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脚医生

(2021-02-06 00:05:47)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日记里的历史记忆(64

赤脚医生

日记:1977,12,22

应郑凤章之约,采访刘青兰为石桥村陈现富医治腿病的事迹,为郑凤章绘制幻灯片准备素材。

日记:1977,12,25

下午,去大鲁道,给郑凤章送去《赤脚赞歌》。他的意思是稍显长了些,要求压缩到30段,组成30幅画面。

日记:1977,12,26

《赤脚赞歌》已写成,与大队干部一说,他立即表示反对,说刘青兰没有一点群众威信,不应该大力宣传。他要我明天追回稿件。我不知道怎么办了。

              --------------------------------------------------------

1977年底,公社电影队的郑凤章老师找到我,说他们准备制作一套宣传幻灯片,在各村演电影时播映。他觉得我们庄三大队的赤脚医生刘青兰的事迹不错,希望我为他们搜集整理一下素材。我很高兴的就答应了。

采访刘青兰很方便,他不但是庄三大队人,还与我同属第二生产队,他家就在我们胡同西边,紧挨着。而且,大队医疗室就在我们胡同的头上,我几乎每天都到那里去玩。

赤脚医生,是上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开始出现的名词,指没有固定编制,一般经乡村或基层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他们的特点是: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或是白天务农,晚上送医送药的农村基层兼职医疗人员。当时赤脚医生的事迹还被拍成了电影,最著名的就是故事片《春苗》与《红雨》,其中的插曲,至今还非常流行。

我们庄头村分三个大队,每个大队都有自己的医疗室。三个医疗室曾经合并过,后来又分开了。庄一大队的赤脚医生是杜西杰,庄二大队是李玉芬,而我们庄三大队就是刘青兰;另外,还有一个李俊英,专门负责抓药。

刘青兰比我大七八岁,中等个头,一张很清秀的脸。他不是正规的医学院校毕业,也不是医药世家,只是在县里参加过几期培训,医术算不上多么精湛,但在农村治个头疼脑热的常见病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平时,他除了看病,还要在队里参加劳动。他最大的好处是服务态度好,不管是三九寒天还是三伏炎夏,谁家有了病人,随叫随到。哪怕是正在吃着饭,听说有病人,筷子一搁,就起身拿药箱;半夜三更,只要有人一敲门,连问都不问,背起药箱就跟你走。时间久了,医术也在不断的提高,渐渐地在周围各村都有了一定的名气。石桥是我们的邻村,那村有个叫陈现富的农民常年腿疼,跑了多少大医院都没治好。后来,他听说刘青兰治腿疼有偏方,就慕名找到他。刘青兰又是开药又是针灸,没多久居然真的把他多年的老腿病给治好了。陈现富很感激,还为他送了锦旗。

郑凤章他们的电影队,在放映电影的同时,还担负着配合形势,制作放映反映本地情况的幻灯片的任务。他听说了刘青兰的事迹,就委托我采访一下刘青兰,为幻灯片撰写脚本。接受任务后,我立即找了刘青兰,情况也不复杂,问了问细节与过程,很快就拿出了初稿,其实就是一首叙事诗,七言四句一小节,一共写了四十多小节。郑凤章看了很满意,要我压缩为三十小节。

稿子改完后,也得到了郑凤章的首肯。但是,还有一道关要过,那就是必须经过大队批准。我去找大队干部,没想到他一口就给否定了,说刘青兰没有一点群众威信,不应该大力宣传。而且,他还要我明天就去公社找郑凤章,把稿件追回来。其实我知道,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刘青兰的威信问题,而是当时全大队分周、刘两大姓,两姓两派,历来不和。我一看他的态度很生硬,知道多说无益,只得去了公社,与郑凤章一说,郑凤章也只是叹气。电影队到各村放电影,也不敢得罪村干部,此事只能作罢。

刘青兰本人并不知道内情,还曾经问过我幻灯片的事情怎样了?我也不好回答,只是支支吾吾的敷衍说,稿子还在郑凤章手里,恐怕还得上级审查。时间一长,他可能也听到了风声,也就不再追问,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2021/1/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朱振岳老师
后一篇:尴尬相亲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