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古吕坤(下)中原名儒

(2007-04-16 23:48:53)

主持人:
    吕坤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从出生到37岁属早年耕读,38岁到61岁是他为官从政生涯,62岁到82岁是晚年归隐乡里时期。而早年和晚年,尤其是晚年时期,成就了吕坤一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的地位,因为他的大半著作和思想,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和形成的。
解说:
    吕坤出生在一个颇为富有的书香之家,父亲吕得胜撰有《小儿语》等书。祖上黑厮因向明军报警立功,朱元璋给他写的手诏上误写其姓为李,200年不曾恢复,所以吕坤一作李姓,吕坤后来起奏皇上,才又改归吕姓。
    吕坤自幼就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6岁入私塾读书、读史。当时曾经有人出对子“泥土地”,吕坤不加思索,脱口而对“铁金刚”,聪明才智明显超过了常人。15岁吕坤可以熟读五经,作《夜气钞》、《招良心诗》。20岁进入县学,考秀才第一名。26岁时又中举,以《诗经》举河南乡试第三名。28岁开始撰写《呻吟语》。31岁时,吕坤作为主笔参与了《宁陵县志》的编撰工作。
    吕坤以“愈人为己任”重教兴学,20岁就开始为私塾老师,编著《好人》、《闺戒》、《小儿语》等进行童蒙教育。从政后,既兴办学校,又撰《僚友约》、《明职》、《安民要务》、《行军须知》等教育官吏、将士。
    【同期声:吕坤对家谱的修纂】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一代名儒依旧是乡土情深。晚年的吕坤,辞官回家,有了更多的时间,他一面教授弟子,一面开始潜心研究历史、经学、音韵学、医学、哲学等内容,著书立说。
    虽然吕坤晚年自号“抱独居士”,然而他在学术上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博采百家,融汇贯通,并常有名儒和他交流。吕坤强调:“各人走各人路”。他公开宣布他的思想不属于道学(即理学),也不属于佛、道二氏,而是“我只是我”。
    采访:香港谢扬:1、谈吕坤思想特色的形成。2、谈吕坤怎样去理解吕坤。
    吕坤的著作现存有《去伪斋集》、《呻吟语》、《阴符经注》、《四礼疑》、《四礼翼》、《实政录》等多种。其中尤以《呻吟语》影响世人最甚,这是一部呕心沥血30余载完成的、闪耀着唯物史观光芒、开启了明清救世启蒙思潮先河的名著。吕坤在原序中称:“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三十年来,所志《呻吟语》凡若干卷,携以自药”、“择其狂而未甚者存之。”
    《呻吟语》全书共六卷十七篇,体现了吕坤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皆气也。”(《呻吟语"天地》)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神学所宣扬的有意志的天。强调“人定胜天”。吕坤认为“鬼神幻诞,梦寐杳茫。”坚决批判鬼神、生死轮回和风水迷信思想,坚持唯物主义无神论。在当时,吕坤能够这样做是很了不起的。世人称之著述“多出新意”。
    采访:香港朱鸿林:2、吕坤思想的三个特点。
    “嗟嗟毒草,天胡生此?既不延我生,又不速我死。速死岂不难,长饥何以堪。”吕坤的《毒草歌》全面展现了农民吃光树叶树皮后以毒草充饥,生死两难的悲惨处境。《官府来》一诗反映了农民“甑中无米室无烟,独抱饥儿啼明月”的凄苦生活。这些诗词与吕坤的《靳庄行》、《围裙词》一起清代以来被评为“明之《三吏》《三别》”,反映了吕坤关心民众疾苦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采访:商丘巍巍:1、谈吕坤为文文学贡献。
    采访:北京王国轩:2、谈夫妻的著作整理情况。
    吕坤回乡期间,询查民众的疾苦,不断撰文针砭时弊。直至80岁时,还一直有官员向皇帝举荐吕坤。然而,吕坤的直言进谏,使得朝廷对他是又爱又恨,最终在吕坤逝世后又对他御封了祭葬。
    据《宁陵县志》记载,吕坤死后,在宁陵县城建有吕夫子祠,乡人和骚士墨客年年多有吊祭。
    采访:吕坤后人吕益忠:谈吕坤祠堂
    2007年4月1日,来自海内外的吕氏宗亲族人和研究吕坤的专家学者齐聚在吕坤墓地之前,为吕坤墓地的重新修复举行揭碑仪式。在丈余高的吕坤墓地前,人们三鞠躬,向静静地躺了400多年的这位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采访:香港朱鸿林:1、吕坤辉煌的体现。
     回首昨天,我们在吕坤的墓前聆听,感受吕坤带给我们的真知灼见,以及400年前圣人的启迪对今天的现实意义。
    采访:北京王国轩:3、研究对宁陵的意义。
    【贾:研究吕坤思想对宁陵的意义】
    “西望墓茔何处是,往来已近五百年。”在时空的交错中,吕坤,这个思想巨匠;《呻吟语》,这部千古巨著,已经将岁月凸凹的记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灵犀对接,成为永恒的存在。
    这是一道值得我们回首仰视的史络和文脉,触摸岁月的遗存,他是那么接近,又是那么深邃,想要读透,就要心若止水,反复吟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