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燕归来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艺评论 |
《孤燕归》的题材很普通,是说有一对燕子在作者家里筑巢安家,曾经被小孩子捅破了燕巢;但是这对燕子得到了刚刚失去老伴的作者父亲的呵护,得以重新筑巢。后来,家里抱来一只猫,不料猫却把其中的一只燕子果了腹。本以为剩下的那只燕子再也不回这个伤心之地,没想到第二年春天,它又回来了。
题材很普通,也很简单;但把既普通又简单的题材写得能够让人读下去,却是需要功力的。尤其是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写出点情趣来,就愈加的不容易了。
《孤燕归》之所以能够打动我,首先就是一个情字。
平常的题材,只有用不平常的手法,才能打破作品的平庸。燕子虽然美丽,但无疑属于大自然的弱者,它们时刻面临着命运悲剧的降临。这本身就契合了读者的悲悯情怀;同时,作者加入了拟人笔法,就直接拉近了燕子与人的距离,使读者有一种亲切感,起到了明显的共情作用。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些,作品仍然会流于庸常。顽铁是以写小说为主的,尤其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深,长于讲故事。能够把一个故事讲好,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在散文创作中加入故事元素,比较容易打破散文平铺直叙的樊篱。于是,父亲出场了。刚刚失去老伴的父亲,把燕子当成了感情的寄托,他将自己所有的悲伤与慈爱全部投射到燕子身上,与燕子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人与燕,互相慰藉着,度过一个个孤独而漫长的白天与黑夜。
然而,猫的加入,一下子打破了这个家庭生活的平静。猫的自私、残暴与贪婪,摧毁了父亲与燕子之间的温馨与和谐。
这一事件,作者是用重墨的笔法写的,细腻而生动。突兀而来的悲剧事件,使原来平缓的节奏立即峭拔起来,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效果。作者用细节推动情节的发展,这得益于平时对小说创作的热爱。中国古典文学讲究的是以情节为主,细节为辅。情节拉动细节,就像有了骨架再往上面披肉,容易造成“骨肉分离”;而用细节推动情节的发展,使之“骨肉相连”,作品就富于生活气息,底蕴厚重,显然是借鉴了西方文学的技法。对顽铁来说,这应该是一种自我突破,一次精神的突围。
刚刚失去老伴的父亲与刚刚失去伴侣的燕子,顿时产生了情感的对接,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原本凄惨的生活有了一抹暖色。即便是经历了冷酷的冬天与残酷的疫情,当春天到来的时候,燕子依然坚定的回归,与它的主人重聚。这个小家,再次成为孤独心灵的憩所。
生活恢复了平静与和谐,在作者希望燕子“能遇见另一段美好爱情”的祝福声中,读者也愉快的完成了《孤燕归》的阅读。
附:孤燕归
作者: 顽铁
我一直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那只燕巢也将永远成为空巢。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五月,我又看到了它的身影。
和去年离开的时候一样,它的身姿还是那么轻灵,那么矫健,一会儿围着院子盘旋,一会儿掠过树梢消失不见,一会儿又落在房前的电线上。它静下来的样子,还是那么忧愁,那么伤感。只不过,它不再急着去表达什么,默默地把心底的愁苦埋藏起来,就这么孤零零地,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屋檐的方向。
屋檐下有一只废弃的燕巢,那是三年前这对燕子夫妻共同建造的。
它们是在一个雨后来到我家的,先是围着屋檐考察了一天,似乎还叽叽喳喳地商量着什么,经过几番讨论,终于看准了这块风水宝地。随后,它们衔来泥巴和草茎,来来往往忙碌了十来天,总算筑成了这套精美的婚房。从那以后,这对燕子就在父亲的屋檐下安顿下来,生儿肓女,安居乐业。
最初,燕巢筑在西门的正上方。这真不是一个恰当的地方,西门是我家的正门,每天进进出出,自从燕子在这里安了家,门口每天都会落下几坨燕粪,有碍正常出入。母亲去世以后,父亲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火爆脾气一夜之间就没了,对待所有的一切也都变得无限宽容。他一个人默默地把西门叉(chá)上,从此改走东门;又用细铁丝在燕巢底下吊了一块草纸板,每天早晚清理,像侍弄自己的孩子一样殷勤备至。后来,堂弟家的皮小子一时淘气,用木棍把燕巢捅了下来,几枚正在孵化的蛋碎了一地。父亲心疼那几个小生命,一气之下竟失手打了小孙子两巴掌。那个臭小子哭着跑回前院,然后拉来堂弟媳妇上门理论。父亲说了一大堆好话,又是给糖吃又是送牛奶,这才息事宁人。
农村人常说“燕住善人家”。燕子是善良的,它们不但没有丝毫恶念,在它们看来,人类同样也是善良的,因此,它们很快就重新衔来泥和草,在同一个屋檐下又筑了新巢。不过,新巢没有筑在原处,而是往西挪了一些,正好躲到屋檐一角。这样一来,燕屎直接落在窗台上,那块草纸板也就没了用武之地。父亲索性把东门关了,重新恢复了西门。
有了燕子的守护,院子里那几棵果木树就再也没有受过虫灾,我们家的苍蝇和蚊子也明显少于往年。父亲打电话的时候,也经常提起它们,比如,最近又孵了小燕儿;比如,这窝小燕子都出飞了;再比如,桃叶一落,它们就要飞到南方去了。久而久之,这对燕子渐渐成了我的家人,成了我这个游子的另一份牵挂。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抬头看一看那个燕巢,听一听里边有没有雏燕的叫声,倘若看到嫩黄的小嘴儿从里面探出来,心中所有的不如意都会一扫而光,连续好几天都有说不出的高兴。
可世间的事总是难以预料,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
去年夏天,父亲打电话说家里闹老鼠。我们姐儿几个各显其能,淘来五花八门的捕鼠神器。父亲最稀罕的是小妹抱来的那只猫。这只猫很快成了父亲的新宠,也为燕子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那是一个黄昏,父亲刚从外面回来,一进屋,猛然听到燕子凄惨的叫声。他循着声音找去,发现猫正卧在墙角,嘴里还叼着一只燕子。父亲大声呵斥,猫不但不听,还一头钻进衣柜底下。当父亲找来烧火棍和手电筒把猫打出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柜底下只剩几根零乱的燕翎。后来的那些日子里,那只孤燕一直在院子周边盘旋,寻找。累了,就落在门前的电线上呼唤,一声接着一声,殷切又凄楚,听得人撕心裂肺。夏去秋来,它日复一日地呼唤,一直持续到秋叶凋零。
我以为在那个落寞的秋天之后,它会绝望地离开我家,再也不会踏进这个伤心地。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今年它又回来了,在这个疫情肆虐的初夏,善良的燕子还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只是这一次,它变得沉默了,没有了凄楚的叫声,就这么默默地守望着空巢,似乎在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往昔的美好。此情此景,我望着它的身影,更觉得撕心裂肺。
知乎上说,只有三分之一的燕子能够活到繁衍后代,很多燕子会在迁徙中死去。我确信,在目睹了那么多生离死别之后,它已经变得越来越坚强。
世间万物皆有灵,生死相随缘相逢。
没有哪个生命不想好好地活着,也没有哪个生命不对逝者表示悲痛,只是物种有别,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只沉默的孤燕,在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迁徙之后,比我们人类更懂得珍惜生命。
我希望在不久的某一天,它能遇见另一段美好的爱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