凤凰是因为沈从文,而乌镇是因为茅盾。
在乌镇读茅盾,或许可以作一种文化韵律来欣赏。无论从它的历史以及外观,都似一部厚重的线装书:质朴的白墙青瓦,含蓄的阁楼小桥,旖旎秀澈的流水……
观前街位于乌镇河北岸,不过短短一百来米,却坐落了立志书院、茅盾故居、林家铺子等众多名所老店,恰似一本书简短而精彩的前言,从这里开始品味乌镇,最是恰当。
路是青石板铺的,上面的坑点断缘正如树的年轮,记录了这条街的历史。茅盾就是在这条街上长大的,他13岁前住在乌镇。他家对门,则是立志书院的水阜,这个当年总坐在这里看船来船往的毛头小孩,又怎么会知道,多年后他功成名就时,最常想起的,仍是这门前的橹声欹乃。
从这幅图景里走出的一代才子沈德鸿,成了上世纪中叶社会剖析小说的坛主,共和国首任文化部长,“茅盾文学奖”创始人。乌镇的风土人情也融入了他的生命里,作品里,《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中,有不少乌镇的方言、乌镇的影子。如果你曾细读过这些作品,走在乌镇的这一刻,你就能深入到它的精髓里去。
茅盾故居,静静伫立于乌镇观前街的街角。那是一所四开间老式木结构楼房,当年茅盾曾祖父沈焕购置,建筑面积达四五百平米,东西各有两进院落建筑群,互相连通。客厅、餐厅、卧室、书房、厨房,尽量保持原有风貌。茅盾收到《子夜》的稿费后,便翻建了里面的三间破小屋为书房。故居里记录了先生的童年轶事,珍藏着他最早的文稿,包括无数名人的留墨。
故居的设计和镇上大多数民房一样,并没有大户人家的气派,但不论客厅,卧室还是书房,都流露着沈氏家族书香世家所积淀出来的儒雅之气。这样的环境,生于斯长于斯归隐于斯,犹如落叶归根,体现一位赤子的乡愁与情怀。
茅盾故居东面是立志书院,与之仅一墙之隔,这是少年茅盾的读书之处,直通五进,屋宇俨然,内有讲堂等。天井里植着桂花树,讲堂上悬着“有志竟成”的额匾。先生亲笔手稿《子夜》的经典片段刻于木墙上,前面是先生凝神沉思的头像,整间弄堂都透着文学气息。
茅盾故居对面便是著名的茅盾小说中的“林家铺子”。《林家铺子》写的就是这个千年古镇,民国三十年代时候风云变幻的一个缩影。林家铺子是茅盾祖上经营的,在小说中讳去了沈姓。世易时移,铺子还在经营,但早已远离了战乱年代抢手的一元百货。虽如此,亦不影响它老字号招牌的声名远播。
一进铺面,各式的特产应有尽有:蓝印花布、姑嫂饼、三白酒、三珍斋酱鸭、木雕工艺品、杭白菊等等,那是乌镇特色的缩影。记得小说中“林家铺子”最后倒闭了,倒闭于茅盾先生批判揭示的笔下,而今天它又却发迹于乌镇人商业的聪明里。
茅盾是幸福的,因为他是乌镇的孩子;乌镇是精彩的,因为她抚育了茅盾。而我是幸运的,因为有一次在乌镇拜会茅盾的机缘。
乌镇图图(系列多图):乌镇之行1——西栅景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6a4630100dml5.html
乌镇图图(系列多图):乌镇之行2——东栅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