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红》编辑手记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谈 |


翻阅写过的文字,发现关于高官的东西已经够出一本集子的了。当然,说的是“够”,未必真的要付梓出版。因为现在出版界的状况,我等草根作者正规出版几无可能,余下的渠道则唯有自费一途。然而,自费出书是需要真金白银的,不佞小公务员出身,上司打个喷嚏足以吓个半死的那种,而且已经退休,加上荣膺“中人”称号,工资只开一半,剩下的那点散碎银两也就够每月的吃嚼,哪里还有闲钱去出那种自己印自己看的玩意?所以,编出来过过出书瘾,也就足矣。
高官不是官,而是一个村,乡政府所在地,多多少少有点城镇的样子。它与我们村相邻,只有五里路的距离,所以,我与它的渊源还是颇深的。一是逢五排十高官大集,赶高官集是我童年最快乐的记忆之一;二是诸多亲戚包括亲姐胞妹,还有两个亲娘姨都嫁到那里;服制再远一点的,就更是多得数不过来。还有一门亲戚是不能不单另提出来的,那就是解巨胜。我的岳父是解巨胜的亲娘舅,我老伴与解巨胜是亲姑舅姐弟。除了亲戚关系,与他还有另外一点缘分:解巨胜搞了个“高官红红枣种植合作社”,规模很大,去年力邀我帮忙。因此,去年下半年我在那里待了几个月。有关高官的文字,几乎都是在那里完成的。
这些文字的内容分为三部分:1,仲思枣传奇;2,在高官写的作品;3,有关高官的作品。
在高官的那几个月的经历,对我是有益的。一是与农民们近距离的接触,知道了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我虽然出身农家,但毕竟多年未曾沉潜到他们当中,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有了一定的隔膜感;二是在那儿居住的幽静环境,使我能够沉下心来,思考一些平时因为忙碌或浮躁而未及思考的问题;三是生活环境的改变,激发了创作的灵感,促使我写了一些平时写不出来的作品。
现在看来,这些文字都是很粗糙的,并没有经过精心的剪裁与布局;然而,它所反映的毕竟是新鲜的生活,虽然粗糙,却带有乡间露珠的清芬。 因此,敝帚自珍,把它们辑起来,做成电子版,自己时常翻翻,作为对那段生活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