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饱与吃好

(2022-08-15 02:36:11)
标签:

杂谈

美食

分类: 杂谈

    中国人历来主张“民以食为天”。食者,天也,事莫大焉。可困扰着这“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人的,就一直是个“食”的问题。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熟人相见,第一句话便是:“你吃了吗?”来了客人,饭后还要关照一句:“吃饱了吗?”所以,对于一个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来说,吃是第一位的,“饱”则是标准和目的。俗话说,“饥不择食,渴不择饮”,肚子填不饱,哪里还敢奢望“吃好”?"食不厌精",与草木百姓无干.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愈来愈高,吃饭问题由“吃饱”向“吃好”的方向转化。

    我第一次听人说“吃好”是十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去送亲,因为我是第一次做这种事,父亲反复叮咛如何说话,如何行事,最后再三嘱咐:“人家要是问,你千万别说‘吃饱’了,要说‘吃好了’。”我现在体会当时父亲的用意,一是这样说显得有教养,二是怕人家以为嫌饭食不好。所以这句话,就一直刻印在我的脑子里。

    可是,什么叫“好”呢?似乎也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往小里说,是色美味香,吃来可口,越吃越爱吃,一直吃得心满意足;往大里说呢,其实,“吃”也是一种文化,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思想品位和生活格调。虽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美食家”,但要求饭菜看着赏心悦目一些,吃着香甜可口一些,总不算是过分的要求。

    我这人口味较杂,凡是没吃过的,都想尝一尝。所以每到外地,我总要设法尝尝当地的风味小吃。记得前些年到浙江诸暨开会,本来备有会议餐,我和金发兄却自掏腰包去街上吃了一顿浙江风味的馄饨;八十年代去西安,吃了多种美食小吃,只是没吃著名的“羊肉泡馍”。虽然以后在别的地方多次吃过,可总觉得那不正宗,至今引以为憾事。

    其实,吃得好并不是要花多少钱,吃得如何名贵,而是要吃出一点情致,吃出一点趣味来。以审美的标准看待吃饭的问题,这是只有经济生活水平和国民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之后才可能出现的事情,白菜炖豆腐原本是道平常不过的菜罢了,你只有做成“珍珠翡翠白玉汤”,它才能刺激起人的审美神经,吊起食者的胃口,把菜当成一门艺术去品味,去谋得真正的口腹之福。

    这样的日子才有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