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人性的《赵氏孤儿》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谈 |
这是一出典型的家族复仇的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并被评论家们誉为“反映了前赴后继、不屈不饶地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抗争精神”。但我对此颇不以为然。本来就是两个豪门之间的争斗,而且是赵家“邪恶”在前,依仗自己的权势,目空一切,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本就心高气傲的屠岸贾自然对来自赵家的轻视与排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所以说,赵家与屠家都不是什么好鸟,用老百姓的话说,不过是狗咬狗而已,没有什么正义与邪恶之分。在赵家遭到报复之后,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愿意帮助他,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是赵家遭到以皇帝为背景的屠家的惨无人道的报复,已经由强者变为弱者。同情弱者,这是人性使然;其次,赵氏孤儿的母亲是国王的女儿,这一身份是永远也变不了的,有她在,敌手们就永远会心存忌惮。保存下她的后代,就永远有翻盘的可能。这其实也是一种博弈。 再说,赵家当时毕竟实力强大过,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拥护者与追随者,他们未必个个都是落井下石者,肯定其中也不乏忠心耿耿之辈,关键时刻出手相助,这也符合中国人的道德标准。
其实,在最早的记载中,那个冒名的婴儿并不是程婴的亲生儿子,而是找了一个无辜的婴儿。《史记》中说:“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牺牲别人的孩子来表现自己的忠心,虽然卑鄙,但与艺术家虚构出来的“小说者言”相比,还稍微符合人性一些(虽然是最丑陋的一面)。
本来一个丑恶的灵魂,却要受到众人的顶礼膜拜,你说恶心不恶心?——这就是我不看《赵氏孤儿》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