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肖泰
肖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5,273
  • 关注人气:3,7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人并非地狱

(2021-08-10 00:45:40)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谈

    他人并非地狱

    我曾说了不少人心险恶之类的话。其实,我的本来用意并不是要向年轻人灌输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绝望情绪,而是要给他们提个醒:涉世未深的你们,不要把世界看的花团锦簇。他人虽非地狱,亦非天堂,对世事要有一个充足的心理准备。

    “他人即地狱”,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一个著名的命题,是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在其剧作《间隔》里提出的。这部剧作,也是其哲学名著《存在与虚无》中论述过的“他人理论”的一种形象化阐释。在剧中,三个被打入地狱的灵魂,被罚关在一起,他们无法避免地处于相互注视之中,因此,也无法避免他们之间的相互冲突与相互折磨。他们每人都在表白自己生前的堂而皇之,并由自我洗刷到相互盘问,又由相互盘问发展到相互攻击。这里没有肉刑,但是“由客人自己伺侯自己,就象自助餐厅那样”,“咱们之中,每一个人对其他人就是刽子手。”他们也曾尝试着相互接近过,但这种接近反而使矛盾和冲突更加剧烈。于是,他们在地狱中永恒地遭受着“他人”的折磨。

    “他人即地狱”,揭示了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这个命题,其实与中国古代的“性恶论”有着相似之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相互折磨,彼此拆台,上边握手,下边踢脚,千方百计地使对手受挫、倒霉,把自己成功的幸福建筑在别人失败的痛苦之上。这种现象,到了文革期间,就更发展到了极致。既然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定格为斗争关系,那么,人性之中恶的一面就必然会显著地凸现出来。写黑信、告黑状、捏造事实、诬陷告密、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尔虞我诈……这种社会风气,至今仍阴魂不散、流毒甚广,任何一个他人都成了自己的地狱。上述种种人性恶的表现至今依然存在。比如说,人际之间仍缺乏必要的相互信任。AB关系密切,C便会猜测,他们是不是联合起来算计我;P写匿名信告发了EE便推测:我与F有隙,肯定是他告发了我;而实际上他确实是冤枉了F,而P则躲在暗处独自发笑,G却在旁边幸灾乐祸。这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绝望。

    其实,现实生活中虽然存在着“地狱”现象,但却远不能完整地概括人类的命运和前途。在我们身边,不难发现有不少圆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有事业的成功和友爱的群体,爱情、诚信、博爱、民主、友谊等,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人与人之间除了冲突,确实还有一种“共在”的关系。所谓“共在”,其实就是与他人结为一体,共同存在,人凭借着与他人的联合发现了自己。用通俗的话来说,世上总是好人多。人的本质中确实存在着自私的一面,但对美和善的向往,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我们没有必要绝望。既然存在着地狱,那么,也就必定会存在着天堂。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那么,沟通就是可能的。萨特在晚年曾忠告人们“应当保留笑的权力”,要让生活“伴随着笑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失败亦学问
后一篇:聊天的乐与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