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临窗记事 |
而从佛法读到:应缘一切智,以大悲为上首;修行布施,则能摄受一切智慧。
又有心理学家论述,人一旦意识到自己之孤立和不安,就必须设法和他的同胞建立关联,或设法在本周景物中找寻安全感,这种寻找安全感的情感,便是爱的原始动力,而最原始的爱执和最完美的博爱都由这个原始情感演化出来。它对人生而言,既是心理生活的需要,又是生命的活力。
人类与生俱来就带着不安,因此他必须寻找解除不安的途径。很不幸的是,人类愈想逃避不安,愈是造成更多不安的现象,同时也愈显得自私和执著。如何解除不安求得解脱,成为人类不断努力追求的答案。关于人类“不安”的本质,在禅宗公案里有一段写得非常精彩:
慧可有一次向达摩说:
“我的心不安,请师父替我安。”
达摩说:
“请你把心拿出来,我替你安。”
过了好一会儿,慧可说:
“我找不出来。”
达摩说:
“好!我已经把你的心安好了。”
据说,这次对话使慧可大悟,后来成为中国禅宗的第二祖。这个公案明白地指出,心的不安是人类精神生活上的大问题,而不安本身即在企图予以克服的心情下,造成更多的不安。换言之,愈想以“有心”来巩固自己,私心就愈造作、愈严重,因此s要“把心拿出来”,“放下”就能“给予”,就能“布施”,就能博爱。“博爱”是古今中外的至德,是大智慧的表现,是完美人生的途径。
慈就是给予别人幸福,悲就是协助别人消除痛苦,喜就是给予别人欢喜,舍就是无所求而行于布施。
通过上术论点的阅读,我太需要深究有关的资料,让生命得于醒悟、醒觉!摄受一切智慧。
前一篇:说一说孩子的情感发育
后一篇:冬至乐趣 写九画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