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临窗记事 |
看到一篇文章提及英国医生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愿意提前退休或已离开医疗职业。表面上的原因是工作任务繁重,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目前的医学教育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心理契约”发生了很大变化:医生从主宰治疗的权威变成了患者的合作伙伴,而且这种变化的天平还在继续向着患者一方倾斜,对此,医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适应,因此医生不高兴。
必须思考的是医生和病人的共同目的是战胜病魔,应该是相互合作、彼此信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好的治疗效果。医生如果失去了病人,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可以说“医生是而且只能是因病人而生“,我和先生几十年来临床苦功练铸确实应验了这一点。
当今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新的社会环境呼唤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而新的服务模式要求我们每一个医生重新给自己定位,不断调整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对病人知情同意、自主、不伤害、最优化,这是国际社会认可的医学伦理学最基本的原则。如果在疾病的诊治中充分执行了这四项原则,在手术和治疗前充分地向病人讲清疾病的种种前景,向病人提供最优化(包括价格最低)的治疗方案,尽量避免对病人的损伤,并进行较充分的对话,让病人参加到治疗的自主选择中来,医患间的矛盾就会减少发生。
医生的“高不高兴”其实是建立在患者的“高不高兴”的基础上。临床上我们看到,只有病人高兴了,医生才会高兴。医生为病人高兴而高兴的事古来有之。1700多年前的华佗给关公疗伤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当华佗把关公的臂伤疗好后,关公十分高兴,赠金百两,华佗坚决不收,因为只要病人无恙,病人高兴他就高兴了,心满意足。
“医生为病人而生”———也就是说,医生需要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还要多进行一定的情感投入,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让患者消除医学的神秘,让大众了解医学,了解医院,了解诊断治疗的全过程,在诊治病人过程中,医生感受到病人康复的快乐,也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源泉,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既然我们选择了医生作为自己的职业,就应当义无反顾地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必须思考的是医生和病人的共同目的是战胜病魔,应该是相互合作、彼此信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好的治疗效果。医生如果失去了病人,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可以说“医生是而且只能是因病人而生“,我和先生几十年来临床苦功练铸确实应验了这一点。
医生的“高不高兴”其实是建立在患者的“高不高兴”的基础上。临床上我们看到,只有病人高兴了,医生才会高兴。医生为病人高兴而高兴的事古来有之。1700多年前的华佗给关公疗伤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当华佗把关公的臂伤疗好后,关公十分高兴,赠金百两,华佗坚决不收,因为只要病人无恙,病人高兴他就高兴了,心满意足。
“医生为病人而生”———也就是说,医生需要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还要多进行一定的情感投入,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让患者消除医学的神秘,让大众了解医学,了解医院,了解诊断治疗的全过程,在诊治病人过程中,医生感受到病人康复的快乐,也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源泉,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既然我们选择了医生作为自己的职业,就应当义无反顾地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