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苦乐三年——半生蹉跎(28)

(2022-09-01 13:58:48)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三年的初中生活是艰苦的,虽然当时并不这样觉得。

    先说行。我们村距离学校所在的大鲁道,说是三里地,其实,弯弯绕绕的,远不止三里。那时候,家里连自行车都没有,完全就是两条腿走路。上午八点上课,一般七点多就得到校。冬天天短,七点多才朦朦亮,需要六点多就得起床。黑咕隆咚的,母亲把饭做熟了,再喊我起床,我睡得模模糊糊地,赖在被窝里不肯动弹。母亲连哄带吓唬,我胡乱吃了点饭就去上学。就是这样,仍然免不了迟到(有时候与小伙伴们在路上玩起来就忘了时间),迟到了就会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站着,不让进屋。平时还好说,要是到了冬天,在外面一站就是四十分钟,手脚都冻僵了,耳朵冻得生疮。还有下雨下雪,家里连件雨衣都没有,顶多披一张麻袋片或塑料布,一路风吹雨淋,浑身湿透了。再加上走路不规矩,跌跤张跟头是必然的,到了学校,从上到下都是泥水,坐在座位上,还一直往下滴答水。

    再说住。前两年,都是走读,不用住校。1973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大兴教育,开始抓教学质量(后来被人称为“黑线回潮”),学校工作也跟着紧张起来,出现了老师尽心教,学生用心学的局面。

    我们学校为了把教学质量搞上去,就安排初二(毕业班)住校。除了大鲁道村的学生以外,其他外村学生一律住校。学校腾出一个大教室,几十个学生就挤在这里睡地铺。所谓的“地铺”,就是让学生从自己家里带来的麦秸,铺在地上,连炕席都没有。加上都是小孩子,也不讲究卫生,这样的环境可想而知。最大的收获就是虱子与跳蚤。你往那儿一站,腿上黑乎乎的都是跳蚤,用手胡撸下去,一会照样爬上来。虱子没有那么活耀,但是回家时母亲给拿虱子,一回就拿了好几十只。俗话说:虱子多了不咬。我算是体会到了,此话是真的,那么多虱子,那么多跳蚤,对我们影响似乎并不大,该玩还是玩,该闹还是闹。

    至于吃,根本提不到爱不爱吃的那个层次,填饱肚子即可。学校只有一个大师傅,姓王,是个六七十岁的老头。他只管给老师们做饭,对我们的“饭”,只是“指导”而已。给我们的有一口大锅,两层笼屉,给学生们熥干粮,一个年级(两个班)一屉。干粮都是自家带的,用手绢包着。开饭的时候,自己找自己的那份,居然都找对了。根本没有下饭菜,也是自带的一块咸菜,拿着直接啃。学校里倒是供应菜汤。所谓“菜汤”,其实就是熥干粮的大锅水,放上一点切碎的大葱叶,纯粹的大葱叶,葱白之类是没有的,可能拿去给老师们炒菜了。即便是这样,开饭的时候,大家也是“犯抢”,争着拿汤勺老葱叶,甚至为此还干过仗。

    熥干粮的任务,由各班轮流负责。其实倒也简单:锅里加上水,将学生带来的干粮放进笼屉,直接烧火就是了。干这份活有一个好处,就是提前可以盛一点稠的葱叶汤。

    多年之后,母亲以我的经历教育她的孙子,说当年你爸爸上学生活的如何如何艰苦。孙子不解,问奶奶:“为什么不带蛋糕?”颇有一点“何不食肉糜”的意思。我听了后,大笑不已,说:“那时候,蛋糕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

                                                   2022,8,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