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月》创刊始末

(2020-04-29 05:17:14)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19859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这对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是一件大事。当时,社会上尊师重教风气正浓,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教育界更是欣喜欲狂,紧张的筹备庆祝事宜。

当时我所在的教育局,撤销局办公室,改设秘书科。秘书科科长由局工会主席王维忠兼任,副科长孙建文分管机关事务,副科长李毅分管秘书资料。我是经李毅兄推荐,于19845月调入秘书科工作的。当时,我还没有吃上皇粮,属于民办教师。很多人不理解,教育界人才济济,大学生、中专生一抓一大把,为什么会把我一个民办教师调入教育局。后来,《沧州日报》发表过一篇关于泊头市教育局局长胡振洲改革事迹的长篇通讯,里面专门提到了几位作为特殊人才破格提拔的人,其中就有我。

胡振洲局长很重视我曾经办过报纸的经历。设立第一个教师节决定公布之后不久,在一次去伙房吃饭的路上,胡局长问我能不能出一期报纸,作为庆祝教师节的一部分?我说可以。后来,在一次喝酒时,胡局长又一次提起此事。1985630日日记:“晚上,与胡局长等人在王维忠屋里喝酒。胡局长说,今年教师节,要以报纸的形式,出一期纪念专辑,要我起草征文通知,并组织稿件,也可以发一些文艺作品。”

这就算是正式接受了任务。第二天,征得李毅兄同意,我起草了通知,并分别找到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与市文化局,准备以四家单位的名义编印报纸。随即,通知下发市局各科室与全市教育系统;同时,我几乎给所有的文友(包括外地的)都发了征稿通知,为报纸筹备稿件。

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筹备,稿件终于编好了。报纸取名为《九月》,请本市书法名家安立忠先生题写报头;市委宣传部、教育局、文化局、文联联合主办;第一版为教育要闻,第二版为教育报道,第三版是教育研究,第四版为文艺副刊。稿件经李毅兄审批后,我即开始联系印刷厂家,最后定在沧州日报社,因为在《无名文学》工作时,我对那里很熟悉。89日,报纸正式交付印刷厂。期间,我三次专门去沧州,帮助排版工人安排版面,校对稿件。815日,我在报纸清样上签了字,正式交付印刷;9 6日,报纸出来了,出版日期署为1985910日,因为这一天是教师节。

报纸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全国许多教育界与文化界知名人士纷纷写信祝贺;市委市政府领导也给与高度评价,市委副书记刘德耀还专门与胡局长谈话,建议将报纸继续办下去。紧接着,开始筹备第二期稿件。有了前面的经验,后面的工作就顺利多了,到年底,共计出了三期报纸。

1986年开始,改为定期出版,每月出一期。此举得到了胡局长的支持。我随即向李毅兄提出,我一人负责这么多具体事务,忙不过来,希望他协调一下,让高峰也参与进来。李毅同意了,并将普教科的金宝坤也调过来,负责摄影。从1986年起,报纸定期出版,每月一期,成为自1958年《交河日报》、《泊头报》之后泊头市的第一份报纸。

1987年底,我被调到市委宣传部筹办《泊头报》,离开了教育局。《九月》由李毅兄主持继续编印,我再未参与此事,只是零零星星见到过几期报纸。一年之后,《泊头报》停刊,我又调回教育局,一问,《九月》早就停了,什么时候停的,为什么停,一概不知。

最初,报纸出版后,我都要将50张交给档案室存档;等我调回教育局再问,报纸早被老档案员卖废纸换酒喝了;而我自己手头只留下寥寥数期,经过几次搬家,也早已不知所踪。这些年来,数次寻找,结果一张也未见到,成为终生的遗憾。

《九月》从此灰飞烟灭,未留一丝痕迹。至今,三十五年过去,一想起来,便有隔世之感。记下来,留作一段文史资料,毕竟比我知道详细内情的人不多了,我有这个义务。

                                                                          2020/4/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