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行记之八】湘西散记(3)· 苗寨听鼓

标签:
旅游 |
只要有苗族人,就会有苗鼓。苗鼓就是一本苗族的教科书,苗鼓鼓声沉重,它是历史。今夏,我和花果山BBS的朋友们来到湘西山区的关田山村篝火狂欢,感受了苗鼓的韵味与悠远。红红的篝火燃起来,欢乐的鼓儿敲起来,动听的歌声唱起来,置身其中,那火热的场面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相对其他诸如德夯这样商业化开发过度的苗寨,关田山苗寨作为散落于湘西大地上的明珠,显得犹如一个村姑,纯朴但不够灵动,却不失其真璞,保留最完整、最原始的土石墙建筑群,这里还曾是《边城》、《湘西剿匪记》、《湘西往事》等众多著名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基地。
乘坐大巴到关田山,已是傍晚。山路崎岖,车不能进村,我们扛着饮料啤酒进村。在村子入口,主人拿出一幅拦布邀客人对歌,对不上来自然是不允许过关的。苗家妹子天生好嗓子,主人一开腔,清悦动听的好歌喉令我们这些客人都怯于应对了,只能勉力的吼上几嗓子以不负主人的热情罢。之后,主人捧出甜米酒招待我们大家。唱过、笑过之后,主客之间的生疏感便消失殆尽了,取而代之的是融洽和谐的气氛。这看似多余而麻烦的“拦门礼”却是苗家人独特而殷切的待客之礼呢。他们的淳朴、热忱感染了我们每个人。
篝火晚会开始后,火光映射着关田山苗家山寨,空旷的场地上,几架大鼓呈一字形摆开,一群身着节日盛装的苗家姑娘,兴高采烈来到人们当中,表演起那激动人心的击鼓舞。“咚!咚!咚!”那鼓声的节奏时而激越,如奔腾的骏马;“哒!哒!哒!”那鼓声的节奏时而轻缓,如叮当的山泉。这群姑娘,婀娜的身姿随着鼓声旋转着,有时像一只开屏的孔雀,有时像一只高飞的大雁,有时像一只展翅的雄鹰,造型优美,令人目不暇接。我们大家尽情地观赏着,无疑是一种享受。她们皎好的脸庞上露出了欢笑,在火光中闪烁,不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而且给自已带来了欢乐。
苗鼓,将历史的记忆融入了鼓点,将盛世的繁华化作了鼓点,火的激情、山的力量、水的灵动,还有苗家人那坚忍不拔的民族特质,都融进了那咚咚的鼓声。这已经不是震撼力了,它是一种穿透力,穿透过苗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穿透过每个听鼓者不曾防备的灵魂。
关田山的鼓声是土的,而越是土的东西,越具有民族性,具有民族性的东西,也就更具有世界性。关田山的鼓声不正印证着这一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