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杰是我的族侄,年纪比我大,上学时也比我高一年级。只是到了初中阶段,他留级复习一年,才与我做了同学。
当时的李世杰,在众多同学眼里,简直就是个幸运儿:他的伯父是高干,芜湖市的市委秘书长。要知道,在农村人心目中,高干可是了不起的角色。李世杰作为他的亲侄子,前途肯定不可限量。临毕业那年假期,他去了伯父家探亲,回来后绘声绘色地对我们描述他的这次经历。我们大多数人,连几十里外的泊镇都没去过,更别说千里之外的大城市了。他所说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很新鲜,令人啧啧称奇。他说了一个细节:火车中途停车,他下车去买苹果,一不小心掉了一个,咕咕碌碌钻到铁轨中间了。他居然爬到火车下面,把那只苹果捡了回来。我战战兢兢地问:“你钻进去,要是火车开了怎么办?”他轻轻一笑,毫不在乎地说:“没事,我钻进去马上就出来了。”
还有另外一件事,没等毕业,他就被录取入伍了,而且还是海军,在湛江服役。当兵几乎是每一位同学的梦想,不仅满足了自小就有的英雄梦,还能够出去见见世面;复员之后,还能有个好的前途。果然,当了几年兵,他转业到地方,被分配到市土地局,当了一名正式的国家干部,在城里结婚成了家。
我进城工作之后,与他经常开会碰到一起,在酒桌上也常常遇到。后来,有热心人组织“大鲁道同乡会”,我俩都是其中的成员,打交道就更多了。别人都有很多同学:小学同学,中学同学,还有大学同学,甚至还有电大同学等等;而我不同,只读过几年初中,本来同学就不多,进城工作的寥寥无几,平时能够联系到的,也就是四五个人。我对此十分珍惜,每年都要搞一次小型的聚会,将这几个同学邀请到一起,喝喝酒,聊聊天,相处得不错。李世杰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中的一个。
别看李世杰官位不算太高,但手中权利很重。因为这些年大搞基础建设,到处都在征地买地,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不正之风肯定也会渗透到土地工作中来,李世杰就成了很多人攀附与巴结的对象。但是,军人出身的他,一直把持着自己的底线,不为人情与利益所收买。
有一次,附近一位村支书请我俩喝酒,问他有什么事,他也不说。我就有点纳闷,我与这位支书虽然也熟,但没深交,无缘无故地请我喝酒,肯定有什么说法。当时我有点胆战心惊,怕喝了人家的酒,对方提出我办不了的事情,会很尴尬。于是,我就与李世杰商量。他胸有成竹地说:“没事,请咱咱就去!
” 随后他又说:“这种土霸王,咱惹不起,请你喝酒你不去,说不定他会翻脸。我跟他关系不错,有什么事到时候再说。”
就这样,我俩一起赴宴。喝得有了几分酒,那支书说出了他的目的。原来,他占用公家的土地盖了不少房子,想通过我俩办宅基证。这种事情我没经历过,只能听李世杰的。只见他不慌不忙,一边与他开玩笑,一边与他说正事。他避开锋芒,专用一些轱辘话应付他,当然他也不敢把话说绝。最后,两个人喝得亲热,说得也亲热,高高兴兴回家了。过了些日子,我问他那件事办了没有?他说:“这种事能办吗?到时候还不把咱自己办进去啊?”既坚持了原则,又能做到不得罪人,这也是一种本事,反正我是做不到的。
我老家庄三村要修公路,村支书与村主任来找我们这些在外混事的捐款。
李世杰本来是庄二村,庄三村修公路本来与他没关系,但村主任与他是战友,先找到他,他很热情地操持此事。结果弄到最后,谁也不肯掏钱,只有我拿了1000元钱,还管了几顿饭。李世杰这个“局外人”看局面太尴尬,居然也拿了1000元。我开玩笑地说:“庄三修道,庄二掏钱。”由此可证,李世杰不仅坚持原则,同时也是个热心人。
现在我俩都已经退了,在家含饴弄孙。开始与朋友聚会还能见着,后来慢慢地就见得少了。这几年几乎见不到了,估计他过得挺好的吧?
2022,10,2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