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 |
分类: 临窗记事 |
AINV问 吃饭问题,急急急!
我宝宝16个月了,最近不肯吃饭,是一点也不肯吃,最多吃两调羹,连奶粉也不太肯吃了,就吃些饼干啊什么的,也吃得不是太多,吃吃就不想吃了,去医院检查,没什么问题,医生开了些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吃了几天了还是没什么效果!老这样吃得不多我怕影响她的生长发育啊!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谢谢!
徐医生:
您家宝宝16个月,属幼儿期。合理安排饮食时要考虑到热能的需要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还要考虑到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关系,也要根据小儿的胃肠功能状态,选择合适的食品,注意烹调方法。
生长发育要有足够的热卡。热量的供给主要靠三大营养素,每1克蛋白质和糖可供热4卡,1克脂肪供热9卡。从热量的分配而言,蛋白质占每日总热卡量的8%-15%,脂肪占30%-50%,糖占35%-65%。如幼儿每日按3次主餐,1次点心安排,则每餐热量的分配大约为早餐占20%-25%,午餐占25%-30%,午后点心占10%-15%。
对热量的需要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后,就得选择合适的食品。周岁后的幼儿,乳牙渐次出齐,咀嚼和消化能力增强,可以吃多种食品,烂饭、荤素菜均可,但应切碎煮烂。对1-2岁的幼儿,有一个乳食的过渡时期,开始时仍要保持一定量的乳食。
食品种类和调味的多样化,对增强孩子的食欲,引起孩子对食物的兴趣非常重要。别看孩子还小,感觉器官对食物的反应已经具备。所以,对幼儿的饮食也应注意香、味,并要经常变换食物的品种和制作方法。
生长发育要有足够的热卡。热量的供给主要靠三大营养素,每1克蛋白质和糖可供热4卡,1克脂肪供热9卡。从热量的分配而言,蛋白质占每日总热卡量的8%-15%,脂肪占30%-50%,糖占35%-65%。如幼儿每日按3次主餐,1次点心安排,则每餐热量的分配大约为早餐占20%-25%,午餐占25%-30%,午后点心占10%-15%。
对热量的需要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后,就得选择合适的食品。周岁后的幼儿,乳牙渐次出齐,咀嚼和消化能力增强,可以吃多种食品,烂饭、荤素菜均可,但应切碎煮烂。对1-2岁的幼儿,有一个乳食的过渡时期,开始时仍要保持一定量的乳食。
食品种类和调味的多样化,对增强孩子的食欲,引起孩子对食物的兴趣非常重要。别看孩子还小,感觉器官对食物的反应已经具备。所以,对幼儿的饮食也应注意香、味,并要经常变换食物的品种和制作方法。
kejie问 我儿子6岁了,吃饭很少,不吃蔬菜.水果,就喜欢喝酸奶,而且晚上睡觉老是出汗,身体很瘦,去看医生,医生说:是因为缺少维生素就开一些补充维生素的液体药物,吃了几天有点效果,过几天又是老样子,我该怎么办呢?
徐医生:
在儿科门诊中,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孩子“不爱吃饭”,要求医生诊治。其实,孩子不爱吃饭真正的原因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并不多,绝大多数是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
3岁以前,在孩子的饮食中甜食较多,3岁以后,饮食成份渐渐改变,有许多他们没吃过的东西。开始时,感到不合口味,而挑挑捡捡。家长生怕孩子营养不足,就任着孩子的性子来,不愿吃咸食给甜食,不愿吃米饭给蛋糕,不愿吃蔬菜给水果,想方设法哄着孩子吃饭。有的孩子把吃饭作为条件,如果父母不满足他们的某种要求,就不好好吃饭。有的父母甚至恳求孩子吃饭,使孩子养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家长担心这样下去孩子会由于营养不够而影响生长发育,于是就以吃零食的方式补充,什么糖果、点心、巧克力、冷饮等等,应有尽有。由于不断地吃零食,孩子的血糖浓度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正常的饥饿感消失了,孩子也越来越瘦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保持正常的食欲呢?首先,是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规律地进餐。4-6岁的孩子,两顿饭的间隔时间应大于3小时,使他能够产生正常的的空腹感。食欲与空腹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脑的摄食中枢与满腹中枢相抑制,产生周期性的食欲。孩子经常吃零食,或者家长给孩子频繁地进餐,无疑会使孩子的满腹中枢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而摄食中枢却一直处于被抑制的状态,自然会使食欲消失。俗话说“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激起孩子的食欲,家长可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尽量做些适合孩子口味的饭菜。饭菜应经常变换花样,荤素搭配、主副搭配。如果孩子长期不爱吃某种蔬菜,可以把这种菜做成馅,慢慢地改变他的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气氛,不可强迫孩子吃。心情压抑的时候,往往不思饮食,说明忧郁的情绪,会抑制摄食中枢;愉快的情绪,则会剌激摄中枢而引起食欲。所以,在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能边吃饭边训斥,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胃肠正常分泌消化液,吃进去的食物也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
徐医生:
在儿科门诊中,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孩子“不爱吃饭”,要求医生诊治。其实,孩子不爱吃饭真正的原因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并不多,绝大多数是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
3岁以前,在孩子的饮食中甜食较多,3岁以后,饮食成份渐渐改变,有许多他们没吃过的东西。开始时,感到不合口味,而挑挑捡捡。家长生怕孩子营养不足,就任着孩子的性子来,不愿吃咸食给甜食,不愿吃米饭给蛋糕,不愿吃蔬菜给水果,想方设法哄着孩子吃饭。有的孩子把吃饭作为条件,如果父母不满足他们的某种要求,就不好好吃饭。有的父母甚至恳求孩子吃饭,使孩子养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家长担心这样下去孩子会由于营养不够而影响生长发育,于是就以吃零食的方式补充,什么糖果、点心、巧克力、冷饮等等,应有尽有。由于不断地吃零食,孩子的血糖浓度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正常的饥饿感消失了,孩子也越来越瘦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保持正常的食欲呢?首先,是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规律地进餐。4-6岁的孩子,两顿饭的间隔时间应大于3小时,使他能够产生正常的的空腹感。食欲与空腹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脑的摄食中枢与满腹中枢相抑制,产生周期性的食欲。孩子经常吃零食,或者家长给孩子频繁地进餐,无疑会使孩子的满腹中枢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而摄食中枢却一直处于被抑制的状态,自然会使食欲消失。俗话说“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激起孩子的食欲,家长可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尽量做些适合孩子口味的饭菜。饭菜应经常变换花样,荤素搭配、主副搭配。如果孩子长期不爱吃某种蔬菜,可以把这种菜做成馅,慢慢地改变他的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气氛,不可强迫孩子吃。心情压抑的时候,往往不思饮食,说明忧郁的情绪,会抑制摄食中枢;愉快的情绪,则会剌激摄中枢而引起食欲。所以,在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能边吃饭边训斥,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胃肠正常分泌消化液,吃进去的食物也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
前一篇:走进儿语满堂的小学校
后一篇:找回喜欢的印度歌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