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朋友来看我,说起曾经的一位同事,前几年得了肺癌,动了手术。没想到后来复发,又做了第二次手术。现在的他已经不能说话,也不能行走。有一次,被老伴推着出来晒太阳,被同事发现,二人想交谈,但苦于说不出话,只能通过写字交流。他在纸上很艰难地写了四个字:“生不如死”。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心酸。这位同事,是当年很要好的朋友兼酒友,尤其是在喝酒的问题上,颇有一点同出同进形影不离的意思。大半是有人宴请,请一人等于请了两人。有人请我,我就叫着他;有人请他,他会叫着我。后来,人们知道了我俩的关系,干脆两人一起请。即便无人宴请,我俩也会他请我,或者我请他。这样一来,我俩几乎天天在一起喝酒了。有一次他住了院,我去看他,嫂夫人对我满腹的意见,好像他的住院是因为我灌他酒引起的。后来一想,嫂夫人说的也不是毫无道理。即便不是直接因我引起,也有我间接的责任:倘若我俩不是整天在一起喝酒;倘若喝酒的时候,互相监督、劝阻一下......
可惜,人生没有“倘若”一说,其结果是在他二线之后就得了胃癌。得病之后,他不肯通知任何人,有人打电话,也是家人代接,不是说外出不在家,就是有事无法接电话,其实,就是不愿意与熟人接触。他的这种心理,我当时不理解,后来理解了,因为我得病之后,也是同样的想法。
不见面不等于不牵挂。所以,听了关于他的状况,我心里很是难受。我无法为他做什么,任凭他生不如死,也只能是干瞪眼。也许,就这么眼看着我们的缘分一点点走向终结。人生脆弱,生命更脆弱;不但是玻璃心,更是玻璃身。
其实,人与人之间,谁又有怜悯别人的资格?你在怜悯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怜悯你,乃至你比别人更加值得怜悯。自顾尚且不暇,拯救别人就是一句空话,甚至是笑话。
同时,看着他一副生不如死的样子,我忽然想到前些日子讨论“安乐死”的问题。安乐死是需要自己按下终结生命的按钮的,到了他这种状况,连按钮的能力都没有了。即使家人同意,而死又岂可得乎!人既无法决定自己的生,又无法决定自己的死,这才是人类的最大悲剧。
2022,5,3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