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殊的高考经历

(2020-07-07 00:09:2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散文

特殊的高考经历
【肖泰按】今天,是全国统一高考的日子。每到这个时候,我心里就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我心里的一个结。1977年,是文革之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本来我是没有资格参加考试的,因为连高中都没上过,只上过基本不怎么学习的两年初中;而且又经过了多年,学过的东西也忘得差不多了,自知报考也是白考。但是,对逃离农村的渴望,对远方的向往,使我欲罢不能,白考也要考。于是,我毅然报了名。虽然结果是毫无意外的名落孙山,但是,毕竟参与了这次有特殊历史意义的高考,因此,我不后悔。

将多年前写的一篇博文重新发出来,也算是对自己青春的一种纪念。

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20081215日, 我在家整理过去的日记。那天,正是三十一年前恢复高考后进行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的日子。在1977年的日记本里,意外的抖落出一张已经发黄的小纸卡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三十一年前参加高考时的准考证。上面明确的注明:考生姓名:李洪勉;报名号为10248。照片已被揭去,但仍可清楚地看到上面的考试时间、地点和考试科目。看着这张发黄的小纸片,内心立即腾起一股巨大的波澜,眼睛有些湿润。三十一年前的情景又清晰的出现在眼前。那是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次高考。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参与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甚至根本还没弄清楚高考是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的卷了进去。

我是1977年的1021日从广播里听到恢复高考这个消息的。报道说,国务院召开大学招生会议,招生工作于第四季度进行,明年二月新生入学。这个爆炸性的消息,使全国青少年都热血沸腾起来。文革期间,大学招生都是推荐选拔,像我这种外祖家出身不好,而且自己又是初中毕业的农村孩子来说,上大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这次恢复高考,别人都跃跃欲试,而我却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与纠结当中。这种心情,完全体现在19771115日的日记中:

现在我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彷徨之地。参加高考,根本无望;不参加,又不甘心。我确实很恨四人帮,批判白专道路,耽搁了一代人,我就是被耽搁的一个。当年,因为“推荐选拔”使我失去了上高中的机会;同样,也使我失去了今天考大学的机会。

在本村小学教学的一位堂叔,没征得我的同意就替我报了名。说实在的,我自知是根本没有任何希望的,可是禁不住家人、亲友和同学们的怂恿,加上依稀的一丝侥幸心理,还是与几位要好的同学一家投入了复习之中。说是复习,也只不过是看看书本,背背复习大纲中的问题而已,收效并不大。

到了高考那一天,也就是19771215日,凌晨三点半钟父母就起床了,为我做饭,准备行装。五点钟,我和另两位男同学骑车出发。当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加上头天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一路上踉踉跄跄,不知跌了多少跟头,弄得浑身上下都是泥水,到公社所在地只有三里路,却走了一个多小时。上了柏油公路后,这才真正骑上车子,向五十里外的泊镇考点奔去。不到七点半,我们已经坐在考场里了。

第一天考语文和政治,这都是我的长项,尤其是作文。作文题目共两个,一是《我将怎样度过今后的二十年》,二是《园丁赞歌——记我的一位老师》。我选的是后者,用了一些诗的语言记述了我的一位老师的事迹。按当时的眼光来看,觉得还是满意的;但到了第二天上午考数学,就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了,因为那些东西根本就没有学过。干脆就不参加,连考场都没去,躲在东风旅馆的房间里背诵史地题。下午,史地考试,成绩尚可。考完之后,当天就赶回了老家。第二天一早,已经在生产队晾大粪了。

参试时就没抱什么希望,所以回来以后几乎将此事忘记了。当时又不公布分数,接不到通知就等于落选了。结果,不但是我,那年全公社的160多名考生,居然连一名也没被录取。从此,高考之梦,就像在我心里迸发的一点火花,一闪,瞬间就熄灭了;而且,试了一把之后就再没有动过心。

转眼间,三十一年过去了,虽然我的大学梦没有实现,却由我的孩子替我完成了。当年我自卑过,也自悲过,没上成大学,反而促使我认准了文学创作这条道,而且,也终于因此从那片土地当中走了出来。当年糊里糊涂的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倘若换到现在,清楚的知道高考是怎么回事,也许就不敢那么无知无畏的去赴考了。不过,假如真的是那样,这一生中岂不是少了一种体验,多了一丝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历史有记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