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边上瞎捉摸(续六)
标签:
旅游 |
分类: 散文 |
一条大运河,见证了多少兴亡事?
都知道运河是隋炀帝为了自己的吃喝玩乐而开,其实完全是对隋炀帝的妖魔化。隋朝“二世而亡”,虽然时间短,却是一个大有作为的王朝。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于唐朝,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完善府兵制度,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外交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当时周边国家和境内的少数民族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臣服的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外交以日本的遣隋使最为著名。
最主要的,就是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治,兴建了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大运河的开通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为以后的历代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大运河修筑成功和此后发挥作用的五百余年时间之内,成为沟通隋唐大运河沿线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泽被至今;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只是因为运河的修建过程中,过重的劳役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使得民怨沸腾;同时,隋炀帝也确实利用大运河到江南巡游,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成为隋末民变的诱因之一。
作为亡国之君,确实有遭人恨的地方,但开挖运河绝对不是纯粹为了他自己的骄奢淫逸。有唐代诗人皮日休诗为证:
“万艘龙舸绿丛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至今享受着运河带来的好处,不但“吃水忘了挖井人”,而且大骂挖井人,这是后人的不厚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