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过去,父母在的地方就是根。如今不同了,连谁是根,谁是叶都说不准了。现在不是有一种说法吗:儿女在的地方就是家。家,当然就是一家人的根所在了。但是,儿女们年轻,生活还不能稳定下来,他们将在哪里落脚扎根仍然是个未知数;当爹娘的,就像无根的浮萍,跟着年轻人四处飘荡。
因为要拆迁,面临无家可归的窘境。献县的亲戚搞企业,做的不小,其中包括房地产。知道我家将被拆迁,无处立足,就力邀我去他那儿暂时栖身,还专门为我装修了房子。我觉得也是一个办法,就答应了,目前把家里主要的东西都已经运到那里,现在,抬屁股就可以走人。
然而,身体复查的日子又到了。眼见疫情又起,女儿怕交通再次被阻断,强烈建议我与老伴去北京住,以方便照顾,现在已经把房子都安排好了;而且,她早就有计划,准备秋后带我与四妹去云南大理,那里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瑶医,据说医术非常高。看完病,再旅旅游,顺便也就在南方过冬了。
南行的事情,早就有计划,我也应允过;但去北京,我的心里还未准备好。只是疫情又见严重,谁都怕了。如果病再有什么反复,又是很大的麻烦。比如六月份的回纳手术,手术迫在眉睫,儿子在上海,被疫情死死地缠住,回老家根本不现实;女儿在北京,路途近一点,疫情也轻一些,即便如此,仍然得不到批准。手术在即,儿女都回不来,他们比我自己都着急,但也无计可施。有一次与女儿聊天,说起回不了家,我埋怨了一句:“当初你们可都不愿在老家(工作)啊!”一句话,把女儿说得崩溃了,在电话里失声痛哭。是啊,当爹的要手术,做子女的却回不来,他们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煎熬啊!
正是因为有了教训,这次她“未雨绸缪”起来,早早就做了安排。可是,她的安排却与我的安排产生了冲突。献县亲戚也早已经安排好,并且专门为我装修了房子,如果不去,自己心里都交代不了;何况,全家的大小细软也已经拉到那里,总不能再重新拉回来吧?即便拉回来,但是,我一提这些,她就着急。我虽然身为老子,但作为无根的浮萍,还有争辩的权利吗?
浮萍没有根,不可能把握自己的走向。风刮向哪里,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是自己要去的地方。如果赶上两股风拧在一起撕扯,那就只能看哪股风的风力大了。
你问我到底怎么办?告诉你:我不知道。
2022,8,2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