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高官一个多月,与老伴借着散步,经常到各处走走。镇上的人大多都是熟识的,每每见了生面孔,便禁不住要查问一番,比如从哪里来,干什么来;当我回答在此居住时,又会问住在哪儿。我说住在高尚家园,对方便会露出羡慕的目光,说:“那地方好,跟大城市一样!”
他们说得也有道理。在高官这块地面上,“高尚家园”小区算是比较高档一些的住宅了。从水电暖,到电梯等,与城市居民楼并无二致,甚至还有过之无不及。关键是价格便宜,2000多元一平,三居室也就是二十多万;而距离不远的县城,少则七八千一平,多则过万。两下比较,贵贱立现。或者说,在这里买一处房也就相当于在县城买一处房的首付。最关键的是,农村生活成本低,这里的物价是城里物价的三分之二;另外,还能够照顾老人与孩子。高尚家园从售出情况来看,形势还不错,不少人家已经装修好住进来了。闲谈当中,可以以听出人们对此还是认可的。
当地有个“七鲁道八高官”的说法。“七鲁道”指的是我老家,原先叫大鲁道公社,紧挨着有七个以“鲁道”命名的村庄:大鲁道、苟鲁道,段鲁道,曹鲁道,王鲁道,沙鲁道以及石桥鲁道;而高官则有八个:东高官,西高官,陈高官,齐高官、柳高官、徐留高高官(三片合并为徐留高)。这么多村子集中在一起,说明人口密度很大。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将来是要合村并镇的,这样,农村小区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尚家园可以算作将来的一个示范,一个样板。
具体到目前情况看,为什么仍然有人不肯住进来呢?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提前富起来的人们,大多在城里安了家,或者在老家建起了高档别墅之类,他们当然不会到这里来住;一部分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见过了世面,也挣了钱,他们也在城市买房,在那里立足;一部分农村人为了利用城市教育资源,让孩子到城里上学,也要在城里买房;还有一部分嫌弃农村生活,向往大城市,他们宁可在城里租房,也不肯在老家买房、建房。以上大多是年轻人,也就是所谓“农民进城”的主力。
留在农村老家生活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但是,有三个因素制约着他们买房的冲动。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原因。中老年人常年在家务农,收入少,二十多万对他们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不少人根本拿不出这笔钱;第二是传统习惯在作祟。他们在平房住惯了,总觉得大屋子大院子,宽敞、亮堂,地里收获的农作物也有地方晾晒与摆放;换一种生活方式或环境,从心理上不适应;第三是今年农村大多通了液化气,最困扰老年人的取暖问题解决了,他们也就愈发地留恋老院子了。
我的两个姐妹都在高官。外甥、外甥女在献县城里买了房子,目的就是为了孩子在城里上学;大姐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可是依旧留恋着家里几间旧房。我说:“叫你闺女儿子凑钱在高尚家园买套房子,咱们作伴住,多好!他们又有这个条件。”大姐说家里院子宽敞,夏天可以种菜,冬天又有气暖,干嘛花那个钱买房?
其实,不管人们对当前的居住情况多么满意,照样不影响对小区生活方式的羡慕与向往;而留恋城里生活,却暂时买不起房的年轻人,近年受疫情的影响,工作越来越难找;随着农村形势的好转,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回家发展。这些,都是农村小区建设的潜在客户。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住房建设肯定会越来越好,几十年前农村人所期待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也不再是一句空话。电灯电话早已成为现实,而“楼上楼下”为期也不会太远了——而高尚家园的出现,就成了这种期待的助推器。
2022,11,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