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讲究饮食,古来有之,“民以食为天”可为明证。羊汤之于宁陵,如同羊肉泡之于西安,刀削面之于山西,过桥米线之于云南。宁陵老百姓最喜欢的美食,不是名扬四方的肉茸包子,也不是味道精美的细丝拉面,而是普普通通一碗羊汤——外加一两个烧饼或杠子馍。
提起羊汤来,更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元朝年间成吉思汗西征西夏途中,在陕西榆林附近被敌军围困在荒山野岭处,粮草已尽,部队的供养陷入严重危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部队的后勤人员把原来屠宰的羊的头、蹄、下货早已丢失在山沟的荒野的废物利用起来,把羊肝、羊心、羊肠、羊肺、羊肚儿等下货用水洗净,然后用刀乱剁成碎块,汇在一个大锅里放上盐,煮熟以后因没有葱和缺少应有调味品,因为葱是绿颜色的,有一个伙头军无意将野地里采来的野香菜,洗净切成碎块放到锅里。因为不是葱,受到上司将官的责骂,但是等把这锅汤烧好,军队里众将官、士卒经过品尝食用后,都称赞此汤的味道堪称一绝,味道好极了!比平日里吃的烧烤羊肉等佳肴还要好上几倍。在此之后,又过几年,成吉思汗所帅领的军队最后终于攻下西夏国,取得了胜利。随着岁月流逝,部队中许多年迈的将士陆续复员、转业到地方,作工为农。已回到民间生活的众将士,把当初那段亲身体验、品尝过的羊汤的制作方法传入民间地方中,经过民间厨师多年来更进一步的整理、完善、加工,此后,这道深受各地广大群众欢迎的美味佳肴,从陕北传到传入中原及全国各地流传至今。
古老的传说伴着岁月的流逝,现在的羊汤在宁陵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羊汤馆可以说是宁陵数量最多的饮食店,遍及城乡的各个角落。宁陵人习惯中午或晚上到熟悉的羊汤馆去,叫上一碗羊汤,内容或白肉或羊杂,价格或三元或伍元,泡上一两个烧饼或者杠子馍,唏唏溜溜,一会儿下肚,抹抹嘴吃完后步行一段时间,权作散步一般。上了年纪的老人则喜欢细嚼慢品,尽量享受那碗汤带来的美感与愉悦。再有闲情的会叫上二两散酒,一口酒就一口汤,喝得有滋有味,不时抬头望望外边的行人和景致,汤喝完了,再盛上一碗,就那么喝上老半天。
这就是地道的宁陵人。那一碗汤也让他们喝出了历史和文化。悠然品味羊汤的余香时,他们的思绪早飞越千年,经历了繁花似锦,经历了铁马金戈,也经历了风雨沉浮。看着那一个个有着厚重历史的大街,看着路边不时有散步或办事的人们经过,一份悠然的心情便会轻轻浮上来,历史的沉重与凝滞在抿酒的时候泛上来,又在品汤的时候被抛开,就如城乡角落里的花花草草,显露出固有的一种平静与亲切,一碗汤就这样以平和的心态承载了厚重的历史。
喝完了,付过钱,他们迈上从容淡迫的步伐,向闲适的野外走去。那里或许长满了荒草,青砖上凝结了厚重的青苔,还有偶然飘落下来的灰尘和落叶。

当然,一般年轻人是喝不出那种味道的。但他们同样喜欢这种味道,就如他们喜欢承继历史一样。宁陵就以这样的厚重潜移默化着每一位后来者。习惯于喝上一碗羊肉,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嗜好。通常来说,羊汤馆都不那么显眼,看上去也不怎么整洁。当街两间门面,一间为出入之大门,另一间开了个大大的窗户,两眼大灶正对大街,其中一个灶上座落着硕大无朋的铁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进得门来,你会发现门面不大,肚量不小,里面一个大厅依序放满桌椅,普通的羊汤馆至少也可同时容纳20人就餐,大一点的羊汤馆可超百人。有的汤馆依势而建,没有宽阔的大厅,不过顺着狭窄的过道一路走去,曲曲弯弯别有洞天,在人声鼎沸、热气氤氲中走到尽头,终于能够觅得一个位置。
羊汤里面是放白肉还是羊杂碎,要多大的价位,进门时候在柜台前就已报好,当灶的师傅接报后麻利地取过一个海碗,放进羊肉或羊杂若干,伸手取过大勺,去那个热气腾腾的巨锅里,在或清香自然、或白如牛奶的热汤的沸腾处舀上一勺,浇到碗里,然后以勺遮住碗口,把汤重新倒进锅里,再去沸腾处舀上一勺,盛满,洒上香菜少许,有小二麻利地接过,一路疾行端至食客面前,经验丰富的小二会很有韵味地喊上一声:“羊汤~~~~~一碗!”
先甭急着吃。宁陵的羊汤都是需要自个放盐的,看各自的口味,桌上现放着两个小碟,一盛盐、味精,一盛辣子,油泼的那种,咸淡酸辣都由自己掌握,口味重你就多来点,口味轻稍许即可。放完了,搅匀了,烧饼或杠子馍早在一边候着,拿过来掰成小块,汤里面一泡,得劲,开吃!热气腾腾的羊汤同豪爽的豫东汉子一样,喝的时候也较比较夸张!因喝的时候会出汗,所以有人比喻,喝羊汤同蒸桑拿一样!夏天喝到兴起时,乡村里都是光着膀子的……
那个味哟——看来只是羊骨炖在清水里,但不是行家里手,你就炖不出那个味来!汤鲜、馍筋、肉烂、香而不腻!你开始担心一碗汤不够喝,尽管碗是海碗。但请放心,只要不续添肉,汤可以免费加盛,只要你能喝,十碗八碗都可。当然,这是针对老百姓的优惠。饱食终日的人,那么大的碗喝一半也就饱了,用不着续添。但不论你最终续不续汤,其中的美味是感同身受的。有人归结起来就是,老远就闻着香,进门时候扑鼻香,往店里一坐四处香,喝一口,满嘴香,出了门,余口香,走出去老远,回味香,隔几天一想起来,腮帮子生香。

羊汤馆的生意之好,没有亲见说什么也无法体会。有的汤馆你得去排队,有的汤馆三天的时间用了几十斤香菜(放在汤里增味的一种蔬菜),想一想那得卖出去多少碗!有的人家祖辈经营羊汤生意,老人死了,子孙们不分财产,一人分锅老汤!刘楼乡谢集王家、黄岗乡吕家羊汤都十分著名,谢集王家是一个锅里同时煮十多个羊身子,煮好后那是营养丰富的大骨羊汤;黄岗吕家是号称豫东第一的尾巴羊汤,特点是用鲜羊肉,当天用肉,当天宰羊,香料齐全、量大。这两家地址都是十分偏僻,附近的老百姓都爱去,可一个外地人,甚或至于闻名而至的各级领导,却也偏偏找到这两个地方去喝羊汤,每每吃饭,人家羊馆里都是座无虚席。
“羊汤”二字质朴无华,宁陵的大街小巷都津津乐道于此,民间有“冬天喝羊汤,驱寒暖身增营养。伏天喝羊汤,温胃止泄去肚胀”的歌谣。说到底,“羊汤”这是老百姓的美食,它就在老百姓中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