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游记之七】畲族桃花源——封金山

(2006-08-20 14:10:46)
【江南游记之七】畲族桃花源——封金山
       晋朝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理想境界。千百年来,在尘世喧嚣中的奔波劳碌的人们,都想寻到“桃花源”独善其身。有趣的是此次江南钱塘寻风的景宁畲乡也有一处鲜为人知的“桃花源”——“封金山”。8月14日上午,车行景宁早餐后,我们直奔畲乡第一站——封金山寨。
       封金山是地处县城的西南角,距县城2.5公里的金丘村,全村现有人口783人,畲族为主的村寨。畲族起源于东夷,散居于河洛一带。后来由于战乱,被迫南迁到闽、粤、赣三省交界一带山区,他们在崇山峻岭中,开荒打猎,重建家园,繁衍后代,休养生息,使之成为茂林修竹,桃林遍地,风光旖旎,令人赏心悦目的远离闹市的一方乐土。
       金丘村是南宋畲民迁来景宁的聚居地,是蓝姓畲民入浙的最早发祥地。因当年垦地掘得黄金数斤,故被冠以畲族传说中的“桃花源”—封金山。1300年来,留下了绚丽而神奇的畲族文化和风情。  著名画家吴山明先生曾欣然题款:“封金山” 。
【江南游记之七】畲族桃花源——封金山
【江南游记之七】畲族桃花源——封金山

       封金山保留着富有浓厚的畲族传统文化活动。倚石而居的原始畲村,古民居和原汁原味的远山乡韵,层层梯田构成奇妙的线条。还有脸上刻满山间风霜的畲族高寿老人,头戴凤髻身穿“凤凰衫”的畲族少妇,以拦路‘借锅’对歌‘劝酒’行嫁为特色的畲族婚俗。三月三“乌饭节”;夏至后的“分龙节”;六月辰日的“尝新米”等畲族特殊节日风俗。崇拜祖先的“传师学师”和“做功德”,蕴含了古老的畲族民间舞蹈,以工艺精美著称的畲族彩带,保留了远古畲族先民创造的“意符文字”,被称为畲族的“古文物”。还有畲族刺绣,雕刻和剪纸等工艺。
【江南游记之七】畲族桃花源——封金山
【江南游记之七】畲族桃花源——封金山
【江南游记之七】畲族桃花源——封金山
【江南游记之七】畲族桃花源——封金山

       寻风团的同伴们欣赏着古老的畲族传统建筑、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等异常惊喜,在老孙、老艺、老创的组织下,就在封金山建筑内、蓝姓祠堂前上演了“红宝书”、“斗老艺”、“捡垃圾爱心公益拍摄”等兴趣盎然的活动。
【江南游记之七】畲族桃花源——封金山

       在婚俗表演的空隙间,去畲村里转一转。发现封金山坑头村里有几块巨石,很有韵味,小的一块,上面也有百余平米,上面有菜地;大的一块,远眺背上有一巨印,方方正正,是畲族传说中的金印。近了,发现原来是两块分离的石头,小的一块背上还有一石犹如行龟,正在努力向上。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这就是“仙凡隔”。这个民间故事说的就是这里一块被某种神秘力量拦腰砍为两块的巨岩。传说:当年苍天开了眼,让能上天的都上去,但后来实在是太多了,就一个雷打下来,把这人间天堂的巨石劈成两半,没有来得及上天的动物就成了石头,或龟,或人形,或巨石,形态各异,令人神往。
【江南游记之七】畲族桃花源——封金山
【江南游记之七】畲族桃花源——封金山

       婚俗表演结束后,去吃畲族农家饭的时候,发现封金山自然环境真是美妙绝伦,站在悠长的山谷里放眼望去,满山绿色娇翠欲滴,餐馆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四周竹林、瀑布、植被环绕,纤尘不染,瀑布落差高达五六十米,呈斜坡状下泻,分数级,或浅流,或飞泻,奔腾跳跃,姿态各异,别有风味,真是绿色的家园,菜未吃,酒未饮,人已醉。
       南宋诗人陈著有诗云:“满山药味增添色,夹岸桃花胜旧年。”听说阳春三月封金山漫山500多亩尽是桃花争奇斗艳,座座崇山峻岭随丘陵一起一伏,如一条粉红色的飘带飘荡在深黛色的大山谷里。想象中红树青山、桃花流水的绝妙意境,置身于那桃花世界,透过那淡淡的云雾望着春风吹开的烂漫桃花,定会不由感慨万千:“封金山真是畲乡的世外桃源!”
【江南游记之七】畲族桃花源——封金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