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中元节,回家祭祖的日子。但是,我仍然无法亲到父母坟前祭扫,只能委托姐妹代我叩头。
也许是时间已经过去太久了的缘故(父亲去世二十二年,母亲也已经走了十五年),现在想起慈颜,已经不完全是哀伤,而是能够静下心来,理性的思考一些如何完成尽孝的问题。
先人们早就说过:“尽孝须及时。”我是个性善论者,总觉得凡为人子者,没有不想床前尽孝,而去忤逆父母的。但是,往往在利益的权衡之下,情感发生了倾斜,性善变成了性恶,孝子变成了逆子;而在父母真正的离开之后,冷静下来的子女又往往被悔恨所纠缠,以至于心灵终生不得安宁。
其实,为了不让自己心灵永远处于一种拷打之中,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赡养父母的问题,即:赡养父母不完全是为了尽孝,而是为了拯救自己。即便不从父母的立场出发,哪怕是自私一点,为了在父母走后,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不被懊悔永久地啃噬良知;甚至为了给自己儿女打一个草稿,让他们以后向孝敬爷爷奶奶的父亲学习,也要对父母好一点,以至于在人前提起自己的父母时,能够心里很踏实的说一句:“我尽力了。”
这也不是我发明的理论,祖先们也早就谆谆教导过了:孝敬父母,其实是为自己耕种福田。长此以往,家族的好传统就能够得以发扬光大;否则,各种“败家子”“丧门星”,就会不断涌现,这个家族就可能会一直衰败下去,直至毁灭。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提起自己的父母时,能够很平静地说一句:我问心无愧。
虽然这很难,但不妨试试。
2022,8,12.中元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