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暖气不暖成为很多地区困扰居民的大问题。到了取暖的季节,人们交了取暖费,供热公司却不送暖,或者即便送也是时强时弱,断断续续,怎么会不引起民怨沸腾?这种现象,还不是一地独有,起码沧州各县都存在这个问题。我的朋友圈里,各种谴责供热公司或当地政府的帖子比比皆是,不少地区还出现了集体上访或到供热公司闹事的现象。面对着直接关系民生的大事,供热公司层层推卸责任,说是上游公司的原因;主流媒体则默不作声,一言不发;而当地政府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掩盖矛盾。这样的做法,只会激化矛盾,引起社会的动荡。
暖气不暖不仅城镇存在,乡下也有。比如我所在的小区,供气就没有正常过。一会儿有了,一会儿又没了;一会儿很强,一会儿又很弱,断断续续,起起伏伏,就像弥留之际的病人,有上气没下气,不知哪会儿就彻底哀哉了。村民们意见很大,把怨气对准了村干部,因为当年是村干部动员大家煤改气的。现任西高官村支部书记的解巨胜说,2020年,上级要求各村煤改气,同时拆除烧煤的炉具。当时老百姓都不认同,原因有两个:一是担心届时气供不上会挨冻,二是烧煤比烧气便宜。但是,为了保护环境,也是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村干部们忍辱负重,顶住嘲讽,深入群众做工作。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挨家挨户地进行,煤改气才得以顺利完成。如今,都改完了,村民却挨了冻,自然把怒火都冲着村干部发了。村干部们也是有苦说不出,辛辛苦苦跑腿出力不说,还要挨骂受气:其实,哪里是他们的责任!
村干部流血流汗,好事没办好,冤;燃气公司难为无米之炊,也冤;老百姓交钱挨冻,更冤!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可是,债主是谁?要打板子,应该打在谁的身上?
说到底,最终的责任还是要追到决策者身上。煤改气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出台一项政策,就不能不慎重,必须事先做好调查论证。即便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完善,起码要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否则,就会临战自乱阵脚,激化矛盾,干群关系受损,甚至会造成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一个很坏的影响作用。
面对着这种困局,怎么办?希望有关决策部门加紧研究对策,哪怕采取一些临时措施,以便消弭间隙,化解矛盾,让老百姓安全而健康地度过这个寒冬。
2022,12,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