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林问古

标签:
旅游 |
分类: 散文 |



中秋节期间,孙晶昌弟回泊,与朋友相聚。晶昌是省文物局专家,席间,我对他提起想带他去高官看一片古木,他欣然应允。昨天,我与晶昌、宝春二弟准备前往高官,恰好青少年活动中心带着50多名学生去高官的高官红红枣种植合作社搞活动,于是结伴而行。
这个合作社是解巨胜在五年前创办的,他在古代仲思枣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仲思枣,颇受专家的好评,被定为全省推荐品种。他在高官种植嫁接了三千多亩的仲思枣,目前已经进入盛果期。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孩子们到这里是搞体验培训的。在解巨胜陪同下,我们先是参观仲思枣园区,与孩子们一起观景,采摘,品尝别具特色的仲思枣,然后,去看古枣树。
古枣树在高官村北不远处。去年,我在高官住了几个月,巨胜曾经带我来过,所以,此次我成了义务讲解员。这些古枣树树木不算太多,也就是三十棵左右,被普通枣树包围着。大家头一次见到,都感觉眼前一亮。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它,为省事起见,把其中一段搬过来:
“它们树干粗大,上面开甲留下的痕迹已经分辨不清,只是由于开甲次数过多,树干的中段呈现出一种“大肚子”现象。不仅树干粗大,而且树形多样,枝条或柔或刚,或疏或密,参差交错,引人诸多想象。有的树形中规中矩,造型很正,颇像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有的偏着身子,似瘸腿的讨饭老头;有的头小身大,仿佛新刨出来的胡罗卜;有的头大身小,令人想起动画片里的“光头强”;还有不少造型怪异的树,有的是两干相依的“夫妻树”,有的是一根两干的“并蒂树”;还有一棵属于“一家三口”,像极了两口子,其中一个还抱着个孩子。”
其中有两棵树造型非常奇特,仿佛两个大肚子男人对面交谈。田宝春突发奇想,非让我站到中间拍照,说是要“大肚成三树”。我也感觉有趣,毅然走过去,以作道具,供他拍摄。果然,我也成了一棵树,“三树”站成一排,仿佛我在调解它们之间的矛盾。照片拍好,宝春发到网上,立即有网友跟帖调侃,三个大肚子成了众人的谈资与笑料。
晶昌是专家,他说枣树生长慢,这些古树,最少也有几百年了,能够保留到现在,确实很不容易。解巨胜说这些树的主人,并不看重它,因为早已过了盛果期,有的锯掉了老枝,有的准备刨掉。他这一说,我们果然发现,这些古树的中间已经种植了新树,并且已经开始结果,等它们发展起来,这些古树的命运真的就危险了。结合解巨胜合作社的情况,晶昌建议搞一个博物馆,将这些古树集中起来,好好保护,并且可以借此开展旅游与采摘活动,对合作社的发展,一定大有裨益。其实我知道解巨胜早有此意。去年我在高官的时候,他还叫我陪着专门参观过几家外地的博物馆,现在已经与这些树的主人达成初步的意向。晶昌许诺帮忙,解巨胜自然是求之不得,俩人立即留了联系方式,准备随时探讨。
下午回泊头,在路上,大家都还在议论这些古树,它留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